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心内科常见的检验指标的意义
TUhjnbcbe - 2022/11/10 20:07:00

心脏的基本结构

心的外形似倒置的圆锥,可分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和三沟1、心尖:朝向左前下方,由左心室构成,与左胸前壁贴近,在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处,可摸到心尖的搏动。2、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小部分由右心房构成,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3、两面:心的下面又称膈面,较平坦,隔心包与膈相邻,由左、右心室构成。前面又称胸肋面,与胸骨及肋软骨相邻,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小部分由左心室构成。4、三缘:右缘垂直,主要由右心房构成。左缘圆钝向左下倾斜,主要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下缘近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5、三沟:冠状沟是靠近心底处的一条近似完整的环行沟,呈冠状位,是心房与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前室间沟为胸肋面自冠状沟向心尖延伸的浅沟。后室间沟为膈面自冠状沟向心尖延伸的浅沟。前、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前、后室间沟在心尖右侧的汇合处稍凹陷,称心尖切迹。后室间沟与冠状构的交汇处称房室交点。所有沟内均有血管走行并被脂肪组织覆盖。

心脏的功能

1、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蛋白质、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等),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2、体内各种内分泌的激素和一些其它体液因素,也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运送到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此外,血液防卫机能的实现,以及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也都要依赖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而血液的循环是由于心脏“泵”的作用实现的。

体循环和肺循环

1、血液由左心室进人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流入右心房的循环称为体循环。

2、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称为肺循环。

循环系统的血管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心脏损伤常见的检验项目

01

肌红蛋白(Mb)

肌红蛋白是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细胞细胞质中的亚铁血红素蛋白,具有高度敏感性。因其为小分子物质,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时,Mb是目前最早进入血液的生物的标志物之一。1、参考值:2~68.9g/L(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参考范围可能有所差异,医院检验标准。下同)2、临床意义:①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1-2小时后MYO水平即可快速升高4-12小时达到峰值24-36小时恢复到正常水平②其他:肌肉损伤、休克及肾衰竭时肌红蛋白也增高。③有助于溶栓成功的判断。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Mb增加的数值超过ng/ml小时;溶栓后第一次Mb和2小时后Mb相比增加4-6倍;实施溶栓或介入疗法后90min,无再灌注损伤,将出现一迅速上升和下降的冲洗小峰,达峰时间小于6小时。④有助于评估再梗死的发生率。由于Mb半寿期短,峰值持续时间短,故Mb测定有助于在AMI病程中观察有无再梗塞或者梗塞再扩展,如峰值期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小时,恢复正常缓慢,超过4天以上,或下降过程再度升高形成双峰、多峰,则提示可能发生心梗延展或新的部位又发生心梗。02心肌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的特异性蛋白,一般在血液中含量极低,几乎测不到。心肌损伤时心肌肌钙蛋白释放到循环中,因此在心肌损伤时cTnT/I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1、参考值:cTnT:0.02~0.13μg/L,0.2μg/L为临界值,0.5μg/L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cTnI:0.1-0.2μg/L,1.5μg/L为临界值。2、临床意义:

①早期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高敏肌钙蛋白hs-cTn已经成为诊断心肌梗死的首选标志物

患者在30天内发生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通过cTn和心电图的确诊率在99%~%之间,对于胸痛发作时间小于1小时的患者,有漏诊的可能。

连续动态观察两个时间点(如0-1小时、0-2小时或0-3小时)的cTn增高或降低(变化),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中的应用(罗氏hs-cTnT电化学发光第二代敏感方法)

②心肌肌钙蛋白T和心肌肌钙蛋白I可敏感地反映出小灶性、可逆性心肌损伤的存在。③可用于溶栓后再灌注的判断。03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GOT),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肝脏、骨骼肌、肾脏、心肌内含量丰富。红细胞AST约为血清的10倍,轻度溶血会使测定结果升高。1、参考值:40U/L。2、临床意义:AST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峰值,持续5天或1周,随后降低。因为AST不具备组织特异性,故单纯的AST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损伤。

04

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

乳酸脱氢酶(LD)是葡萄糖无氧酵解中调节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关键酶,广泛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肌、肺、脾脏、脑、红细胞、血小板等组织细胞的胞质和线粒体中。LD是分子量KD的四聚体,由M型和H型亚单位构成5种同工酶:H4(LD1)、MH3(LD2)、M2H2(LD3)、M3H(LD4)、M4(LD5)。1、参考值:~U/L。2、临床意义:发生心肌损伤时,心肌细胞膜破裂,线粒体、胞质内物质外漏到细胞间液及外周血中。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LD1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8~12小时开始升高,48~72小时达高峰,7~12天恢复正常。连续测定乳酸脱氢酶,对于就诊较迟,肌酸激酶已恢复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05

血清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CK)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在ATP提供的能量下,催化肌酸生成磷酸肌酸和ADP,肌酸激酶主要分布在骨骼肌和心肌,其次为脑组织的细胞质和线粒体。1、参考值:男性15~U/L,女性3~U/L。2、临床意义:①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肌酸激酶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3~8小时即明显升高,10~36小时达高峰,3~4日恢复正常。如肌酸激酶小于参考值上限可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但也应除外心肌小范围损伤及心内膜下梗死等情况。②病*性心肌炎时,肌酸激酶明显升高。③多发性肌炎和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骼肌损伤、各种插管术和术后、肌内注射氯丙嗪等,肌酸激酶均可升高。

06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是一种二聚体,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有三种同工酶,CK-BB(分布在脑),CK-MB(分布在心肌),CK-MM(分布在骨骼肌)。1、参考值:CK-MB10-25U/L2、临床意义:①诊断急性心肌梗死:CK-MB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小时后增高,9~30小时达高峰,2~3日恢复正常。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肌酸激酶。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CK-MB持续处于高水平,说明心肌梗死在继续;若下降后又升高,提示原梗死部位在扩展或又有新的梗死出现。②心绞痛、心包炎、慢性心房颤动、心脏手术、冠状动脉造影也有CK-MB的升高。③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肌萎缩、挤压综合征、肌内注射等,CK-MB也可轻微升高。

07

脑钠肽

NT-proBNP:又叫脑钠肽前体、N-proBNP、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N末端B型利钠肽原、脑利钠肽前体、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B型前脑尿钠肽。BNP:又叫B型钠尿肽、脑钠肽、B型利钠肽、B型脑钠肽、B型尿钠肽、脑利钠肽、脑尿钠肽、但最正规的命名应该是B型利钠肽。1、产生: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中。当左心室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肌扩张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BNP作为心衰定量标志物,不仅反映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也反映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瓣膜功能障碍和右室功能障碍情况。2、BNP/NT-proBNP排除急性心衰的界点BNPng/L、NT-proBNPng/L为排除急性心衰的临界值。3、BNP/NT-proBNP诊断急性心衰的界点BNP>pg/mL;NT-proBNP水平受年龄和肾功能影响较大,因此应根据年龄和肾功能不全进行分层:50岁以下的成人血浆NT-proBNP浓度>pg/mL;50-75岁之间血浆浓度>pg/mL;75岁以上应pg/mL,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时应>1pg/mL。

08

D-二聚体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临床上常见于弥慢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恶性肿瘤、卵巢癌、肺癌、败血症、肝病、妊高征孕妇、先兆子痫、烧伤、外科手术、创伤和脓*血症等均可使D-二聚体升高。

1、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小于μg/L。

2、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

(1)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

(2)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3)血管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闭塞性脑血管病、深部静脉血栓);

(4)白血病化疗诱导期后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尿*症、肝脏疾患或各种肿瘤;

(5)妊娠后期凝血因子Ⅷ减少,非可溶性纤维蛋白难于形成,而纤维蛋白复合物极易被纤溶酶水解,此外孕期部分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引起静脉内皮释放活化素增多,使纤维蛋白原降解物增高。

降低见于:

遗传性纤溶活性降低可分为:

①纤溶酶原活化素释放异常,患者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活化素的反应低下。

②纤溶酶原异常,患者血浆中纤酶的抗原性正常,但活力仅为正常人的20%~40%。③α2抗体溶酶增多。

其他心内科常用指标

1.中国成人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kg/m)

2.腰围(waistcircumference)

3.血压(Bloodpressure)

4.血糖指标(Diabetesmakers)

5.血脂指标

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mg/L)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相关

心梗的定位诊断

1、前壁心肌梗死:V~V导联受累;

2、下壁心肌梗死:Ⅱ、Ⅲ、aVF导联受累;

3、右心室心肌梗死:VR~VR导联受累;

4、正后壁心肌梗死:V~V导联受累;

5、前壁广泛心肌梗死:前壁(V~V)心肌梗死图形累及V、V、Ⅰ、aVL导联;

6、下壁广泛心肌梗死:下壁(Ⅱ、Ⅲ、aVF)心肌梗死图形累及正后壁(V~V)和(或)右心室(VR~VR)导联。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内科常见的检验指标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