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心脑血管疾病的同防同治
TUhjnbcbe - 2022/11/7 18:23:00

心脑血管疾病为什么要同防同治?一体化的防治策略能给患者带来多大益处?这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普及预防知识的重要理念。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我们看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根本病因是什么。现代医学告诉我们,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主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并且是它们共同的病理变化,从出生之日起动脉粥样硬化即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与年龄呈正比例增长,所以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中老年。

还有其他因素加速了这个进程,例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遗传等。

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许多细节因素比如生活环境、地域、饮食习惯、性格、职业、微量元素的摄入等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引起心肌供血不足,而缺血性脑卒中也有与冠心病相同的病理生理改变,最终造成缺血性损伤。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和前瞻性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高热量食物、高脂膳食等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上述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既然脑卒中和冠心病的病理生理相同,又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那么防止心血管疾病的措施同样也适用于脑血管疾病。

一、降压治疗减少了脑卒中和冠心病

我国是脑卒中的高发国家,脑卒中是致残的主要原因。有效控制血压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高血压也是造成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Framingham研究显示,血压~/80~85mmHg的个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是血压</80mmHg的2倍以上;年龄40~70岁之间,血压/75~/mmHg的个体,收缩压每增加20mmHg,舒张压每增加1mmHg,其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一倍。

高血压理想治疗研究(HOT)得出结论,平均收缩压降低到.5mmHg,平均舒张压降低到82.6mmHg水平时,致命性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致命性或非致命性脑卒中的危险性降低最显著。

国际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10~14mmHg,或舒张压每降低5~6mmHg,脑卒中危险减少40.0%,冠心病减少16.6%,总的心血管事件减少33.3%。

50年来降压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不论是降压达标的理念,还是降压是硬道理,平稳降压,早达标,早获益,长期达标,终身获益,患者对药物安全性的认识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3%的速度下降,临床观察到的数据说明,有症状的卒中,不管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发病率都在明显减少。

二、降脂治疗减少斑块的形成,减少冠心病和卒中的发病率

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能显著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控制好血脂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的药物干预才能相得益彰,发挥药物有益作用。

一般推荐经3~6月的饮食控制,生活方式调整,血脂仍然偏高,超过需要药物治疗的尺度,那么改变膳食与药物治疗同步进行。

研究表明,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发病危险则下降2%,当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到1.9mmol/L以下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就会停止,缩小,所以说,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是治疗冠心病的重中之重。

同样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部分患者还会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抵抗炎症因子,抑制血栓形成。

三、改变生活方式的效果

心脑血管疾病是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16字方针为健康生活方式的总内容。

合理膳食,指全面平衡的营养,每日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相互间比例恰当。即摄入的热量满足身体代谢需求,生长发育的需要,消耗多余的热量。

中国的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谷薯类:~克,蔬菜类:~克,水果类:~克,畜禽类:40~75克,水产品:40~75克,蛋类:40~50克,奶及奶制品:克,大豆及坚果类:25~35克,油:25~30克,盐<6克。

合理运动,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运动方式因人而异,可以采取散步,快步走,骑车,游泳,打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达到运动的效果。研究表明合理运动可以降低血压、血脂、血糖,调节心情,改善睡眠,促进气血循环。

美国Framingham研究证实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降低了冠心病的发病率。

INTERHEART研究表明,吸烟、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高血压、糖尿病、腹部肥胖、紧张焦虑、每日水果、蔬菜摄入不足、缺乏体育运动,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增加,而积极改善上述因素,可以使心梗的发生率下降80%。

北欧国家是冠心病的重灾区,近几十年来,开展社区防控,改变饮食结构,特别是减少*油的摄入,戒烟限酒,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芬兰的北加利亚男、女冠心病的发病率分别下降了24%,51%,充分说明生活方式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有益作用。

四、戒烟后的效果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戒烟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明显的益处,Framingham研究得出的结论,戒烟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减少冠心病致死率,至少25%的患者从戒烟中获益。戒烟后脑卒中的危险性很快降低至和不吸烟者同样的水平。大量证据表明,停止吸烟时间越长,心脑血管的危险性也就越小。

我国的研究也表明,吸烟使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50%,而戒烟后的风险下降至22%。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预防是最重要的,因为有共同的发病机制,所以预防的措施基本一致,心血管疾病减少了,脑卒中也会随着下降。心脑血管疾病分三个时期:预防期~治疗期~康复期,其中预防期最长,可能是10年、20年、甚至30年,这时期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管理好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定期运动、心情愉快、保证睡眠,做什么事情不要太过,适可而止,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治疗期很短,错过了抢救的*金时间,用多少药也起不到逾期效果。康复期也是需要重视的,急性期过后,应积极功能锻炼,6个月的康复效果决定了以后机体恢复的程度。

总之,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体化防治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靶点明确,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降压达标、降脂达标,纠正各种危险因素,就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脑血管疾病的同防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