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BIOI年度好文盘点Topic1学术
TUhjnbcbe - 2022/10/22 13:11:00
刘*连怎么样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901/9393596.html

No.1

InterdisciplinaryIntegrationinAcademia

历史上一些重大的研究突破,往往发生在不同学科的碰撞之间。跨学科整合打破了单一学科发展中的思想禁锢,产生了科学创新,为科研及其成果的临床应用、进而解决重大临床问题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BIOI相关好文推荐

[1]新时代学术创新与发展的原动力——论跨学科融合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PheiErSaw,ShanpingJiang

DOI:10./bioi--

内容简介

从学科融合的“百家争鸣”,到多学科融合应对全球化新冠肺炎危机,以及作为一名研究者该如何理性对待多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术界还缺少什么?

BIOIntegration的执行主编PheiErSaw教授,连同冲在新冠肺炎救治第一线医院江山平主任发文,在BIOI刊登的这篇文章中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科学问题是复杂的,而且往往是跨学科的,这意味着不同领域的专家之间的深入合作是至关重要的。跨学科研究是社会发展、创新和在解决问题上获得更广阔视角的本质。跨学科整合的使命正是打破障碍,重新定位见解,推进学术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2]骨生物学进展:生物活性因子(BFs)-印迹支架载体促进骨愈合

Peng-PengXue,Jian-dongYuan,QingYao,Ying-ZhengZhaoandHe-LinXu

DOI:10./bioi--

内容简介

作为一种多学科融合交叉的新兴生物工程技术,骨组织修复工程为骨缺损的临床修复开拓了新的研究应用领域。骨创伤愈合是一个由炎症、血管生成、骨痂形成、骨重建等多步骤综合作用的过程。包括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参与了骨创伤愈合的调控,一些外源性生物活性因子如骨形态发生蛋白等被证实有助于促进骨愈合。来自温州医科大学材料制剂与再生医学中心的徐荷林和赵应征教授等,为大家介绍了生物活性因子在骨组织修复工程中是如何与生物材料结合发挥作用,列举了生物活性因子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并着重分析采用生物活性因子印迹支架载体用于提高生物活性因子稳定性的策略和挑战。

[3]利用微生物及其酶生产人参皂苷的研究进展

AlmandoGeraldi

DOI:10./bioi--

内容简介

来自印度尼西亚的Airlangga大学的AlmandoGeraldi博士以利用微生物及其酶生产人参皂苷的案例,为读者介绍了如何将微生物学与医药领域进行融合交叉,解决医药领域的现实问题。人参皂苷类药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肿瘤治疗、降糖、神经保护、免疫调节和抗炎治疗等医药领域发挥广阔的应用价值。在各种人参皂苷的生产方法中,微生物及其酶的利用被认为是一种特异性强、安全、环保的绝佳方法。本文综述了几种人参皂苷生产策略(利用微生物和重组微生物酶将人参皂苷主要成分转化为人参皂苷),介绍了在酵母细胞工厂中构建合成人参皂苷的生产途径,并对利用这些方法生产人参皂苷面临的挑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展望。

[4]BIOI最新上新:帕金森病的自动分期识别

VeredAharonson,NabeelSeedat,SimonIsraeli-Korn,SharonHassin-Baer,MichielPostemaandGiladYahalom

DOI:10./bioi--

内容简介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慢性退行性疾病,其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参与,强调个体化策略,需要通过对帕金森病的发展阶段进行合理的分期,并根据分期给予恰当的综合性治疗方案。在这篇文章中,来自南非UniversityoftheWitwatersrand的VeredAharonson等报道了关于帕金森病自动分期识别的原创性研究,探讨通过一种简单、低成本的步行传感器方法进行帕金森病分期识别的可行性。这种自动化的方法还可定期更新病人的状态,并提供病情恶化的警告,为帕金森患者的随访诊治中提供一种快速、省力的病情评估方法。

[5]BIOI最新速递:利用三维培养多能干细胞源性的心房肌细胞构建房性心律失常的体外模型

YuexinYu,KokLengTan,BakiahShaharuddin,ZhikunGuoandJunJieTan

DOI:10./bioi--

内容简介

来自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的JunJieTan等研究人员为读者评述介绍了一篇来自NatureCommunications的最新研究。该研究融合了干细胞生物学、重编程技术和组织工程学等多学科,采用多能干细胞源性心房肌细胞来构建心房心律失常体外模型,为个别患者量身定制最有效和安全的药理学方案,有望应用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发过程。

[6]超声如何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实现跨学科整合

PintongHuang

DOI:10./bioi--

内容简介

超声如何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实现跨学科整合?BIOIntegration的*品同主编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超快超准”是超声成像的重要追求——一方面,通过超快成像技术,可以以远高于传统聚焦超声成像的帧率,实现超声数据采集和成像;另一方面,利用新型压电材料突破声学成像的衍射极限,将超声成像的超分辨率提高几个数量级,大大开拓了超声成像的应用范围。而与光动力治疗平行发展的“声动力疗法”也已经成为体内实体瘤微创治疗的一个理想选择。

[7]医院张梦和广州大学张武团队:微流控技术在血液流变学中的应用(模型研究)

MengZhang,WuZhang,ZihuangWangandWeiqianChen

DOI:10./bioi--

内容简介

血管中血液流动的状态对于研究心律不齐、冠状动脉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心血管疾病的机理是至关重要的。在基础研究工作中,目前利用微流体控制装置对血管流动特征具有广泛的研究,但模型中多数假定介质为牛顿流体。在这项研究中,来自医院的张梦和广州大学的张武团队提出了基于粘弹性流体在微通道中的实验模型,以此研究了解血管内血液流动特征。

1
查看完整版本: BIOI年度好文盘点Topic1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