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许多慢性病的病理基础,例如冠心病、脑供血不足等。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本病是多种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或易感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不可改变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史和可以调控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致动脉粥样硬化饮食、酒精摄入、缺乏体力活动、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症等。常见的的有11个:
(1)年龄:
本病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年以后,本病的患病率、发病率、病死率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一些青壮年人甚至儿童的尸检中,也曾发现其动脉有早期的粥样硬化病变,提示粥样硬化病变可以从儿童就开始。
(2)性别:
在成年男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而女性在绝经前,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明显较男性轻,绝经后,女性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显著增加,并逐渐赶上男性。
(3)家族史:
有早发动脉粥样硬化(60岁)家族史的个体,其发病的危险增加,并且发病越早、亲缘关系越近、患病亲属越多,其发病的危险就越大。
(4)吸烟:
吸烟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与其他危险因素有协同作用。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增高2~6倍,并且与每日的吸烟量呈正比。女性吸烟同样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女性绝经后,吸烟的危害比男性更大。
(5)饮食:
所谓“致动脉粥样硬化饮食”是指能够使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增加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主要指饮食中总热量、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等摄入过多,而一些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成分如纤维素抗氧化维生素等摄入过少。
(6)饮酒:
大量的酒精摄入可以增加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及降低纤溶活性,从而明显地增加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同时也有不少研究表明,适度的饮酒可以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减少,因为适度饮酒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C反应蛋白的生成,从而使心血管病的危险降低20%~45%。
(7)运动:
体力活动或运动对控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重要作用,定期的体力活动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危险。
(8)高脂血症:
脂质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增高都被认为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其水平的升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则被认为具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9)高血压:
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都有高血压。
(10)肥胖:
超重肥胖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直接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许多其他危险因素的原因。肥胖可以导致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或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这些因素都使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增加。
(11)糖尿病:
糖尿病易引起心血管病,其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危险增加由多种因素造成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肾病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等。
(12)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指一组易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代谢异常,包括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脂质异常、高血压及高尿酸痛风高凝状态和脂肪肝等。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元素如此之多,其中后面8个因素都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生活习惯、用药等加以改善,以消除或者减慢动脉粥样硬化,保持身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