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专家访谈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饮食结构和环境因素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病理学基础,探寻其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大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根本途径。易损斑块的不稳定性导致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是引起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虽然,目前针对易损斑块存在多种治疗方式,但易损斑块破裂导致的临床事件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因此,易损斑块的干预研究仍是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这些话题,《国际循环》在第11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召开期间,采访多位该领域知名专家,为广大临床医生传授经验,指点迷津。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吴宗贵教授强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身的发生和发展是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从血液到血管、从内皮到泡沫细胞,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因素非常多。目前,在现代医学的西医领域,治疗及缩小斑块最受推崇的药物是他汀类药物,但问题是,其疗效并非%,还留有很大的治疗空间。在他汀疗效不是非常完美、安全性有一定潜在风险的前提下,中药通心络治疗可实现多途径、多靶点干预缩小及稳定斑块作用,应该是非常好的替代及补充之选。
中国医学科医院杨跃进教授表示,无论是颈动脉斑块还是冠状动脉斑块,其斑块形成、消退及稳定机制相似,仅血管直径略有差别(颈动脉直径6mm,冠状动脉直径3~4mm)。因此,未来发布的CAPITAL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通心络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及效果的作用。就通心络稳定斑块而言,杨教授团队最早使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开展了相关实验,发现通心络具有与ACEI、ARB同样的稳定斑块作用。就其机制而言,通心络可增加斑块纤维帽中的纤维蛋白,使纤维帽弹性增加,不易破裂。当然,通心络的作用远不止于此,有关其对斑块的作用,张运院士开展了更多基础研究。而CAPITAL研究是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的第一项临床试验,杨教授预测该研究可能提示通心络对稳定斑块甚至消退斑块有效,但最终结果有待张运院士揭晓。杨教授表达了对该研究结果的期待,也相信通心络的疗效。
医院董强教授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模式,应从危险因素控制达标到靶向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转变,以更好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既往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根本——动脉粥样硬化而言,却未能因单纯控制危险因素而得到逐渐改善。所以,国际上很多研究高度提示,我们应高强度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本身,以延缓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从而达到最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目的。
纵观现今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策略,主要侧重此心血管事件链的两端,即早期针对危险因素的达标及事件发生后的治疗,而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进展,即斑块的靶向治疗尚缺乏有效干预策略。除他汀外,我们是否有更多措施以全面改变或协助原有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方法使其疗效更好?这是目前大家研究的
从中医药通心络的研究,尤其是张运院士牵头的CAPITAL研究中期分析数据来看,通心络组与对照组在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差异非常显著,终点事件似乎也有明显差异。我们期待CAPITAL研究最终结果的公布,以及更多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来证实通心络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干预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