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目前公认的传统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除年龄、性别、家族史和种族不可改变,其他8种传统危险因素均是可以改变的,换言之,是可以预防的。
1.生活方式干预
合理饮食(低盐、低脂、富含水果和蔬菜)、戒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心理平衡。
2.血脂异常干预
一般人群健康体检应包括血脂检测。40岁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以上人群至少每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所有血脂异常患者首先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LDL-C是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首选他汀类药物。在LDL-C达标时,非HDL-C达标是降脂治疗的次级目标。详见血脂异常章节。
3.血糖监测与控制
健康人40岁开始每年检查1次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积极干预糖耐量异常(IGT),首先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无效可口服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
4.血压监测与控制
18岁以上健康成人至少每2年监测血压1次,35岁以上成人至少每年监测1次,心血管门诊患者应常规接受血压测量。高血压患者调整治疗期间每日监测至少2次,血压平稳后每周监测2次。鼓励家庭自测血压。
(二)二级预防
明确诊断冠心病的患者,一般要坚持长期药物治疗,控制缺血症状,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包括服用一种或两种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断剂、他汀类药物和ACEI/ARB,严格控制危险因素,进行有计划及适当的运动锻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个体化治疗。所谓ABCDE方案对于指导二级预防有帮助(A指阿司匹林和ACEI,B指β受体阻断剂,C指控制胆固醇和戒烟,D指控制饮食和糖尿病,E指健康教育和运动)。
(三)患者教育
(1)正常人群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冠心病,有冠心病者及其危险因素者要规律服用药物,监测并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
(2)去除诱因一次进食不应过饱;戒烟限酒;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但以不致发生疼痛症状为度;一般不需卧床休息。
(3)一旦怀疑急性冠心病发作,立即嚼服阿司匹林mg,舌下用硝酸酯类,打急救电话。同时密切注意血压、心率、心律的变化。
(4)首次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抗凝药时应密切监测出血症状,如皮下出现点、大便潜血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