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心脏病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患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安全,给个人及国家均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心脏康复方案依从原有单纯体力活动安全性监测,逐渐发展为个性化定量运动、危险因素控制、心脏功能整体恢复等,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指导并加快康复进程。现阶段,心脏康复主要通过整体康复治疗,其中院内康复也被称为Ⅰ期康复训练,其能有效改善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脏及全身功能低下等症状,进而有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相关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在心脏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均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合理有效的心理指导能帮助病人稳定病情,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对心脏病病人实施心脏病Ⅰ期康复训练和心理指导共同干预,观察其对心功能、6MWT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年5月—年5月收治的心脏病病人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48~72(62.14±8.83)岁;住院时间10~35(14.25±6.67)d;心功能分级:Ⅰ级13例,Ⅱ级28例,Ⅲ级21例;心脏病情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8例,肺源性心脏病1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对照组男33例,女29例;年龄48~72(63.01±8.56)岁;
住院时间10~35(15.04±6.82)d;心功能分级:Ⅰ级14例,Ⅱ级25例,Ⅲ级23例;心脏病情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7例,肺源性心脏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心脏病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临床心脏病诊断治疗学》中心脏听诊与心音图检查标准拟定;②均符合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Ⅰ~Ⅲ级;③均能实施Ⅰ期康复训练;④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该项研究;⑤病人及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项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或内分泌疾病;②合并有不稳定心绞痛、不稳定心力衰竭;③未受控制心律失常、高血压;④合并有精神病史、视觉及听力障碍、思维意识模糊等,无法正常配合干预措施及量表填写;⑤临床资料不全。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心脏病护理,入院后常规健康宣教,介绍病情及相关诊疗方案,并实施静脉注射、药物治疗、饮食指导等,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Ⅰ期康复训练和心理指导,两组病人均干预至出院。
Ⅰ期康复训练(院内康复期):入组后对病人运动能力及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运动康复方案,具体方案如下:①无法自行坐起病人可先在病床上自主进餐、擦脸、洗手等,并在医护人员协助下尝试性坐起(15~30min),每天3次;②可稳坐床边后自行梳洗、擦拭身体等,进行短时间阅读(15min)、坐起(15~30min),每天3次,小幅度坐式八段锦锻炼每天1套;③可自行坐起后,缓慢步行30m左右,鼓励病人自行移动至洗手间洗漱(冲洗除外),部分可耐受独立站立病人进行床旁太极拳基本步法练习(5~10min),每天1次;④可独立站立后,并咨询医护人员自行实施温水冲洗,在床旁太极拳基本步法练习(5~10min),每天3次,原地踏步10~15次;⑤可完成温水冲洗操作后,自行到洗手间实施各项冲洗活动,在床旁太极拳基本步法练习(5~10min),每天3次,在走廊练习站式八段锦锻炼每天1套,步行m左右,并鼓励病人尝试爬几步楼梯;⑥待病人可爬楼后,重复步骤⑤,并增加上、下楼梯1~2层。
心理指导:在护理干预前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并进行重点心理疏导,减少病人治疗及康复训练过程中心理压力,缓解病人紧张情绪;在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适当增加与病人的沟通与接触,并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病人实施对应的心理干预措施,适当鼓励并肯定病人康复及恢复效果,增加其配合度。
1.3观察指标
1.3.1近期左心功能指标
入院及出院当日均使用惠普公司生产的SONOS型超声心动仪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
1.3.2步行试验及生活质量
入院及出院当日均实施6min步行试验(6-MinuteWalkTest,6MWT),并填写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ualityofLife-BREF,WHOQOL-BREF)。①6MWT:受试者进行徒步运动,测试6min内以其能承受最快速度行走的距离。②WHOQOL-BREF[9]:总计4个维度(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28个条目,各维度满分均为8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取双人不交流录入Excel表格,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两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例(%)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检测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三、讨论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总称,其为常见循环系统疾病之一,并发症相对较多,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多伴有较严重心理问题,例如恐惧、焦虑等,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易对心脏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因此,对心脏病病人实施合理有效的康复训练配合心理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心脏康复是常用干预措施之一,主要是通过多方案协同,有目的地实施锻炼操作,帮助病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有规律的体育活动,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并回归正常生活。目前,心脏康复主要分为3期,包括Ⅰ期为院内康复,Ⅱ期为监督下流动门诊康复,Ⅲ期为以家庭或健身房为主的运动锻炼。
本研究主要对心脏病Ⅰ期康复效果进行研究,发现使用心脏病Ⅰ期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指导,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左心功能,同时增加6MWT步行距离,提高WHOQOL-BREF评分,这与丁荣晶等研究结果一致。心脏病Ⅰ期康复训练是通过诱导病人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训练与再训练,有效提高病人全身及心脏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同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帮助病人进行系统性治疗,促使其尽早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心脏病Ⅰ期康复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因陪同病人锻炼,在指导病人正常运动的同时帮助病人调整合适的锻炼强度,锻炼期间随时观察病人情况,一旦出现异常表现应立即停止运动,进而进行针对性且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有效提高病人康复效果。心理指导在心脏病病人护理中较为重要,其能帮助病人正视疾病,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缓解精神紧张,积极地参与并配合相关治疗工作,进而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将两种护理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尽可能提高病人护理质量,帮助病人进行适当运动及功能锻炼,同时降低情绪波动幅度,进而减少精神过度紧张对心脏功能造成的影响,明显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脏病病人实施心脏病Ⅰ期康复训练联合心理指导,通过合理有效的心脏康复锻炼配合及必要的心理指导,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其6MWT步行距离,进而改善整体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略)
本文作者:赵华
作者单位:医院
来源:全科护理年5月第18卷第13期
1.探究一期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2.系统心肺康复训练用于改善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的效果
3.心肺运动试验在肺动脉高压诊治中的意义
4.基于格林模式提高冠心病病人心脏康复参与度的研究
欢迎投稿
心脏康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