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时间
病例展示
患者:男,37岁,右足疼痛并足趾皮肤溃烂2月。现病史: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疼痛,休息状态下即可出现,并右足踇趾皮肤溃烂,无明显麻木、肿胀、皮肤紫绀及活动障碍等,当时未予诊治,此后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随即住院。彩超提示右侧腘动脉闭塞可能,右侧胫前动脉下段及足背动脉内径细,血流充盈欠佳。既往史:自幼轻度智障病史,生活可自理。无肝炎、结合,无高血压、心脏病史。无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史。动脉搏动情况:双股动脉搏动++,右腘动脉搏动+,左腘动脉搏动-,双足背动脉搏动-。MRI所见:双侧腓肠肌内侧头肥大,并向外上方走行附着于股骨干骺端外后缘,腘窝内侧空虚、外侧隆凸,双侧腘动脉行至股骨和胫骨平台与腓肠肌内侧头间明显受压变扁,管腔狭窄,周围可见迂曲扩张侧枝血管影显示。腘动脉陷迫综合征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是指腘动脉走行异常、腘窝软组织发育异常、外伤等原因导致腘动脉遭受机械压迫而引起的下肢缺血性疾病。本病多见于年轻人,常于剧烈运动后发病,并有进行性加重的间歇性跛行,一般经治疗后效果较好。
病因
本病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是下肢腘窝部肌肉和血管之间的解剖变异,与胚胎发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由于腘动脉可位于腘肌深面,所以从胚胎学基础来看,腘深动脉持续存在可导致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而腓肠肌内侧头过度沿股骨向头侧移行也能引起病变,可发现腘动脉位于腓肠肌内侧头内侧或穿过内侧头,最常见的是腘动脉向内侧环绕内侧头后进入腘窝,然后向外侧,走行于内侧头深面,位于内侧头和股骨内侧髁之间,腘窝的其他肌肉、肌束、纤维束带也可参与这种复杂的改变,有时可累及静脉、神经等组织。另有一种功能性腘动脉陷迫综合征,可能与腓肠肌、腘肌、跖肌或半膜肌等肥厚所导致的血管受压有关,常好发于运动员。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的病理变化是一个进展过程,症状的严重性与腘动脉受陷迫的程度密切相关,最终可导致血栓形成,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病变的开始是由于腘动脉受肌肉压迫与股骨反复摩擦,引起动脉壁轻度损伤,造成局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血栓形成,局部病变的蔓延可引起管腔狭窄,产生血流动力学变化,而继发性湍流则使狭窄段远侧的动脉扩张,形成动脉瘤,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和病变血管闭塞,均可造成严重的急性缺血改变,在病变部位可有许多侧支形成。较常见的三期病理变化:Ⅰ期——外膜增厚和纤维化,外膜新生血管形成;Ⅱ期——随病变进展,外弹力层断裂,中层平滑肌由胶原替代,并出现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动脉易形成瘤样病变;Ⅲ期——血管变性导致中层完全破坏,由纤维组织替代,内弹力层破坏,由纤维组织替代,动脉易形成血栓。
分型
腘动脉与周围肌肉组织关系复杂,目前应用最多的分型是5种类型和2种附加类型,该分类基本概括了腘动脉陷迫综合征的解剖变异。I型:腘动脉走行异常(腓肠肌内侧头起点正常,腘动脉环行向内侧绕过内侧头的起始部向其深面和下方行走)。II型:腓肠肌内侧头起点异常(腓肠肌内侧头附着点位于正常附着部位外侧,不是起自内上髁而是来自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方,腘动脉走向正常,但仍走经其内侧和下方,受到压迫)。III型:腘动脉浅层异常压迫(腓肠肌内侧头的外侧缘延伸出一个肌索或肌头,从内侧髁区至外侧,压迫腘动脉,腘动脉的走行正常,类似Ⅱ型)。IV型:腘动脉深层异常压迫(腘动脉受较深部位腘肌或同一部位异常纤维索带的压迫,动脉可以绕过或不经过腓肠肌内侧头内侧。V型:腘静脉同时受累(包括上述任何一种类型,腘动脉受压的同时伴有腘静脉陷迫)。VI型:其他解剖变异(较罕见,如运动员和过度体育锻炼者的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或半膜肌肥厚导致腘血管受压)。VII型:功能性腘动脉陷迫综合征(病人腘动脉在足跖屈时受压闭塞,而无解剖畸形)。
鉴别诊断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晚期腘动脉陷迫综合征应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鉴别,后者动脉闭塞多从远端开始,有肢体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动脉造影见腘动脉走行正常,如果腘静脉受到挤压,静脉造影可确诊。腘动脉瘤——年轻患者应与腘动脉瘤相鉴别,约10%的患者同时有腘静脉受压,腘静脉也可单独受压而发生病变,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即在活动后患肢肿胀,在少数患者中还可因此而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腘窝部静脉曲张,小隐静脉病变和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等。其他——本征尚需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损伤、腘动脉外膜囊性变、腘动脉外肿块压迫、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静脉曲张等疾病鉴别。
作者
刘艳玲
内容策划
小雪球、彭龙
本文病例来源
医院老师提供
插图来源
作者提供
题图来源
站酷海洛
投稿转载
medical_radi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