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合作交流创新未来中国东盟国际心
TUhjnbcbe - 2022/6/19 14:53:00
设计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0909/95731.html

.11.20,广西线上。

中国-东盟这一命运共同体在心血管病诊疗领域的合作关系又更进了一步。

11月20日上午8时30分,中国东盟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暨第十八届广西冠心病介入论坛开幕式采用全程线上办会的形式准时举办。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比利时、菲律宾等众多东盟国家和比利时知名心血管病专家及其他相关多学科临床医师相聚云端,以大会为契机,交流学术,共续友谊佳话。

广西医院龙曼云教授主持会议

正当其时·正当其势

▼▼▼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

三十年来双方互利互惠,走出了一条团结奋进、合作共赢之路,结出了累累硕果。

今年是“中国-东盟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创办的第18届。

同时,由东盟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于年1月1日后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起航,中国-东盟将走上更为紧密的合作之路,进一步推动深化中国-东盟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将是未来的必由之路。

忆往昔,三十年征程砥砺“同心”;看今朝,千秋伟业催人奋进。大会主席、广西医院李浪教授在致欢迎辞时说:“从18年前开启中国与东盟心血管疾病防治交流的大门,到今天双方不断深化交流、合作与创新,我们一路走来,风雨同舟,携手共进。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我们期待兼容并包的思想和智慧在这里碰撞出创新的绚烂火花。”

首都医科医院马长生教授表示,广西有多万人口,依据健康中国计划,心血管病防治领域任重而道远。医院将来管理心血管疾病的水平能与地市级、医院相同,做到大病不出县,将来90%以上医院的治疗标准和规范医院一样高水平、高质量。值此契机,愿与广西心血管病专家和全国心血管病专家一道,把我们的心血管病事业越做越好。

医院葛均波院士说:“18年来,大会在李浪教授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大大推动了广西及中国南部心血管介入治疗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和东盟国家心血管疾病防治交流与合作。大会内容广泛,汇集了心血管病从诊断,到治疗,再到康复的每个方面,为中国心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命运与共。”

广西医科大学赵劲民校长谈到,“中国-东盟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创办十八年来,秉承“合作、交流、创新”的主题,不忘初心,从心血管疾病预防、诊疗到康复全程管理,构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多学科交流平台,为积极构筑和深化中国-东盟泛血管疾病防治合作、交流和创新平台,加深中国与东盟国家同行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时代标注新方向,虽远隔千里、历经风雨,但中国-东盟三十年来共同织就的全方位合作蓝图,已经为亚太区域各国情缘作了最好的注解。“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国东盟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这朵中国-东盟共赢之路上的一朵小花已然幽香扑鼻,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享学术盛宴促学科发展

中国东盟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纪实

▼▼▼

简短的开幕致辞过后,中国东盟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带着中国及来自东盟各国的顶尖学者,贡献了一场关乎未来的学术盛宴。会议既有心血管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也包括结合疫情现状对心血管疾病防治带来的困难挑战东盟国家的做法,前沿又务实。

葛均波:从生理年龄到“泛血管年龄”的跨越

众所周知,疾病的发生未必和生理年龄呈正相关。有的人40岁,即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有的人60岁,却一直践行着良好的生活方式,没有任何危险因素,血管十分健康。这时,医生的评估理念就产生从生理年龄到“泛血管年龄”的跨越。

葛均波院士由此提出,未来我们要区别泛血管实际年龄和生物学年龄,重视泛血管疾病的评估,整合泛血管老化综合预测指标,建立《中国泛血管健康指数》。

在实践的角度上,现阶段可以通过成像设备或技术的跨越、分子影像和造影剂的跨越、影像技术的跨越、力组学的角度等多个维度展开探索,最终形成从预防、筛查、评估、治疗、随访、到康复的一站式、全周期、可持续的模式,以提高泛血管疾病的医疗质量。

陈淮沁:左主干PCI策略选择,未雨绸缪是关键

“除了绝对相信上帝之外,其他一切都需要数据!”面对左主干病变,尤其是复杂的左主干病变,临床医生选择必要时支架策略还是双支架策略?欧洲EBCMain系列研究和中国DKCRUSHV系列研究分别围绕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验证。

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陈淮沁教授从研究设计出发,全面客观分析比较了两项研究结果产生差异和个人的几点看法。

对于EBCMain研究对手术策略的影响,陈淮沁教授指出左主干PCI需要达到与CABG相同的长期效果,他并不认可研究中提出的“无需提前预测”的概念,因为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才能避免出现边支补救性支架的情况。而究竟是选择必要时支架策略还是双支架策略应根据分叉病变解剖学尤其是腔内影像学特点进行个性化选择(包括是否复杂分叉病变的评估等),不过最终的手术是否成功,效果如何,术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判断是关键因素。

张运:ISCHEMIA试验带给我们的思考

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选择药物治疗还是血运重建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争议所在。

年5月18日ACC年会公布了ISCHEMIA研究的最新研究结果,旨在回答上述关于中重度心肌缺血的稳定型冠心病关键治疗策略选择问题。医院张运院士则通过对ISCHEMIA研究的分析,带来了他在这一问题上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在LVEF35%、左主干狭窄≥50%、药物难以控制的心绞痛、近期内曾患ACS、NYHAⅢ-IV级心衰的SCD患者,应首选PCI+药物治疗的策略,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在除此以外的大多数SCD患者,无论其冠脉狭窄和心肌缺血程度如何,应首选药物治疗策略,以实现患者危险因素的达标控制。

3、面对具体的SCD患者,临床医师应权衡利弊,在充分的医患沟通和患者知情的前提下,实现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治疗。

ChooGimHooi:钙化性冠状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一个难题的当代解决方案

临床上,对比冠状动脉钙化诊断不足,在现代PCI和CHIPPCI中变得越来越普遍。而它恰恰是并发症、PCI手术失败和长期预后不良的高危病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现阶段,医生严重低估了对钙化病变所带来的挑战,并对钙化病变的处理技术利用不足。

由此,马来西亚医院朱锦辉教授提出,对钙化病变的修饰是促进一个成功和安全的手术的关键因素,并获得良好的长期结果的重要因素。在年,临床医生有了一系列的工具来修饰钙化斑块,我们需要让更多的介入医生接受培训,以选择和使用正确的设备来处理钙化。此外,侵入性成像是当代钙化PCI的重要一部分,可用于病变评估、程序规划、钙化充分性评估和最终优化。

马长生:心房颤动必将迈入节律控制时代

年4月,马长生教授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心房颤动进入节律控制时代”的文章。通过对EAST-AFNET4研究与AFFIRM研究的对比分析论证了“房颤患者早期节律控制明确改善预后,以节律控制策略为主导的时代即将开始”这一前沿观点。

本次大会上,马长生教授再次通过更详细对比分析和循证医学证据,图文并茂,向在场专家深度阐述了心房颤动管理进入节律时代的必然性。

1
查看完整版本: 合作交流创新未来中国东盟国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