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硬化闭塞症(AS0)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四胶血管的局部表现,多见于45少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其病变为大中动脉管壁粥样斑块形成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管腔硬化、狭窄闭塞,使肢体出现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破行、肢体营养障碍,甚至坏疽等慢性或急性缺血表现。
动脉硬化闭塞症属祖国医学“脉痹”、“脱疽”、“血瘀”范畤。《素问·平人气象论》称“脉涩曰痹”。《素问·痹论》指出“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对动脉硬化所形成的脱疽,在治疗上强调“疏其气血,令其条达”的治疗原则。《素问·调经论》认为“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气血,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坚者决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其后我国各时期外科著作多有“脉痹”、“脱疽”、“血瘀”的记载,《诸病源候论》、《千金翼方》、《外科发挥》、《医宗金鉴》等医学文献中,都对“脉痹”、“脱疽”、“血瘀”产生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结构的变化及社会的老龄化,该病的发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该病初期临床症状不十分明显,多不易引起注意。待发展到晚期,较难治愈。其致残率高、死亡率占四肢血管病首位,因此对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预防与治疗已日益受到医学界的
辨证
1.阳虚瘀阻型
患肢发凉、麻木、酸胀、疼痛、感觉障碍、间歇性跛行,皮色苍白无泽,汗毛稀疏,创伤后不易愈台,舌质紫,苔淡白,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2.气虚血瘀型
患肢发凉、肢端持续固定性疼痛,夜问尤甚,遇寒更甚、得热则舒,间歌性肢行。患肢皮肤紫黯或肢端有瘀斑、瘀点,肢端皮肤营养障碍,可有趾(指)甲增厚不长,汗毛稀疏,肌肉萎缩,皮肤干燥,脱屑,光薄无泽。舌黯或有瘀点,苔白润,脉弦涩或弦细。
3.热*型
患肢酸胀麻木、烧灼疼痛,遇热痛甚,得凉痛减,剧痛难忍,局部皮肤紫黑、溃破,红肿热痛,胀多味臭,腐肉不鲜,或伴舌质红绛,紫暗,苔*燥,脉数。
4.阴阳两虚型
患病日久,气血耗伤,肢体发凉,怕冷,创面肉芽淡白,全身提寨,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大便唐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迟。
治疗
辨证施治
1.阳虚瘀阻型
治则: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方药:炮附片(先煎)、*芪各30g,蜈蚣3条,水蛭、麦冬、丹参、当归各15g,细辛、五味子、人参、红花、当归、甘草各10g。
2.气虚血瘀证
治则:益气通络,活血化瘀。
方药:*芪45g、当归、潞参、丹参各30g,川牛膝、赤芍、麦冬、水蛭各15g,地龙12g,红花、五味子、甘草各10g。
3.热*证
治则:清热解*,活血化瘀。
方药:金银花6Og,玄参、*芪、蒲公英各30g,当归、石斛、*柏、麦冬各15g,知母、甘草、大*、五味子、人参各12g。
4.阴阳两虚型
治则: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方药:麦冬、炮附片、桂枝、人参、丹参、水蛭、当归各15g,五味子12g.*芪、石斛各30g,桃仁、红花、甘草各10g。
外用-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温度适宜时在皮肤或患处进行惠蒸、淋洗或浸浴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温阳益气、清热解*的功能,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熏洗疗法。患肢怕冷、发凉、麻木、胀痛、间歌性肢行,或伤面虽已愈合.肢体仍发京、怕冷、麻木,呈现阳虚瘀阻症状时,可用温阳益气、话血通络之剂进行熏洗。方药:川芎、红花、乳香、没药各15g,炮附片、当归各30g,桂枝20g,伸筋草45g,加水m1煮沸后冷却到适宜温度,每日熏洗1~2次,每次30分钟。
坏疽已形成且局限,坏死组织尚未清创,疮面脓性分泌物较多的热*型患者,可采用清热解*的药物进行熏洗。如大*、*连、*柏各15g,蒲公英、苦参、金银花、地肤子各30g,加水ml,煮沸后冷却至适当温度熏洗患处。
患肢形成慢性溃疡,伤面长期不愈合者及气虚血瘀或阴阳俱虚的患者,应用益气通络、活血化瘀药:桂枝、炮附片、*芪、伸筋草各30g,地龙、乳香、没药、川芎、红花、赤芍、刘寄奴各l5g,加水ml,煮沸后冷却至适当温度后熏洗。
应用中药熏洗可以清热解*、温阳化瘀、祛腐生肌、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可使肢体发热疼痛减轻,肿胀消退、皮肤色泽改善或恢复,并有清洁伤面、局部消炎收敛、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
禁忌证:
(1)肢体严重缺血,侧支循环尚未建立,坏疽处于发展阶段,病情尚未稳定者。
(2)肢体干性坏疽,坏死组织局限者。
(3)熏洗1-2次后伤口疼痛加剧,肉芽组织生长不良者。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唐祖宣四肢血管病论治精选》,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编写。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