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的概述
CKD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率较高,是CKD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目前CKD患者血管钙化呈快速进展趋势,CDCS的资料也显示,透析时间越长,血管钙化的比例越高,透析超过10年的患者,血管钙化的比例高达91.3%,且多部位钙化的比例显著增高。并有大量研究表现,血管钙化可增加CKD人群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临床上可采用不同方法评估CKD患者的血管钙化,包括组织病理学或CT、X线片及心脏超声等影像学手段。无论是未透析的CKD患者,还是PD或HD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心脏瓣膜和(或)大血管钙化的比例都较高。
血管钙化包括动脉内膜钙化、中膜钙化、心脏瓣膜钙化及钙化防御。
★内膜钙化主要发生在大中动脉,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血流减少,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卒中。
★中膜钙化在CKD患者更常见,通常发生在中心大动脉和周围动脉,与CK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SHPT密切相关,可使血管顺应性降低,脉压增大,发生高血压或低血压,增加心血管死亡。
★心脏瓣膜钙化可致反流、加重心力衰竭。
★钙化防御虽然致死率高,但临床上相对少见。
诸多危险因素参与血管钙化的发生和发展,包括:
★传统危险因素: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营养不良、肥胖、吸烟及遗传背景等。
★非传统因素:透析龄、高磷血症、高钙血症、含钙制剂使用不当、维生素D制剂使用不当、骨化三醇水平过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尿*症*素等(其中钙磷紊乱是最重要的关键因素,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更多地与“非传统”危险因素的参与有关)。
02
血管钙化的防治
虽然CKDG5D期患者发生血管钙化的风险更高,但血管钙化的宣教、筛查、监测和防治应从CKDG1期着手,至少应从CKDG3a期开始对患者进行血管钙化的筛查和监测。
防治血管钙化应从控制或纠正血管钙化发生以及发展的危险因素入手。除了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营养不良、肥胖、吸烟等,尤其应着重从矿物质与骨代谢的角度入手。
CKD血管钙化的防治基于对CKD-MBD的有效管理,包括:①防治高磷血症;②避免高钙血症;③防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低下。
(一)防治高磷血症
3.3.1建议控制CKD患者的高磷血症以降低血管钙化风险,防治措施包括限制饮食磷的摄入,选择合适的磷结合剂,充分透析或增加透析对磷的清除及有效控制SHPT。(未分级)
3.3.2对于需要磷结合剂治疗的CKDG3a~G5D患者,建议限制含钙磷结合剂的使用。(2B)
(二)避免高钙血症
3.3.3建议避免CKD患者发生高钙血症以降低血管钙化风险。建议使用钙浓度为1.25~1.5mmol/L的透析液。(2C)建议准确掌握含钙药物与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适应症。(未分级)
(三)防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低下3.3.4建议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防止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合理使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拟钙剂,或实施甲状旁腺切除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钙和血磷水平,避免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未分级)
(四)其他方案
目前还没有CKD患者血管钙化的有效治疗方案,即使肾移植术后血管钙化仍然在进展。一些研究发现,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与血管钙化密切相关,提示生物相容性好的膜材料或高纯透析可减轻血管钙化。另一些研究提示,硫代硫酸钠与维生素K或可延缓CKD血管钙化的进展。
[1]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指南》工作组.中国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指南(,第三章).主编刘志红,李贵森.人民卫生出版社.
[2]LiuZH,YuXQ,YangJW,etal.PrevalenceandriskfactorsforvascularcalcificationinChinesepatientsreceivingdialysis:baselineresultsfromaprospectivecohortstudy.CurrMedResOpin,:1-10.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模式图
相关精选
文案整理:林伟雄
编辑:苏碧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