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增长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逐年提高。曾有人打趣地说这是一种富态疾病,而对于疾病的情况,糖尿病人是高血糖还是低血糖,糖尿病人有无糖尿病并发症,这些都需要了解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以此来对症治疗。那么,最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01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目前最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具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间静脉血浆葡萄糖含量≥11.1mmol/L(mg/dl)
以及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mmol/L(mg/dl)就能确诊为糖尿病。
如果结果可疑,应该进行OGTT(成人口服葡萄糖75g),儿童每千克体重1.75g,总用量不能超过75g),2小时血糖含量≥mg/dl(11.1mmol/L)可确诊为糖尿病。血糖含量mg/dl~mg/dl为糖耐量减退(TGT)。
02空腹血糖(FPG):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应胰岛B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FPG6.0mmol/L(mg/dl)为正常;
≥6.0~7.0mmol/L(≥~mg/d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
≥7.0mmol/L(mg/dl)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03OGTT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OGTT是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是诊断糖尿病的确诊试验,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对于处于其他疾病急性期的患者,可能需要重复进行以明确糖尿病的诊断。
2小时血糖7.8mmol/L(mg/dl)为正常,≥7.8~11.1mmol/L(≥~mg/dl)为IGT,≥11.1mmol/L(mg/dl)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以上就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下面是糖尿病治疗的控制标准:
04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1)空腹:4.4~6.1为良好,6.2~7.0为一般,7.0为不良;
(2)非空腹:4.4~8.0为良好,8.0~10.0为一般,10.0为不良。
05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标准:1、孕妇空腹不超过5.3mmol/L
2、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值一般用于检测孕妇糖尿病检测中,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7.8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
3、孕妇餐后2小时: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过6.7mmol/L。
//老年患者的标准也比成人相对宽松,只要空腹血糖不超过8.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2.0毫摩尔/升即可。//与西方人相比,中国糖尿病人餐后血糖升高比较明显,如果单纯检查空腹血糖,将使46.6%的糖尿病患者及70.7%的糖尿病前期漏诊。
糖尿病友的血糖控制标准是多少?血糖控制标准不能“一刀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究竟在什么范围为宜?这个标准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对于年轻患者、预备做手术的患者以及糖尿病孕妇应从严控制血糖;而对于老年人、儿童、有严重慢性并发症或预期寿命有限者,控制血糖标准不宜过严。严控血糖好处多众所周知,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临床实践和研究均认为,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从这个角度上讲,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严控血糖风险大正所谓“有其利必有其弊”严格控制血糖的弊端就是低血糖风险增高,如果是轻度低血糖,只要适当进食即可很快恢复,不会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但若是发生严重低血糖没能得到及时救治,则会给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血糖控制目标应当“两全其美”严格控制血糖固然益处多多,但低血糖的风险也随之加大,而严重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比高血糖更甚。因此,对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要兼顾获益与安全。糖尿病控制目标如何定?解读指南5要点严格控制血糖使其达到理想水平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最重要措施,但不同人群需要按照其临床特点遵循个体化原则,综合评估,合理设置控制标准,以达到获益/风险比值的最大化。以最新指南为基础,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控制标准作一总结。
综合控制目标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最新版较版在中国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上,只修改了血压控制标准,由/80mmHg降至/80mmHg。版中国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内容见下表:
表中国2型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
糖化血红蛋白
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发布的《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指出,需根据病情分层和社会因素等差异推荐相对较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如下:
表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建议
T2DM合并血脂异常
1.危险分层
2.血脂控制目标
对于T2DM患者的调脂治疗,版指南有以下详细说明:
(1)推荐降低LDL-C作为首要目标,非-HDL-C作为次要目标(A);
(2)起始宜应用低、中等强度他汀,根据个体调脂疗效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若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使用(B);
(3)如果LDL-C基线值较高,现有调脂药物标准治疗3个月后,难以使LDL-C降至所需目标值,则可考虑将LDL-C至少降低50%作为替代目标(B);
(4)部分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值已在基本目标值以内,这时可将其LDL-C从基线值降低30%左右(A)。
T2DM患者降压治疗
1.目标/80mmHg: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可采取相对宽松的降压目标值(A);
2./80mmHg:启动生活方式干预(B);
3.≥/90mmHg者可考虑开始药物降压治疗。≥/mmHg或者高于目标值20/10mmHg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并可以采取联合治疗(A);
4.推荐以ACEI或ARB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治疗方案,钙拮抗剂、小剂量利尿剂、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A)。
普通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但不同的糖友,其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标准要因人而异。对于普通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血糖控制标准如下:空腹血糖:4.4-7.0mmol/L
非空腹血糖<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0%
糖尿病孕妇高血糖对孕妇及胎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糖尿病孕妇的血糖一定要严格控制,使其尽可能维持在正常人的水平。按照《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的推荐建议,不同的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标准不一,如表2所示:注: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怀孕24周后,做糖耐量筛查时被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是指妊娠前已确诊为糖尿病或妊娠期首次产检被诊断为糖尿病。
妊娠高血糖控制目标1、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控制标准:应严格控制血糖目标值,餐前血糖控制在3.3~5.3mmol/L,餐后血糖在7.8mmol/L以下,HbA1c<6.5%。如应用胰岛素可适当放宽,HbA1c<7.0%,以防止低血糖发生。2、妊娠期间发现糖尿病控制标准:理想的目标值为HbA1c<6.0%,餐前、睡前及夜间血糖不应高于5.3mmol/L,餐后2小时峰值不高于6.7mmol/L。值得注意的是,餐后血糖控制比餐前血糖更重要。围手术期患者高血糖状态一方面会增加手术的风险(例如诱发酮症酸中*),降低机体免疫力;另一方面,高血糖也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因此,对围手术期患者的血糖控制也较为严格。对多数住院患者推荐血糖控制目标为7.8~10.0mmol/L,对少数患者如低血糖风险低、拟行心脏手术者及其他精细手术者可建议更为严格的血糖控制目标6.1~7.8mmol/L,而对重症及低血糖风险高危患者可制定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确定。以一般控制目标为基础,个体化制订控制目标为原则。有些情况下目标可以适当放宽,调整目标的关键原则是控制血糖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和避免血糖过度波动。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儿童的饮食可能很不规律,日常活动量变化也较大,缺乏对低血糖的自知力及应对能力。如果追求过于完美的血糖目标,不仅容易发生低血糖,还可能因营养摄入不足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另外频发低血糖可影响日后孩子的智力。因此,应适当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1型糖尿病控制目标1、儿童糖尿病患者: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控制标准:餐前5.0~10.0mmol/L,睡前5.0~11.1mmol/L,HbA1c<8.5%即可。2、年龄超过13岁及以上者控制标准:建议HbA1c<7.5%,如无低血糖则尽可能使其HbA1c<7.0%。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大,且患者对低血糖感知能力差,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甚至可在无明显低血糖先兆情况下陷入昏迷状态。
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本身已具有心脑血管病变基础,低血糖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严重危机生命的急症。
此外,即使轻微的低血糖反应也可引起患者跌倒、骨折等,导致患者卧床并增加感染机会,增加心理和家庭经济负担。
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应根据个体化差异并建议相对宽松,包括对预期寿命、获益程度、治疗风险、对治疗的承受能力和医疗条件等的综合评估。
治疗方案需简单易行,药物选择充分考虑患者脏器功能程度,在避免发生低血糖事件,注重生活质量前提下,制定更适宜的血糖控制目标。
1.版指南沿用了ADA标准,关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目标,如下:
表ADA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目标
注:伴随慢性疾病包括关节炎、癌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抑郁、肺气肿、高血压、尿失禁或3级以上慢性肾脏病、心肌梗塞和中风等。
2.年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会发布的《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建议遵循个体化原则,并根据我国情况更详细列出了不同控制标准的人群特点,如下:
3.年《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关于老年糖尿病的控制标准与上述原则类似,但数值及描述略不同,如下:
(1)脏器功能和认知能力良好、预期生存期15年,应严格控制HbA1c7%;
(2)合并其他疾病、预期生存期5~15年,可适当放宽HbA1c8%;
(3)既往有严重低血糖史、合并其他严重疾病、预期生存期5年,控制目标可放宽到HbA1c9%。HbAlc较高者应避免发生高血糖症状、急性代谢紊乱和感染。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成年人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较大,而且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老年患者可在没有明显低血糖先兆的情况陷入昏迷状态;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脑卒中和心肌梗死,非常危险。因此,老年患者的标准也比成年人相对宽松。不同人群,标准有别不同类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控糖标准1、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控制标准: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HbA1c<6.5%,尽量使HbA1c<6.0%。2、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控制标准:餐前血糖应尽可能<7.8mmol/L且随机血糖<10.0mmol/L,HbA1c<7.0%。3、患者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和服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等治疗方式,便可使血糖控制达标而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控制标准:这类患者应尽可能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即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4、年龄在70~80岁的老年患者控制标准:在安全的前提下,空腹血糖6.0~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0.0mmol/L,HbA1c在6.5%~7.0%之间。5、合并严重并发症,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控制标准:血糖控制目标就要相对放宽,一般空腹血糖维持在7.0~9.0mmol/L,餐后血糖在8.0~11.0mmol/L,HbAlc在7.0%~7.5%就可以了。6、经常出现低血糖,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控制标准: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1.1mmol/L,HbA1c在7.0%~7.5%。四种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需放宽血糖控制标准1、大于80岁的高龄糖尿病患者;2、无论年龄大小,或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经常出现低血糖者,可以适当放宽血控制标准,首先要以不发生低血糖为原则;3、有限寿命者:如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尤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预期生存期有限者;4、病程很长且既往血糖不理想,但却无明显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也可适当放宽。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对于有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或血糖波动大、频发低血糖(如“脆性糖尿病”)的患者,或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糖尿病患者或者有晚期癌症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控制目标也应适当放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确定。以一般控制目标为基础,个体化制订控制目标为原则。有些情况下目标可以适当放宽,调整目标的关键原则是控制血糖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和避免血糖过度波动。总之,良好的血糖控制应从制订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开始。来源礼医、糖尿病网、糖尿病之友、好医讲糖
以下高危人群应时常监测血糖以便及早发现血糖升高倾向:
1、常规体检中,空腹血糖介于5.7mmol/L-6.1mmol/L者;
2、年龄超过45岁,尤其是脑力劳动者;
3、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5;
4、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5、血脂异常、高血压;
6、血管病变者,如常见的中风偏瘫等;
7、妊娠年龄超过30岁,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分娩大婴儿(出生时体重≥4公斤)者;
8、习惯久坐者;
9、使用过一些特殊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简介
年成立内分泌专业组,3年独立门诊,6年独立病房,年独立病区。内分泌科是张家口市内分泌代谢专业唯一具有硕士研究生招收与培养资质的科室,张家口市唯一具有内科学(内分泌代谢)专业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与培养资质的科室。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规范(GCP)备案专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河北省生长发育与矮小症专病联盟单位,河北省罕见病成员单位,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多次承办河北省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内分泌科将努力建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优质、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团队,集医教研于一体、以内分泌代谢疾病为诊疗特色的京西北区域国家重点内分泌专科。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6.71万人次,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人次。内分泌科现有医生16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内分泌科现有护士17人,其中主管护师7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学科是院级重点学科,开设有内分泌专家门诊、生长发育门诊、肾上腺门诊、肥胖门诊、甲状腺门诊、普通门诊、宣教门诊。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目前内分泌科开展的亚专业包括生长发育、内分泌高血压、肥胖和特殊类型糖尿病,涉及病种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异常、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性腺疾病、骨质疏松、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内分泌科联系-12
一附院内分泌科团队与好大夫在线联合推出内分泌代谢疾病网上诊室服务!
部分医师联系方式如下:(如果已经扫码登记注册的病友不需要再次扫码,直接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