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日临近,气温下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开始呈现上升态势。近日,医院胸痛中心一天内连续接诊4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年龄最大者96岁,年龄最轻的才36岁。这几名患者皆因突发胸痛胸闷,为进一步治疗来院就诊。胸痛中心团队通过心电图、超声、血液检查等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同时迅速启动心梗救治流程,以最快的时间开通了患者阻塞的血管,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避免了心梗面积进一步扩大,抢救了患者的生命。
Q那么,什么是心肌梗死,什么是冠心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A:“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是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进而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诱发心绞痛,导致心肌梗死。
致病原因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LDL-C过高),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
发病机制
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如果动脉壁上的斑块形成溃疡或破裂,就会形成血栓,使整个血管血流完全中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冠心病的少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可以没有粥样硬化),产生变异性心绞痛,如果痉挛超过30分钟,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好发群体
一、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
二、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
三、低密度脂蛋白LDL-C过高,伴有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情况的人群。
疾病本质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导致冠状动脉的管腔严重狭窄、阻塞时,即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如胸闷、心绞痛等),甚至发生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这种病变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实质是心肌缺血。所以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危急症候,通常多有心绞痛发作频繁和加重作为基础,也有无心绞痛史而突发心肌梗塞的病例(此种情况最危险,常因没有防备而造成猝死)。
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降脂(他汀类、依折麦布等)、改善预后(倍他受体阻滞剂/ARNI等药物)。
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取一段血管,然后将其分别接在狭窄或堵塞了的冠状动脉的两端,使血流可以通过“桥”绕道而行。这一手术属心脏外科手术,创伤较大,但疗效确切。主要用于不适合支架术的严重冠心病患者(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性病变,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一种心脏导管技术,具体来讲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手腕上的桡动脉,经过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它器械放入冠状动脉里面,达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目的。介入治疗的创伤小,效果确切,风险小。
疾病预后本病的预后随病变的部位、程度、血管狭窄发展速度、受累器官受损情况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心脏康复的最终目的是尽量延长患者的寿命,并恢复患者的活动和工作能力。因此,遵照医生的医嘱规律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进而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风险因素,从而降低冠脉的再狭窄率,降低疾病急性风险就显得十分重要。
预防方法
预防冠心病首先要从生活方式和饮食做起,主要目的是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
(1)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2)身心愉快。忌暴怒、惊恐、过度焦虑以及过喜。
(3)控制饮食。饮食且清淡,易消化,少食油腻、脂肪、糖类。要用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不宜喝浓茶、咖啡。
(4)戒烟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硬塞、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少量饮啤酒、*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但不能喝烈性酒。
(5)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6)体育锻炼。运动应根据各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等。要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
饮食注意
疾病忌口禁绝烟酒
饮食调养控制膳食总热量,低脂,低胆固醇膳食,并限制蔗糖及含糖食物的摄入。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尽量以植物油为食用油。
来源:湖州医院
制作:蒋诗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