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RSNA胸部影像学二
TUhjnbcbe - 2022/2/13 14:41:00
白癜风能怎样根治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肺气肿/COPD

CharbonnierJP等利用定量CT模型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吸烟者中发病率的关系。共纳入例受试者,发现LAA%-(吸气相CT图像上-HU区域所占面几的百分比)、LAA%-(呼气相CT图像上-HU区域所占面积的百分比)和Pi10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吸烟者中发病率独立预测因素。模型还发现只包括吸气相的定量CT具有同时包括呼气相的空气潴留的模型类似的预测价值。由于LAA%-和Pi10可以很容易从吸气相图像中提取,可能有助于预测肺癌筛查中的吸烟相关COPD的发病率。已经证实肺的参数谱(pPRM)是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疾病定量密度分型的一个工具。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相似,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并可以受益于亚型的分类。OcchipintiM等首次研究了pPRM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型中的作用,发现pPRM与肺功能测试(RFT)和临床哮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密度直方图(JDH)峰值HU是轻度~中度哮喘与重症哮喘分界的阈值。JDH另外的分析参数可以进一步描述危重症哮喘患者,并提出哮喘可能发病机制的新见解和未来个性化治疗的依据。PompeE等评价伴有或不伴有COPD的吸烟患者之间肺叶间肺气肿的变化与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变化的相关性。发现肺气肿的进展最突出是右肺,但肺叶肺气肿变化和FEV1下降之间相关性最大的是LLL和RUL。因此,评价肺叶特异性肺气肿进展可能影响治疗和预后。了解肺叶间肺气肿进展的差异片对于评价治疗和潜在的病理生理学具有重要的意义。KimC等定量CT测量每一肺叶肺气肿、空气潴留和气道壁增厚之间的关系,并分析CT参数与肺功能检查(PFT)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中的关系。发现每一个肺叶CT测量参数值的相关性不同和每一个CT参数与肺功能检查(PFT)在COPD中的关系不同可能是由于每个肺叶不同的动力学特征和生理学特性。因此,我们强调基于肺叶的CT参数分析的重要性。

KooHJ等研究CT参数和FEV1的相关性是否因COPD不同病变严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通过亚组分析方法,了解是否CT参数可以更好地解释严重的气流受限。发现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的不同严重程度,气道壁增厚和肺气肿对于气流受限的贡献是不同的。EI和WA%,联合疾病的不同严重程度可以更好地解释肺功能损失。进一步深入研究,建立非线性模型的建立将更好地了解COPD形态学变化和功能丧失之间的相互关系。

OhnoY等利用CT检查氙气增强面积与SPECT/CT对比,研究了功能和形态学评估肺功能丧失与吸烟者严重程度间的关系,发现相比通气SPECT/CT,利用氙气增强ADCT功能和形态学评价吸烟患者肺功能和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等或更好的能力。

胸部肿瘤

会议讨论比较了肺癌TNMUICC第8版(UICC8)分期和当前TNMUICC第7版(UICC7),确定TNM重新分类模式、分期迁移和肺结节管理启示。在临床实践中,IALSCUICC8提案将导致部分病例从T3到T4类别的转移,但这不会导致整体分期分布或潜在的积极治疗干预的显著变化。不同于从UICC6到UICC7发生的临床影响阶段迁移,新的UICC8变化对T3-4疾病分布表现出更小的影响。OhnoY等在定量评估了动态首过对比增强灌注ADCT、MRI与FDG-PET/CT区分恶性肿瘤与良性结节的能力,发现动态首过对比增强灌注ADCT和MRI指标比PET/CT具有更好的潜力,两种定量灌注方法具有相似的鉴别能力。

在胸腺上皮肿瘤诊断成像中,形状评估在预测肿瘤侵袭性中起重要作用。MotohikoY等使用来自计算机软件的定量形状分析来区分低风险和高风险胸腺上皮肿瘤的CT特征。对47例胸腺瘤或胸腺癌患者使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全部肿瘤体积,表面积和定量形状参数,包括圆形度,球形度,坚实度和凸度,发现与低风险肿瘤相比,高风险肿瘤具有显着较低的圆形度,球形度,实性和凸度的值。而对于常规CT结果,只有异质性的存在与高风险肿瘤显着相关。因此,与视觉CT评估相比,使用计算机软件的定量形状分析是更客观的方法,并且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胸腺上皮肿瘤的侵袭性。

胸膜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P)是非常罕见的原发性胸膜肿瘤。由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模糊性,唯一推荐的治疗是完全切除所有患者的肿瘤负荷,无论肿瘤等级。这种明确的治疗方法的两个绊脚石仍然存在。外科医生需要有效的论据来证明在合并症增加麻醉风险的患者中进行积极治疗。此外,考虑到辐射防护,在相对年轻的患者中应该支持在手术后继续使用CT进行监测。HelageS等在可靠的术前CT特征的基础上对胸膜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P)进行评分以区分SFTP的良恶性,该评分系统使用七个CT特征(肿瘤大小≥10cm,肿瘤异质性,有无造影剂注射,肿瘤内液体密度区域,胸腔积液,可测量的瘤内血管和肿瘤的高血运特征)助于预测组织学恶性的孤立性纤维性胸膜肿瘤。

JinrongQu等比较使用自由呼吸r-VIBE联合BLADE和EUS确定的和病理确认的潜在可切除的食管癌(EC)的T分期。发现对比增强的自由呼吸r-VIBE联合BLADE技术与EUS具有可比性,在具有潜在可切除的EC的患者中,对比增强的自由呼吸r-VIBE联合BLADE能够无创地描绘肿瘤的浸润程度,尤其对于EUS难以执行的不可穿透病变的患者。

超短回波时间(UTE)磁共振成像(MRI)已经显示与CT具有相当的高分辨率。WielpuetzMO等评估3.0TMRI中UTE对肺结节表征的能力。以CT作为对比标准,发现UTE在表征SSNs和纯GGO时能力较逊,但对实体结节的表征具有较高的特异度,虽逊于CT,但仍显示较高的形态评估和诊断价值,可用于肺癌筛查或儿科肿瘤以减少重复检测成像所致的辐射负担。Pancoast肿瘤因为与其相邻的重要结构的广泛参与,所以对于外科医生特别具有挑战性。GeorgeE等发现使用基于影像的术前的肺上沟瘤(Pancoast)的3D打印模型有临床上可忽略的变化性,足够精确,并且有利于Pancoast肿瘤患者的手术规划。通过将3D打印肺上沟瘤模型的时间和成本与外科医生用于手术规划的感知增强相对比,认为3D打印应该被考虑用于手术计划。

胸部(双能量CT)

RenCL等探讨了双能量CT在评估浸润性肺腺癌恶性程度时的价值,回顾性分析了65例病理确诊的肺浸润性腺癌(IA)的双能对比增强光谱CT图像.IAs被重新分类为完全入侵性和部分侵袭性,基于IASLC/ATS/ERS分类和由病理学上恶性表现。研究表明能谱CT的动脉期定量参数能够提供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来区分完全性浸润性肺腺癌和部分性浸润性肺腺癌。

OtrakjiA等探讨了在怀疑肺栓塞的患者中双能量CT成为次优检查的原因。进行了双源MDCT或单源64排MDCT上扫描的例患者,在所有肺动脉水平的非诊断性DE-CTPA的最常见原因依次是推注时间、大体型[平均体重(±44)kg]、不正确的扫描技术和严重运动伪影,部分非诊断性DE-CTPA的最常见原因依次是轻度至中度呼吸运动伪像、大体型、不正确的扫描技术、线束硬化和金属伪影和推注定时。PE在6个部分非诊断性检查中被诊断,呼吸运动伪影在单源中比双源双能量CT显着更常见。OtrakjiA等研究表明呼吸运动伪影、不正确的扫描技术和肥大身体是次优DE-CTPA检查的主要原因。MoserJ等探讨了通过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肺血容量(PBV)测量预测不确定发生的急性肺栓塞(PE),发现最初CT影像上的三角形状密度均匀的肺血容量(PBV)缺失最能准确预测随访检查中残余的PE和PVB缺损。WatariC等通过双能CT和右心导管(RHC)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前后,评估了基于直方图分析的灌注肺血容量(LPBV)与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CTEPH)的相关性。进行了前瞻性研究12名连续的患有CTEPH的患者,他们接受BPA手术。获得BPA前后的系列CT检查。使用第二代双源CT扫描仪在肺动脉期采集对比增强的LPBV图像。提取双侧肺实质的LPBV的整体体积数据,并生成体素值的频率分布。测量前后的肺血管阻力(PVR)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BPA。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将直方图分析参数与RHC发现相关联。研究表明基于LPBV值的非正态分布,直方图参数指示在基线处由RHC确定CTEH的严重性。但其用于监测血管成形术程序的治疗效果有限。

MartineJ等探讨了肥胖患者(BMI25kg/m2)在不同扫描条件下的辐射剂量,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分成两组,第一组是第二代双源CT组,根据体重来选择扫描条件(70~80kg:kV,65mAs;80~kg:kV,65mAs;kg:kV,90mAs),第二组是带有锡过滤装置的第三代双源CT扫描组(kV,mAs),两组采用的都是单能量螺旋CT。研究结果表明,在超重和肥胖的患者,SnKv胸部扫描条件改善了整体图像质量,而且剂量没有很大差别。所以,使用SnKv预先过滤的第三代双源CT技术能够改善肥胖患者的整体图像质量,且不会增加辐射剂量。

介入/血管

YuanS等通过应用多重反转脉冲序列(SLEEK)成像的空间标记,评价未增强MR血管成像中不同血压抑制反转时间(BSP-TI)诊断肺栓塞(PE)的准确性。CTPA诊断为肺栓塞(PE)的61例患者,在48h内接受了SLEEK-MRA检查。以CTPA的结果为参照,计算PE检测的准确性,并比较SLEEKMRA序列与不同BSP-TIs的图像质量,发现对于大多数患者,当BSP-TI=ms时,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和PE的最高诊断准确性;然而,如果有肺不张或肺部感染,评估BSP-TI可能有助于显示该区域的肺动脉和栓塞。

LauraP为了确定增加停留时间对使用高级检索技术(ART)的接受下腔静脉过滤器(IVCF)去除的患者的影响和手术并发症,发现增加的停留时间(d)与使用ART显着相关。并发症与ART有显着相关性。IVUS的使用与检索并发症或ATR无关。提示应该在停留时间高于d的过滤器中更早地进行ART。

HirofumiKoike等对8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CTEPH)女性患者的16个球囊肺血管成形术(BPAs)的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用DECT评估了双肺,右肺或左肺和三个右或左分段(上,中和下)BPA前后的肺血容量(PBV)。评估了肺部PBV改善和肺动脉(PA)压力(PAP),心脏指数(CI),肺血管阻力(PVR)和6分钟步行距离之间的关系。测量了DECT图像上PA增强(PAenh)并计算的肺PBV/PAenh以调整时序。研究发现BPA后PBV的改善,反映了肺灌注的增加,其与PAP,PVR和6分钟步行距离呈正相关。肺PBV可能是BPA治疗效果的指标。

EijunSueyoshi等探讨对比增强CT扫描在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IMH)患者假腔血栓增强的不稳定性,形态,自然过程和预后价值。回顾性分析了65例B型IMH患者。在初始CT扫描中,增强前、对比增强的早期和延迟阶段确定假腔的衰减(AFL)。然后计算假腔的强化(EFL)(在延迟图像中的AFL-在对比图像中的AFL)。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IMH相关的风险,包括死亡或手术修复。结论:在IMH患者中,EFL是IMH相关事件,即IMH相关死亡或外科手术修复的最有力的预测因子。具有高EFL的B型IMH患者应当比低EFL患者通过监测成像更加密切的追踪随访。

胸部(其它/感染)

DrabkinM等扫描了份多层螺旋CT胸腔创伤病人,系统地记录了例患者胸腺组织的特点,胸腺的形态、大小和密度。名患者患者进行评估,72个被排除在外。剩余的患者中例(53%)被发现一些残余胸腺组织,其中例(36%)主要是脂肪组成,88(32%)有脂肪和软组织的混合物,68(25%)是主要由软组织,和20例(7%)异位发育良好的胸腺组织。这些平均CT值分别是-54、-26、4和47HU。有趣的是,40%的超过40岁的患者有残余胸腺组织,包括25%的70岁者也可发现。DrabkinM等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大的年龄中残余胸腺组织出现率较高。有关胸部主动脉(Ao)在中年成人生活中的尺寸分布的有限数据是可用的,然而,胸动脉瘤和夹层是临床疾病的主要原因。无对比增强的门控心脏计算机断层摄影(CCT)可用于提供关于Ao大小的信息。KottAE等发现白人具有较大的Ao根和升Ao,黑人具有较大的Ao弓和降Ao,HTN的患者具有较大的升、弓和降Ao,提示性别、种族和HTN与平均Ao大小的差异相关。与性别差异相比,不同种族和HTN间差异相对较小(≤1.0mm)。

终末期肺部疾病改变胸腔的解剖学,被称为“疾病相关的胸部重塑”。肺移植(LTx)后,可能会发生反向重塑到正常胸腔容积。ParkCH等探讨了终末期肺病患者肺移植术后胸腔容积的变化。他们纳入接受LTx的例患者,经历术前肺功能试验(PFT)的43例患者[男性:女性=20:23,平均年龄(45.5±13.4)岁],根据术前PFT结果分为三组。第Ⅰ组:阻塞性疾病,FEV1/FVC70%,FVC≥80%;组Ⅱ:限制性疾病,FEV1/FVC≥70%,FVC80%;Ⅲ组:混合性疾病,FEV1/FVC70%,FVC80%。在43例患者中,Ⅰ组8例,Ⅱ组23例,Ⅲ组12例。在Ⅰ组,LTx后肺容量1年显着小于LTx肺前体积[前(±)mL,后(±)mL,P=0.]。在组Ⅱ中,LTx后肺体积显着大于LTx肺前体积[前:(±)mL,后:(±)mL;P=0.]。然而,LTx前和LTx肺体积在组Ⅲ中没有显着差异[前:(±)mL,后:(±)mL,P=0.]。ParkCH等研究表明在LTx后,胸腔容积的变化是不同的,并且取决于终末期肺病。这个结果支持LTx后胸腔逆向重塑的假说,其逆转了末期胸部重塑的影响。PompeE等通过测量CT密度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3年后有症状的慢性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进行定量测量肺实质异常,并将结果与已建立的肺功能试验(PFT)进行对比。发现吸气相CT肺实质定量相比于移植前的气道阻塞改变,呈离散性改变,反应PFT上气流受限,与肺实质破坏类的病变(如肺气肿)没有明显差异。

树枝状肺部骨化(DPO)是一种罕见病症,通常发生于肺纤维化环境下,其特征在于肺实质中成熟骨质形成。CT扫描表现为肺纤维化的区域中线性分支状钙化。KruamaT等发现DPO薄层胸部CT扫描的发生率高于文献报道的6.7%,该研究评估了最大强度投影(MIP)技术在DPO检测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了例HRCT上显示为UIP的病例。有(72.4%)特发性UIP患者和58(27.6%)非特发性UIP患者。标准薄切片胸部CT成像和MIP成像分别由两名放射科医生进行评估关于DPO的存在或不存在。DPO在标准薄切片CT图像中的例(29.0%)患者中有61例,在例(59.5%)MIP患者中有例。DPO在男性中比在女性中更常见,并且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发生率更高。下叶发生率高于上叶和弥漫性,KruamaT等最研究表明了,DPO在肺纤维化患者中比在文献中所述的更常见,UIP患者中发生率为59.5%,MIP图像可以大大提高DPO检出率。

WangLT等评估了热成像(TI)诊断细菌性肺炎的可行性。医院急诊室的患有可能的细菌性肺炎并接受胸部X线检查(CXR)的患者。在CXR的4h内进行胸部TI。CXR和TI以双盲随机顺序进行独立评估。在CXR上显示为模糊影且在TI上存在热量增加的区域认为符合细菌性肺炎并记录。CXR与TI进行比较。这项可行性研究证实了胸部的热成像可以诊断细菌性肺炎。由于仍有不足,尚需对于成人和儿科患者的大型试验。KooHJ等研究了位证实为HMPV肺炎的成年患者,临床结果包括按月数分布的患者数量,患者的免疫状态和临床病程。CT特征包括肺实质异常的分布情况,中心小结节的百分比程度,实变与GGO,大结节,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淋巴结和胸腔积液。研究分析HMPV肺炎通常呈现模糊的小叶中心性小结节,伴有支气管壁增厚和磨玻璃影。磨玻璃影提示需延长住院时间延长。

胸部急诊

HigashigaitoK等回顾分析例急性胸痛患者的心电触发的胸痛CT检查,发现急性心梗导致的低密度心肌及冠脉斑块可在胸痛CT中被检测出来,即使是DRO-CT。这表明即使没有专门的冠脉和心脏CT,心肌低密度区也可被检测出来,提示对于胸痛患者的CT检查,应注意心肌密度的观察。

MunceNR等在胸主动脉成像中,与常规的多层螺旋CT对比,评估新型MDCT参数(MDCT升主动脉动脉的长度(AA)、升主动脉最大径、左心室流出道(LVOT)的夹角和心尖部(CA)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发现在A型主动脉夹层中,升主动脉动脉的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左心室流出道的夹角和心尖部夹角显著降低,提示升主动脉动脉的长度、左心室流出道的夹角和心尖部夹角是预测A型主动脉夹层的新型因素。目前尚未有报道阐明急性与慢性B型沟通性的主动脉夹层的CT影像学区别,而这些有时是临床所必需的。深入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将有利于治疗方式的选择和准确判断预后。ImamuraY等比较急性与慢性B型沟通性的主动脉夹层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区别,测量的指标包括:内膜片的曲率、内膜片的厚度、主动脉的长短径及降主动脉的假腔长度。同时计数层厚达5mm的漂浮的内膜片、内膜片的钙化及假腔内的血栓数目,发现MDCT有助于鉴别急慢性期B型沟通性的主动脉夹层。急性期有意义的鉴别指标有:弯曲的内膜片、漂浮的内膜片及正圆形的降主动脉。尽管对于不能采用CTA疑似急性主动脉夹层,ACR推荐MRA。其在急诊室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尚不清楚。WangGX等探讨了疑似急性主动脉夹层磁共振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的适应证和结果。发现增强MRI在急诊室是可行性,MRA可以用于不能采用CTA疑似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急诊患者。

ApfaltrerP等研究了对于未来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CT源性左心房(LA)和左心室(LV)几何形态学和功能测量对胸痛患者预后的价值。发现CT源性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心室体积是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急性胸痛患者关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后因子。

JuanaM等分析了肿瘤病人急性肺栓塞(PE)对右心室(RV)和血流动力学影响,提示急性肺栓塞,采用Qanadli指数法评价动脉阻塞指数,只有当右心失去代偿能力才会影响的血流动力学状态。CT肺血管造影评价右心室扩张比肺血管闭塞程度更有效预测肿瘤相关的肺栓塞,可能因为它更好地评价由于肺栓塞增加后负荷对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室的功能,尤其是降低心脏收缩能力的患者。

降低放射剂量

根据ACR剂量指数注册表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域不同医疗设备的胸部CT辐射剂量(CTDIvol、DLP和SSDE),有研究者发现胸部CT的CTDIvol、DLP和SSDE值在不同地域之间有差异。在所有的8个地域中,年轻的成年人较中年或老年患者接受了较高的剂量相比。

RayyanA等利用第三代双源CT系统评价锡预过滤低kV检查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发现锡预过滤在千伏提高了图像质量,减少了成人胸部CT常规检查的辐射暴露。SuiX等评价了锡过滤超低剂量CT(SnkVp)的和高级模型迭代重建(ADMIRE)检测磨玻璃结节(GGN)和部分实性结节(pSN)的灵敏度。发现使用锡过滤和ADMIRE重建的超低剂量CT具有与LDCT的相当的GGN和pSN检测灵敏度,且辐射剂量基本等同于一张胸片。ChiWanKoo等描述了锡过滤超低剂量CT减少的辐射剂量、放射科医生的表现及对计算机辅助结节检测CAD的需要。发现ULDCT方案虽然减少了90%的辐射剂量,但也降低了结节检测的灵敏度,CAD在两种方案中都有较高的灵敏度,因此ULD扫描方案配合CAD可能是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保持较高检测灵敏度的有效方法。

HataA等研究了基于迭代重建的新模型(MBIR)在肺部扫描中的设置:量化利用MBIR+滤波反投影(FBP)和常规剂量CT重建+FBP对肺气肿submillisievertCT辐射剂量定量,发现在submillisievertCT上利用MBIR技术对%LAA定量分析效果基本与常规剂量CT+FBP等同,因此,在submillisievertCT上,采用MBIR作为肺专用设置对肺气肿定量最为合适。

核医学

BenediktM等定量比较了FDGPET/CT和3T以及1.5T磁共振成像上的扩散加权成像与快速优势自旋回波序列(DWIFASE),回波平面成像序列(DWIEPI)、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在肺癌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发现DWI和STIR序列在3TMRI和1.5TMRI上对于肺癌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与PET/CT具有相当效果,其中多种检查结合能显著提高对肺癌的诊断和预后预测。

BrandonA等探讨了18F-FDGPET/CT和18F-FDGPET/MR对胸部肿瘤分期的差异是否会改变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回顾性研究了颅底到大腿上部的全身18F-FDGPET/CT和胸部18F-FDGPET/MR的73例NSCLC患者。结果为35%的患者胸部肿瘤分期有差异,在T分期上差异为18%,N分期上23%,M分期上1%。然而,这些胸部肿瘤分期的差异仅改变了6例患者的治疗方案(8%),表明胸部18F-FDGPET/CT和PET/MR在NSCLC患者中具有治疗指导作用。对于临床上NSCLC患者的分期,可以考虑认为18F-FDGPET/MR代替18F-FDGPET/CT。OhnoY等在64例胸腺上皮肿瘤患者上,比较了全身FDG-PET/MRI、FDG-PET/CT、全身MRI(包括DWI,对比增强MRI)和常规检查(包括全身CE-CT和CE脑MRI)在IASLC/ITMIG胸腺上皮肿瘤分期的诊断能力。发现在IASLC/ITMIG胸腺上皮肿瘤分期的诊断上,全身PET/MRI和MRI比常规放射检查具有更好的优势,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被认为至少与PET/CT一样有价值。MueheA等探讨了以临床CT作为参照标准,MR、PET/MR和PET/CT用于检测儿童癌症患者的肺结节的敏感度。发现检测≥5mm的肺结节,MRI提供了与CT相当的敏感度,但是对于检测3~4mm结节的敏感度较差。PET/MRI的PET在检测FDG敏感结节中优于PET/CT的PET。与PET/CT相比,PET/MR将患者的辐射剂量降低了7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RSNA胸部影像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