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的炎症过程,是心肌梗死和中风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发达国家被认为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1]。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多达30%为隐源性卒中,即尽管进行了广泛的检查,但未找到明确的原因。三分之一的隐源性卒中患者在卒中同侧有非硬化性(产生轻度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在过去,许多临床试验常常以颈动脉的狭窄程度来进行风险分层,然而大多数患者即使患有高等级的症状性解剖狭窄,也不会继续发生进一步的脑血管意外事件[3]。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仅与脑缺血事件发病机制相关,其他疾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sleepapnea,OSA)[4]、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5]、人类免疫缺陷病*(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6]、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7,8]等也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的机制有关。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跨血管床的非侵入性靶向炎症成像,不但能够系统性量化斑块负荷并具有高度可重复性。
在识别易损斑块方面,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