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发生脑梗死的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中,对轻度狭窄或未导致狭窄仅表现为斑块或内中膜增厚的血管病变应该怎样恰当处理等问题,已发表的指南或共识均未涉及。哪些需要治疗?怎样合理治疗?这些属于临床热点但争议很大的问题却尚无共识发表。所以,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分类与治疗原则。
建立这项诊治规范,对统一血管超声、影像学和临床诊断以及药物治疗、颈内动脉剥脱术(CEA)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手术风险的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经《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仅限于非商业应用。
头颈部动脉硬化的影像学诊断
血管超声诊断方法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血管超声可以清楚显示颈动脉的斑块性质,通过超声灰阶图像可将斑块分为高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及异质回声斑块。
异质回声斑块内多含有脂质成分、坏死物质或有斑块内出血,常提示为易损斑块;而高回声斑块则多钙化或者富含纤维成分,提示斑块较稳定。
血管超声显示斑块表面不规则或凹陷大于2mm即提示溃疡形成。
颈动脉血管超声在评价血流动力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通过测定血管的血流速度来估计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在检测狭窄程度>50%的大脑中动脉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强,但准确性受骨窗和操作者技术影响较大。椎动脉颅外段解剖位置较深,血管超声可以检查椎动脉狭窄。如单纯血管超声线阵探头检查困难,可以选择低频凸阵探头。血管超声难以检出锁骨下动脉和头臂动脉狭窄病变。
血管造影诊断方法CT血管造影(CTA)可以清楚显示头颈部动脉的斑块与狭窄程度。CTA三维成像效果较好,空间分辨率高。CT血管分析可以测量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斑块构成和斑块类型。并可根据斑块的密度将斑块分为软斑块(60HU),混合斑块(60~HU)和钙化斑块(Hu)。
对头颈部动脉斑块与狭窄可以进行MRI检查。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可以显示斑块形态、斑块体积,可以分析斑块性质、斑块纤维帽、脂质核心大小、斑块钙化、斑块内出血。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显示头颈部动脉狭窄,并测量狭窄程度。
DSA诊断方法DSA一直被作为诊断头颈部动脉疾病的金标准。CTA或MRA不能明确的头颈部动脉闭塞性病变,有头颈部动脉狭窄支架治疗指征的患者应进行DSA检查。
DSA可以明确病变部位、测量管腔狭窄程度及范围,特别是掌握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侧支循环的建立。DSA作为有创检查,存在手术风险、造影剂过敏及辐射量较大等问题。
头颈部动脉硬化的治疗建议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治疗
推荐意见:
?对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Ⅰ级推荐,A类证据)。如果血脂在正常范围以内,不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Ⅲ级推荐,D类证据)。
?对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如果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Ⅱ级推荐,B类证据)。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
推荐意见:
?对于颈动脉斑块患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或斑块伴狭窄50%以上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无论血脂是否异常,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使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Ⅰ级推荐,B类证据)。对于颈动脉斑块伴狭窄50%以下的患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血脂在正常范围以内,可根据斑块的稳定性和用药的风险效益比个体化考虑是否选用他汀类药物治疗(Ⅲ级推荐,D类证据)。
?对于颈动脉斑块患者,如果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参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Ⅰ级推荐,A类证据)。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CEA和CAS治疗
推荐意见:
?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与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Ⅰ级推荐,A类证据)。
?对于有症状颈动脉狭窄,建议参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Ⅰ级推荐,A类证据)。
?对于颈动脉狭窄的CEA和CAS的治疗,建议参照《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Ⅰ级推荐,A类证据)。
椎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治疗
推荐意见:
?对于无症状椎动脉狭窄,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等相关危险因素(Ⅰ级推荐,A类证据)。
?对于有症状椎动脉狭窄,建议参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Ⅰ级推荐,A类证据)。
?对于椎动脉狭窄的支架介入治疗,建议参照《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Ⅱ级推荐,C类证据)。
锁骨下动脉狭窄与头臂动脉狭窄的治疗
推荐意见:
?对锁骨下动脉或头臂动脉的狭窄,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等相关危险因素(Ⅰ级推荐,A类证据)。
?对于有症状的锁骨下动脉或头臂动脉的狭窄,推荐抗血小板、他汀等药物治疗(Ⅱ级推荐,C类证据)。
?锁骨下动脉或头臂动脉的狭窄(70%)并发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时,参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建议使用支架或内膜剥脱术治疗(Ⅱ级推荐,C类证据)。
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
推荐意见:
?对于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等相关危险因素(Ⅰ级推荐,A类证据)。
?对于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建议参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70%),在药物防治无效时,对介入手术风险较低者,可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建议参照《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Ⅲ级推荐,C类证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