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市阳平镇大湖村:
有山有水有田园有诗有景有远方
本报记者何英杰王婉媚
这是一个能让人忘记烦恼的地方,风景如画,宁静悠远。
这是一个能让人记住乡愁的地方,小桥流水,绿树成荫。
这是一个能让人学习提升的地方,开拓视野,体验农事。
让人*牵梦绕,让人流连忘返,让人念念不忘,这里就是灵宝市阳平镇大湖村。
回望过去:矿产资源优势改变群众生活
大湖村地处小秦岭北麓,位于阳平镇西南方,距镇区10公里。全村区域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下辖5个村民组,居民户人,共有*员27人,*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委员3人,村“两委”交叉任职1人,监委会成员2人,村民代表29人。
时值6月,走进大湖村,可以看到,巍巍青山环抱中,平坦的水泥路一直伸向大山深处,一排排红*相间的别墅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山腰上,近处凉亭错落有致,远处田间风景优美,路边绿树鲜花处处簇拥,满目苍翠、生机盎然。不时能看到村民在门外乘凉闲聊,生活十分惬意。
▲大湖村农耕文化园
大湖村山清水秀,矿产资源丰富,过去一直以*金开采为主业,是一个典型的矿区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金过度开采,大湖村所在的矿成了贫矿,不再是大企业开发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大湖村村委会决定接管这些贫矿,并成立灵宝市大湖农工贸责任有限公司,采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模式,即开采队与村里合作经营,极大地调动了开采队的积极性,效益显著提升。经过几年经营,村委会不仅还清了村里的余万元外债,还积累了1亿多元资金。
“村集体有了收入,我们就决定先把村里的基础设施做好。通过治理河道,村里把原有的20亩平地扩展到60亩,建成了山村别墅和保障房,投资40余万元安装了高标准的科技防控体系,实现了重点区域、路口24小时监控和%全覆盖。”大湖村原*支部书记张焕有回忆道。
不仅如此,村里还集中投资配套了光缆、暖气等,村民收看电视、冬季取暖全免费;依托灵宝市大湖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和金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新建了村卫生室、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新农村超市、山庄宾馆等配套设施。
“过去,每家每户分散住在峪岔坡岭,生活、出行很不方便。我家就住在窑洞里,和现在根本没法比。当时,小秦岭有很多金矿企业,村里的男人去矿上打工,女人就去捡矿石。”一位村民说。
如今,大湖村村民不再靠山吃山,他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种植核桃、山楂等经济林果和天麻、猪苓、连翘、北豆根等中药材,同时搞养殖、农家乐和研学实践基地,村民住上小别墅、开起私家车,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多年来,大湖村“两委”班子成员带领群众,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该村先后获得河南省“全省十佳民主法治村”,三门峡市委“五好农村*支部”“五星标兵农村*支部”“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灵宝市委“先进基层*组织”等多项荣誉,目前正在申报“省级文旅特色村”。
立足当下:研学实践基地助力转型发展
研学旅行,被称为行走中的课堂,因自主、实践、开放、生动,已成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4月29日,三门峡市第一小学五年级余名师生,高举鲜红的队旗,浩浩荡荡地前往灵宝大湖研学实践基地,在那里举行了一场以“传承农耕文明筑梦励志笃行”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
▲大湖村全貌
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满怀欣喜地欣赏自然生态景观,亲自体验制作石子馍、炒面豆、打土坯、犁地、种植等乡村民俗风情,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劳动的力量。实践基地各种各样的农耕工具凝结着中国劳动人民的大智慧,结构简单却充满智慧的农具让同学们对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充满了兴趣。
近年,随着国家*金资源管理*策和方式的变革,大湖村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经过多方考察、调研,该村根据本地有“百阶云梯崖”和“*金古采洞”等景点的特色优势,结合灵宝市委、市*府打造“灵宝国际研学城”的指导思想,积极打造以“矿洞体验”和“学农实践”为方向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发展研学旅行,让矿区变景区,让田园变课堂,实现大湖村经济的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
年,大湖村投资万元,打造了占地25亩,集矿洞探险、文化科普、淘金体验、学农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并于当年1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注重家务劳动、校内劳动与校外劳动的有机结合,配套建设二十四节气广场,石磨、石碾广场体验区,农耕文化展示长廊,耕地劳作区、蔬菜种植区,打土坯体验区,自助餐厅体验区,注重创新劳动途径,注重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旨在打造一个高品位、高标准、多功能、配套完善的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真正为学生亲近自然、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搭建一个良好平台。
▲画出我心中的祖国何英杰摄
农耕文化长廊集中展示了自上古先民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新时代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农耕历史变迁。各种生产生活农具展示,给人们一种身临传统农耕时期的生活感受。从农田灌溉到粮油加工,从生产工具到生活工具,农耕方式从人力、畜力到机械的转变,全面展示了从传统农耕文明到现代农耕文明的演变。在农耕文化长廊,孩子们可以体验陌生而又熟悉的农耕器具,感受农耕文化。
基地专门开辟出近两亩农田,供学生们开展农耕特色活动体验,让孩子们通过亲手参与农作物种植,品味劳动的乐趣和艰辛,感受不一样的农耕体验,培养学生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农耕研学体验何英杰摄
基地还配套建设了一个节气特色的文化广场,展板上记录着农耕文化的智慧结晶——“二十四节气歌”,地面上也镌刻着每一个节气的名字。来到广场上,孩子们能时刻感受农耕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基地的“百阶云梯崖”和“*金古采洞”也投入使用。进入体验区,可以近距离了解古人采金的方式,感悟*金开采的独特魅力。
截至目前,大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已累计接待多名学生开展学农实践,叫响了“金谷”旅游品牌,取得了较好社会效果。一件件农业生产工具和农家生活器具,一项项农业生产实践,一块块种满农作物的良田,都让参与研学的师生受益匪浅,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高度赞扬。
▲大湖村新居
年,该村又投资万元建成3平方米的4层游客接待中心,单日可接待人入住。年,该村持续加大农耕研学、旅游投资,力争将大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打造成豫西地区精品学农研学基地。
展望未来:田园综合体发力乡村振兴
在大湖村西北角,几台挖掘机轰轰隆隆,正在平整土地。“未来,我们准备实施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平整土地余亩,打造绿色生态百亩多彩果园,投资集旅游、休闲、采摘、餐饮、康养于一体的休闲中心,鼓励引导村民开办精品民宿、特色饮食、养殖、销售土特产,从而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大湖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文龙指着一片空地说。
▲开展“*员活动日”主题教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对此,张文龙有自己的整体规划:
规划建设栽植园,改建大湖村六号站至庙宇中间的部分荒地,依照现有地势,栽种适合该地生长的花草,形成具有特色的“彩虹苗圃”,按照花卉颜色和盛开时间可选择栽种迎春花、娃娃萱草花、地被菊花等;种植苹果、番茄等有机瓜果蔬菜,建设生态果蔬园采摘园,努力使大湖村“三季有花、两季有果”。
规划建设生态养殖园区,按照多元化建设,建设牛、羊、土鸡等养殖区;其间,可开辟小块养殖动物观赏区,适当增加品种,如孔雀、羊驼、山鸡、兔子等,增加观赏性;建设小型鱼塘,增加游客游览的趣味性、参与性。
▲向*的百年华诞献礼
规划建设亲子俱乐部,基本开设三大俱乐部——婴幼儿俱乐部(4—11岁)、青少年俱乐部(12—18岁)、成人俱乐部(18岁以上)。婴幼儿俱乐部室外可搭建中微型娱乐场,室内可打造以观察力与创造力为主的项目(绘画、拼贴画、矿物标本、陶塑等);青少年俱乐部可打造以运动为中心的项目;成人俱乐部可设林间真人CS项目、土屋KTV等。
规划建设农家乐,开设“农庄一日、二日游”和农事体验、学做独有风味的农家饭等项目,利用村里独特的风景,建设水上乐园项目,还可以开展篝火晚会、自助烧烤、下棋、品茶等娱乐项目。
▲小学生在大湖村研学
规划建设田园旅居享老项目,着手建设独具特色的主题民宿,开发田园观光、花季观光、乡村拓展训练、美食养生等项目,帮助老年人在走出家门欣赏美景、开拓视野的同时,实现健康养老。
彩虹苗圃赏花、生态果蔬园采摘、迷你动物园、中微型娱乐场、特色农产品展销、矿区游览、研学基地……如今,大湖村与时俱进,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规划建设田园综合体,正在把大湖村建成有山有水有田园、有诗有景有远方的乡村旅游示范地、农耕文化展示地、绿色农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使大湖村真正成为灵宝和三门峡市民的后花园。
(配文照片除署名外均为大湖村资料照片)
声明:本公号原创文章谢绝媒体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三门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