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知道,有超过1/3的心脑血管疾病意外发生在炎热的夏季。
以往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认为在冬季最危险,但其实,在炎热的夏季,人体的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将比平时快3-5倍,回到心脏的血流量增加,一个最显著的改变就是心脏的负担变重。此外高温下,人体的内环境容易紊乱,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自然加快,冠状动脉易收缩,心脏的工作量比平常大好几倍。
夏天出汗多,身体的水分会随着汗液蒸发,血液变得粘稠,一不小心就会导致斑块血栓的形成,下一步就是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而且夏季大家睡眠质量普遍较差,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意外发生的诱因之一。
夏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一定要做好血压和心率监测,尤其是老年人,清晨起床后1小时内和晚上睡觉前可测量血压是否处于/90mmHg以下,心率则70~80次/分钟。
这五件小事情会让心脑血管瞬间崩溃
除了做好预防工作外,对于有基础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在夏季有一些行为要格外注意,因为一不小心就容易导致心脑血管处于“崩溃”的状态:
一、运动后立即喝冷饮
炎热的夏日,不少人喜欢在剧烈运动后来一瓶凉冰冰的饮料,一股喝下沁心又凉爽,但这种突然的冷刺激最容易引起人体外周血管收缩,造成血压一过性突然升高,甚至冠状性动脉一过性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最终几乎都经恶性心律失常而引发心源性猝死。
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突然进入空调房、冲冷水澡等冷热环境变化下。
二、吃太饱
其实,饭后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时段。
这是因为,在饭后神经中枢会接受到指令,将血液调配到胃、肠这些需要工作的消化系统中,导致心脏和脑部缺血、供氧量也相对较少,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在吃后容易犯困的原因。
但是,如果本身就有高血压、心功能有问题的患者这个时候如果吃太饱就容易出现问题,吃太饱后膈肌上升,感觉就是胃顶住了肺,呼吸功能受阻,造成意外,
一般来说,建议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人群,在夏季最好少食多餐、每餐只吃半饱,餐后不要急于运动。
三、高温天气,冷热交替
由于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会加重缺血缺氧反应。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氧量减少,这也会增加冠心病的发作。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人应注意减少户外活动,多在室内休息,且午后最好能小睡1小时,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四、过度运动
中医认为,夏天应是中老年人“静养”的季节,不宜大量运动。夏季的特点就是高温高湿,这两种情况就直接导致血液循环加快并且身体的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
一些本身就患有疾病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就非常容易发病,特别是一些患有心脑疾病的患者,耗氧量的增加是直接导致疾病发生的第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由于夏季天亮得早,都愿意早起晨练。但据调查,70%-80%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是在早晨6-10时,这段时间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病的好发时间,因此中老年人锻炼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
五、饮水少
血液粘稠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夏季一定要注意及时补水,这样才能防止血液变粘稠。
夏季人体活动量大,因此会随之流失大量的水分,但由于很多人都没有经常喝水的观念,就直接导致出现血液粘稠的情况。
尤其是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如半夜醒来时也可适量进点水,此举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可能。
在夏季,记住一定要多饮水。
也许想看??点击阅读??体检发现有轻微的动脉硬化,该怎么办?“动脉硬化”竟是从少年时期开始的?
血管堵塞,身体都给你拉响了哪些“警报”?啥人易得心梗?肥胖与心血管病关系大吗?吸烟与心血管疾病到底有多大关系?饮酒与心血管病到底有多大关系?全球第一大死因,离年轻人到底有多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