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调节蛋白(TM)是由内皮细胞合成,存在于内皮细胞膜表面的一种单链糖蛋白,血液中的TM主要是损伤或功能紊乱的血管内皮细胞TM的降解片段,TM不仅是重要的抗凝辅助因子,也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特异分子标志之一,TM还可作为血栓形成的预测指标及新型肿瘤标志物[1]。早在上个世纪,血栓调节蛋白(TM)对应的ELISA试剂盒便已应用于市场,但介于其结果误差比较大,成本昂贵,未能达到实际应用价值,而现今HISCL高敏化学发光平台引入了血栓四项,其中包括了TM项目,单项17分钟出结果,结果稳定可靠,目前正在逐渐普及中。
血栓调节蛋白(TM)的作用机制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详细信息如下:
1、TM的作用机制
1.1凝血酶受体
TM可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导致凝血酶结构改变,丧失活化纤维蛋白原的能力;激活凝血因子Ⅴ、Ⅷ、Ⅺ的作用受到抑制;促进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降解,增加纤溶作用;与蛋白酶激活受体(PAR)竞争性结合凝血酶上的相同位点,抑制PAR的活化,降低凝血酶活化血小板的能力[2]。
1.2激活蛋白C(PC)
PC是血浆中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以非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TM是激活PC的关键辅助因子,生理情况下,PC在TM-凝血酶复合物的作用下水解为活化蛋白C(APC),而APC具有抗凝、抗炎、促纤溶、抗凋亡和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与人类多种疾病相关[3]。此外还有活化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剂(TAFI),灭活补体等功能。
2、TM与疾病
2.1TM与肾脏疾病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LN)和糖尿病肾病(DN)是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研究表明,持续高水平的血浆TM可能与HSP患儿肾脏病变有一定关系,HSPN患儿的肾组织均见TM阳性表达,且HSPN患儿血浆TM与肾组织TM呈正相关。提示HSPN患儿外周血血凝状态与肾脏局部血凝状态相平行,HSP患儿的血浆TM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肾脏血管受损情况。TM在LN中可预测肾脏血管病变及判断病变程度。LN患者肾组织中TM的表达明显增加,其表达强度与LN病理类型有关,但不能反映血管病变的轻重。DN患者血浆TM水平变化与DN病程演变过程有关,TM可作为DN的早期诊断指标,为DN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在DN鼠病变晚期,肾组织中TM表达下调,可能与肾脏血管结构进行性破坏,内皮细胞严重损害有关。TM的凝集素样结构域抑制内皮细胞和足状突细胞的葡萄糖诱导的补体激活,可改善白蛋白尿和小鼠肾小球损伤[4]。
2.2TM与肿瘤
Kao等报道,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TM表达与生存显著相关,认为TM具有抗肿瘤作用[5]。有研究表明在高分化结直肠癌患者,有91%的患者肿瘤组织表达TM,而在中分化和低分化患者中,TM的阳性率分别为24%和1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55例TM阳性患者和例TM阴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1%和4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6]。TM可通过抑制凝血酶产生发挥抑制肿瘤转移作用,其表达增加与预后良好相关,随着TM水平下降,膀胱癌的肿瘤生长速度和侵袭力均显著增加。
2.3TM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TM和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下调,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7]。
研究表明,在高血压组中,循环可溶性TM水平比血压正常的对照组高。这意味着血清TM水平和动脉粥样硬风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因为TM/Cr比值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硬化)和baPWV(踝肱动脉脉搏波速度)存在正相关。TM/Cr比值很可能作为一个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敏感标志[8]。
2.4TM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DIC以产生凝血途径活化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为特征,临床病死率高。研究显示,重组人可溶性TM(rTM)可有效对抗DIC。使用rTM治疗DIC患者28d病死率仅25%,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表明,rTM治疗感染或癌症相关的DIC比肝素更有效,rTM显著降低脓*血症引起DIC患者的住院死亡率,缩短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而出血并发症无增加[9]。
TM通过多条路径、多种机制发挥很强的抗凝及抗炎作用,因此上调TM表达将有助于多种炎症相关性疾病及血栓性疾病的防治。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TM在疾病防治中必将具有更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10]。
[1]SharfuddinAA,SandovalRM,BergDT,etal.Solublethrombomodulinprotectsischemickidneys[J].JAmSocNephrol,,20(3):-.
[2]TakahashiY,NiinaH,etal.Solublethrombomodulinpurifiedfromhumanurineexhibitsapotentanticoagulanteffectinvitroandinvivo[J].ThrombHaemost,,73(5):.
[3]TranS,etal.NovalAPC-cleavagesitesinFVaprovideinsightsintomechanismsofactionofAPCandit’scofactorproteinS[J].ThrombHeamost,,8(1):-.
[4]李忠心,等.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栓调节蛋白与动脉粥状硬化的相关性[J],中华肾脏病杂志,,8:-.
[5]KaoYC,etal.Downregulationofthrombomodulin,anoveltargetofsnail,inducestumorigenesisthrough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J].MolcellBiol,,30(20):-.
[6]AMHanlyetal.Thrombomodulinexpressionincolorectalcarcinomaisprotectiveandcorrelateswithsurvival.[J].BritishJournalofCancer,,94(9):-5
[7]张蕾,孙旦澄,张燕香.脑梗死和心肌梗死患者血栓调节蛋白的检测及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20(1):40-41.
[8]YDohietal.Circulatingthrombomodulinlevelsarerelatedtolatentprogressionofatherosclerosisinhypertensivepatients.[J],HypertensRes,,26(6):-83
[9]KawanN,etal.Effectsof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