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教授主持会议
抛砖引玉,国际CT-FFR研究荟萃
冠脉CT的临床应用存在局限,寻找更科学有效的方法辅助临床评估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不懈努力的方向。大会伊始,张峰教授介绍了CT-FFR国际临床研究进展。早期Heartflow公司进行的Discover-flow和deFACTO试验已经证实了CT-FFR的诊断效能。之后RIPCORD试验对比了基于CTA和CT-FFR的例患者治疗方案,结果发现CT-FFR的指导可以帮助医生优化治疗方案。此外张峰教授还提及了Prmise试验,他认为该试验证明了CT-FFR可以提高从CCTA转诊ICA的效率,减少有创血管造影的使用。ADVANCE试验、PACIFIC试验和PLATFORM试验等一系列实验更加清楚地说明了:CT-FFR的敏感性优于CCTA、PSECT和PET,能够有效降低有创检查患者的医疗成本。“CT-FFR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较为安全的选择之一,对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有积极的帮助”张峰教授在最后的总结中如此评价了CT-FFR技术。中医院杨伟宪教授就CT-FFR技术后期成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吕滨教授解释说CT-FFR技术的后期成像基于计算机软件进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存在较多钙化的情况下效果有待提升。吕教授期待未来人工智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随着未来人工智能在后期图像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很多问题将有可能得到解决。”
中国智慧,国产CT-FFR研究表现不凡
CT-FFRCHINA是国内首个前瞻性、多中心的大规模CT-FFR临床试验,由吕滨教授牵头,中医院、首都医科医院、浙江大学医院、医院和医院等中心参与其中。研究针对可能存在血流受限的中等程度狭窄病变患者,主要评价指标为CT-FF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初步结果证明国产CT-FFR表现卓越:在CT-FFR≤0.8的人群中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CT-FFRCHINA是国内首个基于流体力学的临床试验,结果喜人。目前我国CT-FFR在图像质量、钙化问题和灰区等方面仍然有不小挑战,在未来的工作中不仅需要应对这些技术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推广等工作。”徐波教授认为该试验是国内高质量研究的代表之一,也是国内各分中心精诚合作的典范。杨伟宪教授也对该试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后期计算机处理是否与假阳性假阴性结果有相关性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CT-FFR技术依然是基于CT影像的,CT图像的分辨率以及患者自身的情况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问题。吕滨教授指出,“随着以后CT分辨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特殊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