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病例夹Y型支架amp双微导管技术
TUhjnbcbe - 2021/8/26 16:55:00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m.39.net/pf/a_4445038.html

欢迎登录脑医汇App体验病例夹

今天神介资讯“病例夹”为大家分医院的李立副主任医师、邵秋季主治医师带来的Y型支架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宽颈后交通动脉瘤一例,欢迎阅读。

病例简介

患者信息

性别:女

年龄:52岁

主诉:以“突发头痛1天”入院。

查体:蛛网膜下腔出血(SAH),Hunt-Hess2级。

病史:患高血压20年,糖尿病1年,冠心病6年。

影像学资料

DSA造影。

压颈造影,进一步证实右侧大脑后动脉缺如,提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手术方案&策略

手术过程

Atlas4.5mm*30mm。

微导管穿支架网孔。

4.0mm*24mm支架。

前推释放支架的微导管,弹入动脉瘤瘤腔。

双微导管分区域依次填塞。

2mm*6cm弹簧圈继续填塞。

术后13天,患者恢复良好,出院。

手术小结

1.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动脉瘤临床上较为常见,血管内治疗既要保证动脉瘤填塞满意,又要保证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的通畅。根据动脉瘤瘤颈宽度、瘤腔深度、后交通动脉发出的位置选择治疗策略。Y型支架是一个选择,双微导管的分区填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规则动脉瘤的残腔。

2.随着神经介入材料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采用血管内方法处理各种颅内复杂动脉瘤是可行的。对于复杂病变,以追求“简单,高效”为原则。

术者简介

李立

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目前专注于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特聘讲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青年委员,医院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介入技术专家管理委员会秘书。出版专著2部,发表SCI及中华核心杂志论文20余篇。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课题1项,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

扫描上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例夹Y型支架amp双微导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