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最基本的临床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检查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常规中的相关参数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独立的危险因素、预测因素,已成为研究热点。
#1
白细胞参数1.白细胞计数增高(WBC)研究表明,炎症在T2DM及其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白细胞计数作为炎症标志物,介导了机体的炎性反应。一项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血压、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LDL-C外,WBC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另外一项研究观察了例糖尿病伴白细胞增高的患者,入组患者仅给予降糖、消酮等对症治疗,所有入组患者治疗第3天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第1天,从而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血白细胞升高与感染无直接相关性,无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也可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随着白细胞计数的增高而增高,白细胞计数与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动脉粥样硬化、糖脂代谢以及血糖水平正相关;另外,多项针对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提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其白细胞计数水平亦有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学者认为,WBC≥5.23×10?的T2DM患者即应筛查周围神经病变。注意:鉴于糖尿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在非感染的情况下即可增高,因此,单纯以白细胞计数作为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可疑伴有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必要时需联合其他炎症指标,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及体征等综合判断。2.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C)、单核细胞(MC)
调查显示,在T2DM患者中,NE、MC及活性明显升高,而LC则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既往研究指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过程。淋巴细胞减少是慢性炎症的常见标志,低淋巴细胞计数明确与冠脉动脉病变及心肌梗死有关。
另外,近年有研究也发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患中NE、MC亦有升高,提示其不仅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相关,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亦具有相关性。
注意:由于WBC、NE、LC、MC等易受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以及感染、创伤等应激性因素的影响,因此仅凭单一指标不足以作为客观评价机体氧化应激以及炎症状态。近年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等血常规衍生指标则可稳定地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2
红细胞参数1.红细胞计数(RBC)糖尿病患者的RBC通过cxcl16/sr-pso信号级联与内皮细胞结合,而暴露磷脂酰丝氨酸的RBC会增加凝血级联,加速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有研究提示,RBC计数减少可能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贫血或者纠正RBC数目减少可减慢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展,尤其是伴有贫血的糖尿病患者更应及时防治,以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2.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评估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性的指标,主要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近年来RDW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外均有研究发现,RDW是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病的危险因素。RDW反映了高水平的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是糖尿病患者新的预后标志物。在糖尿病患者中,RDW增高可增加糖尿病并发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风险。有研究观察了例T2DM患者,发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随RDW的增高而增加,且RDW越高其预后越差。在RDW水平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研究中发现,13.25%是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的有效节点,其特异度为0.,敏感度为0.。研究还发现,RDW升高是并发DKD的高危因素,RDW升高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降低及其他更严重的肾小球损伤显著相关。3.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研究显示,DM患者MCV显著高于非DM患者。血糖增高导致红细胞膜上的某些酶活性受损,细胞膜晶体渗透压发生改变,组织液进入细胞内,进而使RBC体积增大;另外长期的高血糖也使细胞膜功能及结构发生变化,通透性发生改变,使得MCV升高。MCV的增高,会使RBC在微血管内通行受阻,需要更大的灌注压力才能克服微血管的阻力,从而导致血管壁压力进一步增大,使血流淤滞、管壁增厚,进一步加重了循环障碍,加速了DM血管病变的进展。#3
血小板参数目前的研究中,PLT计数与糖尿病的病程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研究并不一致,有的研究认为PLT计数在糖尿病肾病患者升高,而有些研究则否认这一结果。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积(PCT)是常规的血小板参数,它们与PLT的大小、形态和结构密切相关。血小板参数可反映PLT的活化状态。STEIROPOULOS等的研究表明,MPV和PDW的升高与PLT的活化呈正相关,即MPV和PDW越高则PLT的活化程度越高,PLT的聚集、黏附、释放等功能越强,从而具有更高的血栓潜能。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评价血小板功能和活性的重要指标,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有关。一项Meta分析提示MPV在DM患者中具有更高的水平,且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MPV值可以随着糖尿病肾病(DN)分期的进展而升高,MPV可用于决定DN分期和监控DN进展。2.血小板分布宽度(PDW)PDW是PLT活化的特定标记物,外周血中PDW上调提示血小板活化。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的PDW明显升高,PDW与糖尿病并发症亦相关。#4
血常规衍生指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等,近年来被认为是新的炎症指标,与经典炎症介质(如CRP,IL6和TNFα)等存在相关性,但与CRP、IL6、TNFα等炎症介质相比,其优势在于更易获得、不增加患者的额外检查费用,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NLR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研究,是近年的研究热点。有研究表明,NLR每增加1单位,胰岛素抵抗(IR)风险就增加7.倍,高NLR值可能是IR的可靠预测指标。此外,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空腹血糖水平以及血糖控制不佳均与高NLR密切相关。有报道,NLR每升高一个单位,患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增加了2.倍。NLR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用来预测DPN的发生发展。并且,NLR的升高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NLR≥5.0对预测再心肌梗死以及相关死亡有重要意义。2.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NLR类似,PLR同样是新兴标志物。目前认为,PLR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比值大小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但PLR水平与糖尿病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在糖尿病患者中,PLR显著增高可以独立预测高危糖尿病酮症酸中*患者90天再入院和死亡风险。此外,PLR在诊断糖尿病肾病(DN)上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预测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1%和68.0%,是DN患者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子。但也有研究显示PLR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变化趋势,即PLR水平在糖耐量受损患者中最低,糖尿病患者中最高,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PLR水平居中,故而提示PLR可能参与了糖耐量受损的发展。3.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MLR作为新的炎症指标,目前认为其升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的冠心病相关。#5
小结血常规作为常规检查,简便、易测,具有普适性和现成可用性。随着对血常规中各项参数研究的日益深入,我们发现其有助于对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风险的预测、识别,进而为临床诊断、评估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策划琦敏投稿
meiqimin
dxy.cn题图站酷海洛??找不到你想要的,操作指引看一看~参考文献:1、于勇.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水平血清CysC水平的意义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15(34):-.2、刘爱兰,马利*,赵恺,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3、GordonS,TaylorPR.Monocyteandmacrophageheterogeneity[J].NatureReviewsImmunology,,5(12):-.4、王云霞,梁浩,孙明玥,等.红细胞分布宽度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糖尿病杂志,,28(8):-.5、蔡劲薇,罗艳霞,邝建.血小板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13(2):-.6、王凯莉,孙子淇,吴伟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作用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30(1):88-91.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