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衰减症
肌肉衰减综合征也称为“少肌症”“肌肉流失”及“老年性肌肉萎缩”等,是一种随着年龄增加常被忽视的以骨骼肌质量、力量及功能下降为特征的综合性退行性病症。科学研究发现人体肌肉会随年龄增加而减少,人到50岁后,肌肉平均每年减少1%~2%,60岁以上慢性肌肉丢失估计30%,80岁以上约丢失50%。而肌肉减少30%将会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导致走路不稳,甚至跌倒、骨折,一旦骨折长期卧床,又会加重肌肉流失,骨量下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什么是肌肉衰减综合征?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1
什么是肌肉衰减综合征
老年性肌肉衰减(Sarcopenia)是"与老年有关的进行性骨骼肌重量、质量与功能衰减"的一种老年综合征,发生于65岁后30%与80岁后50%的老人中。
它的主要危险因素是:(1)体质因素(低出生体重、遗传易感性);(2)衰老过程(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降低);(3)生活方式(食物摄入下降,体力活动少或无,嗜烟酒);(4)慢性病影响(认知能力损害、糖尿病、骨关节炎等)。
肌肉量维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正性调节因子:部分激素,体力活动,合理蛋白质摄入。负性调节因子:年龄,部分激素,炎性因子等。
老年性肌肉衰减的表现是肌肉强度减弱、尤其是膝伸屈肌和踝伸屈肌活动受限、步速减慢、像活动能力的下降,稍微走动就觉得累,只是初期的症状表现,如果不引起重视的话,会逐渐发展到容易跌倒、骨折等。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逐渐减少的情况在医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肌肉衰减症,或通俗一点的叫法就叫肌少症。2
肌肉衰减症的危害及易发人群
对老年人健康危害更大是在肌肉(主要是骨骼肌)流失的同时,常伴有脂肪组织的蓄积。这种既有肌肉流失,又见脂肪蓄积的表现,称之为“肌肉衰减性肥胖”(sarcopenicobesity)。人过中年,常会发胖,而在日益发胖时,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肌肉在悄悄地丢失。这种“肌肉衰减性肥胖”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国外一项研究显示,老年人患“肌肉衰减性肥胖”者,男性为35.1%,女性高达48.1%,这类人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远高于“单纯肥胖”及“单纯肌肉衰减综合征”者。所以
骨骼肌质量的检测:包括CT、MRI;双能X线吸收谱(DXA)和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RSMI)。RSMI=四肢骨骼肌量(kg)/身高(m)2RSMI:男性7.26kg/m2、女性RSMI5.45kg/m2可诊断为肌肉衰减综合征;
骨骼肌力量测量:常采用测量握力:男性握力30kg,女性握力20kg。测量时需考虑到一些上肢骨关节病会影响到测量结果,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手骨关节炎、腕管综合征等,因此在评价握力时要综合分析。
骨骼肌功能检测:常规步速、6分钟行走、爬梯测试、量表测定SPPB等。
4
如何避免肌肉衰减症
要想避免肌肉衰减综合征,加强营养和力量训练是“两大法宝”。营养处方:补充能量和蛋白质,特别是蛋白质营养。老年人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青壮年略高,只要肾功能允许,老年人膳食蛋白质摄入量要达到每日每公斤体重1.2—1.3克。每餐摄入25—30克蛋白质,能最大限度提高肌肉蛋白质合成。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应占膳食蛋白质总量的30%—50%,增加奶蛋、瘦肉、禽类、鱼虾和大豆制品的等摄入。还要提高维生素D的摄入量,维生素D摄入减少或合成能力不足,会导致肌肉和功能的丧失,引起跌倒和骨折。
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减退,一次进食较多,食物不易消化吸收。可逐渐增加食物的品种和数量,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一天可以吃4—5餐,这样既可以保证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又可以使食物得到充分吸收利用。
很多情况下,仅通过普通膳食来补充蛋白质是不够的,需要补充蛋白质粉来增加营养。研究表明,乳清蛋白在防治老年人肌肉衰减症中有重要作用。乳清蛋白是优质蛋白,来源于牛奶蛋白质中的精华,分子量小,吸收速率是鸡蛋蛋白和大豆蛋白的2~3倍,可以为身体蛋白质的合成快速补充原料。乳清蛋白含人体所需的所有必需氧基酸,尤其是亮氨酸含量非常高,亮氨酸是肌肉生长和肌肉干细胞增殖的刺激剂,有利于肌膜形成,增加肌肉的合成与力量。此外,乳清蛋白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乳白蛋白、乳铁蛋白等,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安静久坐的生活方式、长期卧床休息或零重力条件也可引起肌肉蛋白的丢失。器官功能衰竭、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或内分泌疾病等,也会进一步加剧病情。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老人,要增加维C、维E、类胡萝卜素、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运动处方:增加抗阻训练是防治肌肉衰减的有效方法。如使用哑铃、杠铃、拉弹力带、骑自行车、游泳、健身器械运动等。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年人,每周可进行中等强度训练分钟,或每周大强度训练75分钟;应分次进行,每次10分钟左右。坚持每天至少相当于步的身体活动,对预防肌肉衰减症有一定的作用。知道了老年人如何避免肌肉衰减综合征,还要注意平衡和柔韧性,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量力而行,避免损伤。肌肉衰减的伴随问题低蛋白血症体重下降抗病能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意外事件上升(易跌倒)并发症、死亡率上升肌肉衰减的其他风险味觉、嗅觉、咀嚼功能减退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下降合成蛋白质功能下降引发代谢类疾病(如糖尿病)抑郁是谁偷走了你的肌肉?岁月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肌肉质量和肌力都会逐年下降,这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缺乏运动肌肉和大脑一样,用进废退。运动不足是肌肉的天然杀手。一个健康年轻人28天不活动,会丢失2%的腿部肌肉。一个健康老年人10天不活动,会丢失10%的腿部肌肉;而长期卧床,会导致严重的肌肉萎缩。有些老人不小心骨折了,就长期卧床,再也不下床运动,以为伤筋动骨天,就是卧床天,这是非常错误的!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营养不良。有很多老人因担心血糖、血脂的问题而饮食过于清淡、甚至是纯素食,忽略了食物中蛋白质的摄入。怎样判断自己有没有肌肉衰减?医院可以用专门的仪器设备测量骨骼肌量及肌力,如CT和磁共振(MRI)。医生会告诉你你是否患有肌肉衰减症。量腿围你的小腿是不是变细了?撩起裤腿,用软尺量一量自己的小腿围(小腿最粗部分),若小于31厘米,干瘪松弛,说明你的肌肉在衰减。测握力你是不是常觉得手没劲提不起东西?可使用手柄测力计来测定握力。当男性握力<30千克,女性握力<20千克时需考虑为握力下降。当然在握力测量时要考虑到一些上肢骨关节疾病会影响到测量结果,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手骨关节炎、腕管综合征等,因此在评价握力时要综合分析。测步速你是不是走路变慢了?常规步速测试比较简单,常用来作为筛查工具:让老年人按日常步速行走4米,记录步速,如果步速≤0.8米/秒时就需要警惕是否患有肌肉衰减症。??可以先用简单的步速测定进行筛查,如果出现步速≤0.8米/秒,则再测量骨骼肌量,若骨骼肌量也减低,就可以诊断为肌肉衰减症;??如果骨骼肌量是正常的,则不考虑该病,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有其他疾病;??若步速>0.8米/秒而高度怀疑该病时,则可以进一步测量握力,当有握力下降,则再行骨骼肌量测定,如果同时有骨骼肌量减少,也可以诊断为该病。怎样储存更多的肌肉?养老的本钱,并不仅仅指银行存款,只有善待我们的肌肉,才能为老年生活提供最有力的支撑。40岁以后,我们务必要多长一个心眼,为自己将来储存更多的肌肉。抗阻运动抗阻力运动是防治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减少老年人肌肉的丢失和增强肌肉力量,还可以增加肌肉对血糖的消耗,达到降糖的效果,所以糖尿病人更应该经常做抗阻运动。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抗阻运动方式:屈腕举哑铃手持1kg哑铃(可用盛满水的矿泉水瓶代替)进行练习,可坐着,也可直立,可单臂做,也可双臂同时进行,可练习肱二头肌。注意事项:手腕始终保持微微弯屈,以避免损伤腕关节;弯举角度不宜过大,前臂与上臂呈90度,上臂感觉紧张即可。颈后臂屈伸两手正握或反握杠铃或两手合握一个哑铃。将其高举过顶后,屈肘,让前臂向后下垂。可手持重物或双手交叉置于颈后进行练习。注意事项:上举时双臂尽量保持在耳朵后面,不超过耳朵,下肢不方便的老人可坐在椅子上进行。靠墙静蹲可以借助靠墙、两臂前伸平举,体弱的患者可手扶桌子进行。注意事项:当大腿与小腿呈90度时应保持一定时间,且膝关节不宜超过脚尖,脚后跟应着地。双腿并举上抬该动作针对下肢肌群,患者应坐于硬质椅子上进行,还可在腿上绑上沙袋负重训练,从而增加阻力。注意事项:双腿并举上抬应在最高位保持一定时间,直至疲劳后放下,并再次进行上抬。摄入高质量的蛋白质每日摄入足量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般健康成年人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质为0.8~1g/kg/天,例如一个体重为65kg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65克蛋白质。但对于老年人来说,适量增加蛋白质摄入能帮助维持肌肉,推荐摄入量为1.2~1.5g/kg/天。日常生活中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有鱼虾类、畜禽肉类、蛋类、乳类、豆类及豆制品、谷类等。豆类及豆制品提供的蛋白的营养价值较接近动物蛋白,所以属于优质蛋白。谷物提供的植物蛋白虽然不属于优质蛋白,但和其他食物的蛋白质能够互补,把谷物和豆类一起搭配来吃,营养更加全面。三餐平均分配要想形成合理的肌肉密度,最好在一天之内三餐均衡分配蛋白质的摄入量,早餐时也不要忘记摄入蛋白质。医院心脏康复中心
医院6楼心脏康复中心是豫西地区首家心脏康复中心,国家级心脏康复中心。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于年成立,年引进适宜技术体外反搏,成立了豫西地区体外反搏中心,开展体外反搏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方面的探索。年初,引进心肺功能评估设备、六分钟步行试验设备、有氧运动及阻抗运动设备,营养评估、心理量表、戒烟评估以及综合健康管理系统,成立了豫西首家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中心,开始了规范、全面的心脏康复新篇章。自成立以来,本中心不断学习国内心脏康复中心的经验,不断完善设备部署,逐步配备了无创动静态心排量监测设备、中心动脉压监测设备、呼吸睡眠初筛设备、四肢血压监测设备、动脉硬化监测设备等,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发掘、整理中医康复理论和技术,总结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六大处方”,不断探索了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性型心绞痛、急慢性心力衰竭、心房纤颤、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全面的心脏康复指导。全面开展的心脏康复项目
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微循环障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力衰竭、心功能低下;心律失常如房性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心动过缓;冠心病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症、肥胖、戒烟、营养指导等
完备的心脏康复评估设备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心肺运动试验(CPET)、动态血压监测、运动心电监测设备、四肢血压、动脉硬化监测(ABI)、中心动脉压测定(PWA)、呼吸睡眠初筛设备、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精准的营养评估设备、高血压分型设备--无创心排量测定、心理测评管理系统和健康管理系统等
完备的心脏康复运动设备
有氧运动设备:功率自行车、多功能跑步机、多功能椭圆机、下肢综合训练器
抗阻设备:扭腰训练器、划船训练器、夹胸训练器、下肢训练器、哑铃、握力训练器、弹力带等
平衡、柔韧训练设备:平衡瑜伽球、瑜伽垫
医院8楼心血管一病区健康-;;
科室-;;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