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欧洲心脏病学会主动脉和外周动脉疾病工作组、血栓形成工作组、心血管药物治疗工作组联合发布共识文件,更新了主动脉和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最佳抗栓策略。
主动脉和外周动脉疾病的最佳和替代抗栓策略
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疾病
1、颈动脉狭窄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建议应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长期抗血小板治疗。
2、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如处于轻型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可能建议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
3、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建议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少1个月。
4、计划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应持续应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5、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或曾行颈动脉血运重建的患者,因有相关合并症(尤其多血管病)被认为极高危,且出血风险不高,可能建议长期应用低剂量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
出血风险不高指:无颅内出血或缺血性中风以及其他颅内病变病史,无近期胃肠道出血或可能因胃肠道失血而贫血,无其他胃肠道病变相关高出血风险,无肝脏衰竭、非易出血体质或无凝血障碍,非超高龄或衰弱,无需要透析的肾衰竭或eGFRR15ml/min/1.73m2。
6、如无特殊证据,将颈动脉疾病的抗栓策略用于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疾病是合理的。
主动脉疾病
1、有严重或复杂主动脉斑块的患者,应长期接受单个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2、由于栓塞事件可能与复杂主动脉斑块有关,可能建议该类患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3、对于主动脉瘤患者,可能建议接受单个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以降低总体心血管风险,但没有证据表明其能防止动脉瘤增长。
4、对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目前没有经过验证的长期抗栓策略。急性期后,如有明确的适应证,如有机械瓣或房颤,应持续抗栓治疗。
5、对于(胸)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患者,可建议根据患者的风险,长期应用单个抗血小板药物。
下肢动脉疾病
1、无症状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如无明显的冠心病或其他外周动脉疾病,不支持应用阿司匹林。
2、无症状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如合并其他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例如冠心病),心血管风险高,如其出血风险不高,可能建议强化抗栓治疗,即阿司匹林+小剂量利伐沙班(2.5mg,2次/天)。
3、对于有症状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是抗栓治疗的基石。长期有症状的稳定性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如有高出血风险,建议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小剂量利伐沙班(2.5mg,2次/天)。
4、如计划应用单个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可能优于阿司匹林。
5、对于长期有症状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6、对于接受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未被证实可提高桥血管通畅率。
7、接受血运重建(外科手术或血管内治疗)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如无高出血风险,建议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小剂量利伐沙班(2.5mg,2次/天)。
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疾病
1、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或肠系膜动脉疾病患者,应接受单个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来预防心血管病。
2、肾动脉或肠系膜动脉放支架后,应至少接受1个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有其他抗凝适应证的外周动脉疾病
1、慢性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如因其他疾病需用全剂量口服抗凝药,通常应避免加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降低出血风险,除非近期行介入血运重建术。
2、在考虑出血风险的基础上,血栓风险高的患者可应用单个抗血小板药物+口服抗凝药。
来源:Antithrombotictherapiesinaorticand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sin:aconsensusdocumentfromtheESCworkinggrouponaortaandperipheralvasculardiseases,theESCworkinggrouponthrombosis,andtheESCworkinggrouponcardiovascularpharmacotherapy.EuropeanHeartJournal,19July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F:FE8, F1:9D73F1E4, F2:4CA6DE6B, F3:54ED, T:, y:FED5DFAF }"h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