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改变包括病理性Q波及ST段抬高或压低,但一些不典型的心电图表现容易被忽略,例如特殊时期、特殊状态或小面积心梗/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易漏诊的心电图表现有哪些呢?一起来学习吧!
心电图正常或伪正常
1.症状缓解期的不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包括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在无胸痛发作时心电图表现可能为正常。
图1阵发性胸痛伴晕厥患者,上图为无胸痛时心电图,下图为胸痛时心电图,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开口和前降支严重狭窄
2.STEMI超急性期的T波改变
超急性期的T波可在胸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出现,形态特点:①典型者T波高尖或深倒置,呈帐篷状或尖峰状,随缺血程度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可与抬高的ST段融合,形成不同形态的ST-T改变;②不典型者T波仅有轻微的形态和振幅变化,例如仅表现为T波低平、倒置。
不典型T波改变需要与既往心电图进行比较并动态观察,进而做出判断。
图2男性,65岁,胸痛1小时,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近端闭塞
图3男性,54岁,胸闷1h,V2~V5导联T波高尖
3.STEMI心电图演变期的伪正常化
AMI后心电图会出现顺序性动态演变,最早出现超急性期T波改变,随后是ST段的抬高及Q波出现,然后抬高的ST段下降,T波开始变平坦至倒置。当ST段开始下降至等电位线而T波仍直立还未出现倒置时,心电图会出现类似正常心电图即伪正常化。
这种心电图常见于AMI患者闭塞冠脉的血栓出现自溶冠脉再通,容易被忽略,亦常见于溶栓或PCI的过程中。
图4急性心肌梗死演变期心电图的伪正常化(前降支闭塞)
A.心梗当日心电图,I、aVL导联,V1-V3导联ST段抬高,III与aVF导联ST段对应性压低;
B.次日心电图,注意假性正常化,ST段的改变均消失;
C.第3日心电图,注意前壁心肌梗死的典型演变,V2-V3导联为QS波T波双相,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闭塞。
4.特殊部位的心梗
包括回旋支闭塞、右冠闭塞以及多支血管病变。特别是回旋支闭塞,大约50%的病例心电图表现不典型。回旋支闭塞时,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下壁、正后壁Q波及ST段抬高,不典型者可无明显的ST段抬高,需加做V7~V9导联。
回旋支的变异性大,当不发达的回旋支或回旋支的分支如第一钝缘支发生急性闭塞时,心电图可以表现为完全正常的心电图或不典型的心电图:①单个下壁导联ST段轻度抬高;②V1导联R波振幅升高;③下壁导联小q波。
图5不典型心电图,造影显示回旋支中段完全闭塞
特殊类型的ACS
束支传导阻滞、预激和起搏心电图的继发性ST-T改变,容易抵消AMI的ST-T改变。
1.合并束支传导阻滞
图6RBBB合并急性心梗:男性,72岁,胸痛伴出汗4小时,冠脉造影示前降支近端闭塞
图7LBBB合并急性心梗:女性,78岁,AMI并心源性休克,LBBB发生前壁之外导联的q波或Q波、R波递增不良、Ⅲ导联q波,ST段抬高,T波倒置,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冠脉造影示三支血管病变
图8LBBB合并急性心梗:男性,48岁,前壁心梗,冠脉造影示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
2.合并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易掩盖或酷似心梗心电图。正向δ波可掩盖坏死性Q波,负向δ波可酷似坏死性Q波;预激综合征的继发性ST-T改变可酷似和掩盖上述缺血、损伤改变。
3.合并起搏心电图
图9男性,65岁,剧烈胸痛2小时,血压86/64mmHg,10年前植入起搏器,冠脉造影提示右冠闭塞
4.Wellens综合征
Wellens综合征,是以心电图T波改变为特征,伴严重的左前降支冠脉近端狭窄的临床综合征,又称左前降支T波综合征。心电图特征如下:
?有心绞痛史,心绞痛缓解后T波对称性深倒置(1型),以后逐渐转为直立的动态演变过程,持续数小时至数周(2-4周)。部分T波表现为双向(2型),2型可在数小时或几天演变为倒置(1型),为再灌注较迟引起。Wellens综合征中,1型占75%,2型相对少见。
?心绞痛时T波正常(伪性改善),出现在胸前导联,以V2-V3导联为主,有时可扩展到V1-5、V6导联,少数病例II、III、aVF导联也有特征性改变。
?上述T波特征性改变当心绞痛再次发作后,可加深或重复伪性改善,病情进展可变为STEMI。
?无ST段移位或轻度抬高(<0.1mV)。
?无异常Q波或R波振幅下降或消失。
图型Wellens综合征:女性,62岁,胸痛1个月,加重3天,夜间亦可出现胸痛,程度较剧烈,持续10余分钟,Tnl正常
Wellens综合征的出现说明左前降支冠脉近端有严重狭窄。Wellens综合征是一种高危心绞痛,易进展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尽早诊治非常重要。该组患者禁忌行运动试验及其他负荷试验。早期冠脉造影并予PCI或CABG非常必要。
5.Dewinter综合征
deWinter综合征是指,当发生前降支完全或次全闭塞时,不表现为ST段的抬高而表现为特殊的ST段压低伴有T波高尖。心电图特点:
?主要表现:①V1~V6导联ST段下移≥0.1mV(上斜型);②T波高尖并对称。
?其他表现:①aVR导联J点抬高0.2~2mV;②下壁导联ST段中度压低;③QRS波时限正常或轻度延长。
当急性胸痛患者出现上述心电图改变时应考虑:①左前降支次全或完全闭塞,伴侧支循环;②患者通常病情重,属于高危患者,须尽快接受血运重建。
图11胸痛6h入院患者,院外心电图示胸痛时心电图有ST段轻度下降V1~V5导联T波高尖,冠脉造影见左前降支(LAD)次全闭塞
6.缺血性J波
缺血性J波是各种原因引起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心外膜Ito电流增加,导致新出现的J波。
图12缺血性J波
7.碎裂QRS波
碎裂QRS波(fQRS)是指心电图新出现或已经存在的不同形态的QRS波三相波(RSR’型)或多相波,并排除了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束支阻滞及室内阻滞,时限<ms。碎裂QRS波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电图一个并非少见的表现。
图13碎裂QRS波的多种形态
图14碎裂QRS波
等位性Q波
等位性Q波是指心肌梗死发生时,因各种原因体表心电图没有表现出典型的病理性Q波,而形成与病理性Q波意义相同的各种特征性心电图QRS波群改变。
1.小Q波(q波)
①左胸导联q波未达到病理性Q波标准,但宽度和深度超过下一个胸导联q波,即qV3>qV4或qV4>qV5或qV5>Qv6;
②V1、2导联呈qrS或V1~3导联均出现q波,当排除右室肥厚、左前分支阻滞后,多提示前间壁MI。
2.进展型Q波
同一患者在相同体位动态观察时,原有Q波的导联上Q波进行性增宽和加深,或原无Q波的导联新出现q波,并除外束支阻滞或预激综合征。
图15进展型Q波
3.病理性Q波区
面向梗死区的周围(上下或左右导联)均可记录到Q波。
4.QRS波起始部的切迹、顿挫
具有定位意义的相关导联中QRS波起始40ms内R波出现大于或等于0.05mV的负向波即切迹或顿挫,多与小面积MI有关。
5.R波振幅变化
R波丢失指因心梗使相关导联R波振幅降低,包括:
①V1~4导联R波递增不良,即V1~4导联R波逐渐递增的正常顺序被打乱,出现RV2<RV1或RV3<RV2或RV4<RV3,除外极度顺钟向转位、右室肥大及束支阻滞;
②两个连续胸导联R波振幅相差≥50%;
③同一导联R波振幅进行性下降;
④RⅢ、aVF振幅≤0.25mV,伴Ⅱ导联病理性Q波。
对应性R波增高:V1、2导联R波振幅增高,同时伴有ST段压低和T高耸,提示急性正后壁MI。
临床提示心电图容易漏诊的原因包括:
?梗死范围小;
?梗死部位特殊;
?记录时间过早;
?心肌多处或对应性部位发生梗死;
?坏死心肌受多重冠脉供血;
?同一部位再次发生心梗;
?急性心梗合并预激综合征;
?前壁AMI合并束支阻滞。
心电图在ACS诊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有时表现不典型,应仔细分析,寻找蛛丝马迹并动态观察,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至关重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