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基因经济学研究进展
TUhjnbcbe - 2021/7/8 12:49:00
编者语:

基因经济学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交叉学科之一,它主要探索基因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从而对人类行为及其特征背后的生物学因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基因经济学的发展、研究技术和方法,并分析了基因经济学、神经经济学和表观遗传学的异同。然后,本文总结和归纳了基因经济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包括基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因对教育和收入的影响,基因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基因对健康的影响等。最后,本文讨论了基因经济学的贡献、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基因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既有助于增强经济学分析的准确性,也会助推遗传学的发展。敬请阅读。

文/陈华(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程实、韦倩(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一、引言

在经济学领域,个体特征和行为如何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过去几十年里,行为遗传学给出了一系列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基因禀赋影响个体的行为、偏好和特征等。其中,双胞胎和收养研究等准实验研究方法是行为遗传学最主要的研究范式,以此评估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对人类行为特征的相对贡献。分子遗传学能够对DNA分子进行观测与追踪,克服了行为遗传学由于技术限制而无法具体测量遗传禀赋的缺陷,为经济学和遗传学的交叉融合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技术上的支持,基因经济学应运而生。

年,康奈尔大学的DanielBenjamin等人首次提出基因经济学(genoeconomics)这一术语,但是,他们当时并未明确给出基因经济学的定义。随后,Benjaminetal(a)认为,只要是将分子遗传数据应用于经济学研究,就是所谓的基因经济学。然而,在另外一些学者看来,基因经济学的定义并未如此宽泛。比如Navarro()认为,基因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基因变异如何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以影响经济特征的新兴学科;Lakshmanasamyetal()认为,基因经济学旨在对经济因素进行基因分析,以寻找与经济行为相关的特定遗传标记,从而了解该特征背后的生物途径。

自年人类首次完成基因组测序以来,随着DNA技术快速更新迭代,基因测序成本也在持续下降。年到年5月,基因测序成本从万美元降至美元,基因测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加速了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调查机构及数据库,例如美国全国青少年健康纵向调查、威斯康星州纵向调查、健康与退休调查以及英国生物银行项目等。分子遗传学的技术突破叠加数据的可获得性,推动了基因研究在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基因经济学发展日益繁荣。

相对于传统经济学研究,基因经济学将基因信息纳入经济学研究范式,提供了探索人类行为的新工具,拓展了经济学的内涵与外延。因此,厘清基因对个体行为、决策、偏好、特征方面的影响将为经济学带来巨大变革。那么,经济学家是如何将基因信息数据应用到经济学研究?应用到哪些学科,得到了哪些新的结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研究前沿是什么?其潜在贡献有哪些,又面临哪些挑战以及未来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和总结基因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来回答这些问题。

二、基因经济学的发端——行为遗传学

虽然基因经济学这一术语出现较晚,但是对遗传禀赋与经济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的行为遗传学,主要是借助同卵和异卵双胞胎或者收养来评估遗传禀赋和环境对人类特质的相对贡献。最早进行该类研究的是Taubman(a,b),其研究结论是,同卵双胞胎在教育程度和收入方面比异卵双胞胎表现出更大的相似性。受该思路启发,许多行为遗传学者此后通过双胞胎、收养,或多个兄弟类型的比较等准实验研究方法,考察了遗传禀赋和环境对各类经济结果的相对影响。一些基于激励性实验或调查的研究发现,经济偏好是可遗传的,估计值通常在20%~30%范围;两项对投资组合选择数据的研究也表明,金融行为决策的遗传力(heritability)大约为0.25~0.60。然而,Beauchampetal()认为,获取偏好或行为的过程可能存在误差,这会显著削弱这些变量与其他变量的相关性,可能使得遗传力的估计值偏低。Beauchampetal()利用经误差调整后的模型,对多名瑞典双胞胎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人格特征和风险态度之间的相关性增加了约50%,风险态度遗传力的估计值在35%~55%范围,几乎是先前文献估计值的两倍。因此,基于双胞胎的遗传力估计,如果不能根据测量误差进行调整,就会出现严重的向下偏差。

为了明确基因和环境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遗传学家RobertPlomin进一步将环境划分为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来自同一家庭的个体所处环境存在一定相似性,比如父母的性格、职业,家庭社会阶层,居住社区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等称为共享环境;反之,他们所处环境也存在一定异质性,比如不同的出生顺序、各自交往的伙伴、与父母不同的互动方式、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人生经历等称为非共享环境。以同卵和异卵双胞胎研究为例,区分为遗传因素、共享环境以及非共享环境的影响效应,若同卵双胞胎的行为或特征相似程度比异卵双胞胎更高,则说明遗传因素的影响效应更大;若同卵和异卵双胞胎的行为或特征相似程度基本一致,则说明共享环境起主导作用;若两个同卵双胞胎之间的行为或特征相似程度较低,则说明非共享环境对该同卵双胞胎的影响超越了遗传效应和共享环境效应。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对成年双胞胎回溯,对收养家庭进行观察,双胞胎自我报告与父母报告,收养家庭父母报告,以及综合运用观察法、父母报告与青少年自我报告等。虽然研究发现遗传、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对于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存在差异,但是观察法得到的结论通常为共享、非共享环境的影响要大于遗传的影响;而在运用自我报告或父母报告研究方法时,所估计的遗传影响往往会更大。研究还发现,遗传禀赋与环境的相对贡献会随着个体不同或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比如,Rosenquistetal()证实了FTO基因的rs变体与体重指数之间的联系会随着出生时间和个体的生命周期的不同等而存在差异。

除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因经济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