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泡沫细胞形成和巨噬细
TUhjnbcbe - 2021/6/12 15:38: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诈骗曝光 http://m.39.net/pf/a_5131653.html

KeyLaboratoryofBiodiversityFormationMechanismandComprehensiveUtilizationofQinghai-TibetanPlateauinQinghaiProvince

概述

OVERVIEW

BiomedicinePharmacotherapy(IF=4.)上刊载了XianliMeng研究团队(E-mail:xlm

cdutcm.edu.cn)发布的“Targetingfoamcellformationandmacrophagepolarizationinatherosclerosis:TheTherapeuticpotentialofrhubarb”该研究总结了大*对泡沫细胞形成和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并重点介绍了近20年来揭示的分子机制,以更好地了解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和预防中的关键作用。

前言TNTRODUCTION

目前,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成人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年有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31%,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且给许多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仅年,CVD管理的全球成本为亿美元,预计到年将增长22%,因此,针对心血管的研究仍然是一个热点话题。动脉粥样硬化是CVD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发生于动脉腔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受多种危险因素的调节,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和衰老,饮食、遗传和生活方式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特点是含脂斑块堆积在动脉壁,导致动脉直径缩小或动脉硬化,从而限制血液流向心脏,最终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如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中风。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炎症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一旦动脉腔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过高,大量单核细胞将聚集到血管中,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单核细胞分化为大量的巨噬细胞,随后,巨噬细胞将开始清除LDL,当巨噬细胞吞下过多的LDL时,巨噬细胞内脂质“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将被破坏,引发泡沫细胞的形成(图1),从而导致斑块的形成。

图1泡沫细胞的形成。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并分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识别并吸收LDL,最终导致泡沫细胞的形成

巨噬细胞作为炎症反应的关键介质,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近年来,巨噬细胞极化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治疗策略。na?ve巨噬细胞在周围微环境的刺激下可分化为M1和M2两种表型。M1巨噬细胞作为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由于其促炎特性,可加重斑块的生长。M1巨噬细胞的激活伴随着大量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使动脉粥样硬化恶化。M1巨噬细胞在不稳定斑块中占优势。M2巨噬细胞由于其抗炎特性,在斑块生长进程中发挥预防作用,M2的激活伴随着大量抗炎细胞因子的分泌,这些细胞因子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目前,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主要是降脂药和消炎药,最著名的降脂药物是他汀类药物,典型的有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等,这些药物可通过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存在许多安全性问题,如他汀诱导的肌病和肝*性,一些临床试验也报道了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另一种主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是阿司匹林,此药因其有效的抗血栓形成和抗炎特性而闻名。阿司匹林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化酶1(COX-1)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然而,阿司匹林的使用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主要包括胃肠道损伤和过敏反应。

大*是一种经典的中药,主要来源于蓼科三种植物的根,包括掌叶大*、药用大*和唐古特大*,蒽醌类(主要包括大*素、大*酸、芦荟大*素、大*酚、大*素等)已被认为是大*的主要药效成分(图4)。传统上,大*是一种常用的泻药,对便秘、胃肠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缺血性中风等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了大*的降脂、抗炎作用,表明大*可能成为治疗脂代谢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潜在候选药物。近年来,基于大*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癌、抗菌、抗糖尿病、神经保护等)的一些综述,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这一古老药物的认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大*抗动脉粥样硬化特性的综述。为了填补空白,本文主要就大*对泡沫细胞形成和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了解大*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结果RESULT.

泡沫细胞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泡沫细胞是一组细胞质中含有多种脂质内含物的细胞。它们通常定居在受影响动脉的脂质丰富的内皮下空间。而泡沫细胞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初始病变到晚期斑块。动脉内膜泡沫细胞的出现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通常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之一。普遍认为泡沫细胞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穿透内皮屏障并聚集在动脉壁,而最近的研究表明,一小部分泡沫细胞也来源于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泡沫细胞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目前的认识,泡沫细胞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改良LDL的过度流入和胆固醇酯(CE)在内膜巨噬细胞中积累。循环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脂质的主要来源。通常,在健康个体的外周血中可以发现天然的(未修饰的)LDL,不会引起巨噬细胞中CE的积累。然而,在动脉粥样硬化中,LDL颗粒经历了各种化学修饰,如氧化、氨甲酰化和糖基化,这些修饰往往会改变脂蛋白的特性,从而增强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单核细胞将被吸引到有修饰的LDL的区域,并分化为巨噬细胞。修饰后的ldl迅速被巨噬细胞识别和吸收,可能导致细胞内脂质在巨噬细胞内堆积。随后,泡沫细胞数量增加(图1)。当泡沫细胞数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开始进行一些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如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管闭塞等。

除了经修饰的LDL在动脉腔内的过量流入外,巨噬细胞的脂质代谢紊乱也是泡沫细胞产生的主要因素。巨噬细胞的脂质代谢由三个不同的生物过程执行:胆固醇摄取、胆固醇酯化和胆固醇流出。每个过程都受到多个转录因子的调控,包括受体、酶和转运体。所有这些都协同调节脂质稳态。胆固醇摄取是一个生物过程,巨噬细胞通过CD36、清除受体A1(SR-A1)和凝集素样ox-LDL受体-1(LOX-1)等清除受体识别并吸收修饰过的LDL。其中,CD36和SR-A1是胆固醇摄取的主要贡献者。巨噬细胞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90%由它们承担。CD36是一种糖蛋白,由两个跨膜结构域、两个非常短的胞浆内结构域和一个很大的糖基化的胞外结构域组成。它属于清清体受体B家族,由于其促进胆固醇摄取的作用,长期以来被用作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的生物标志物。体外研究表明,oxLDL刺激下巨噬细胞中CD36的表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巨噬细胞中CD36的浓度也较高。进一步研究表明,CD36抑制剂可以通过降低胆固醇摄取而显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这表明CD36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靶点。巨噬细胞中CD36的表达受多种因素调控,主要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红相关因子2(Nrf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激活蛋白1(AP-1)。除了CD36,SR-A1在巨噬细胞摄取胆固醇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SR-A1是一种属于a类清清体受体家族的糖蛋白,由富含半胱氨酸的c端结构域、细胞外结构域和胶原样结构域组成。有三种著名的变种,包括SRA1、SR-A1.1和SR-A1.2。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前两者具有识别和运输修饰过的LDL的功能。被修饰的LDL刺激的巨噬细胞中出现高水平的SR-A1。而SR-A1抑制剂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有衰减作用。巨噬细胞中SR-A1的表达受NF-κB(nucleartranscriptionfactor-κB)、AP-1、PPARγ等多种因素调控。

LOX1受体是E类清清体受体的糖蛋白,由短n端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卷曲卷曲结构域和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组成。在修饰的LDL刺激的巨噬细胞中,LOX-1与CD36和SR-A1具有相似的高浓度。此外,LOX-1是内皮细胞(ECs)中结合ox-LDL的主要受体,这为vsmc可能是泡沫细胞的来源提供了证据。一些研究表明,LOX-1缺乏的小鼠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少,这表明LOX-1可能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LOX-1的表达可受NF-κB、AP-1和po-域转录因子等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经过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通过清清体受体进入巨噬细胞后,被运送到细胞内溶酶体,在那里被溶酶体酸脂肪酶(LAL)转化为游离胆固醇(FC),只有FC才能从巨噬细胞流出到细胞外的胆固醇受体。FC的过量积累会触发再酯化过程。FC可被内质网的酰基辅酶A(包括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和-2(ACAT1和ACAT2))重新酯化。胆固醇的再酯化最初有利于细胞,以防止过量FC引起的细胞*性。然而,过量的再酯化会导致CE的积累和脂滴的形成。为了避免它,胆固醇酯水解酶(CEH)如激素敏感脂肪酶(HSL)、羧基酯脂肪酶(CEL)和中性胆固醇酯水解酶1(NCEH1)将进行第二次水解。在正常条件下,CE的再酯化和水解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平衡被打破,大量的CE在细胞质中积累。随后,泡沫细胞就产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中巨噬细胞中CEH水平低,ACAT水平高。而抑制ACAT水平或增加CEH活性既可以增强CE水解,又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胆固醇外流是巨噬细胞维持胆固醇代谢平衡的重要过程。储存在改性LDL中的CE被水解成FC后,可以通过转运酶如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1(ABCG1)和B类清清剂受体1(SR-BI)从胞内转运到胞外。然后FC被载脂蛋白A1(apoA1)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细胞外脂质受体去除,从而阻止富含脂质的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的形成。胆固醇外排能力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新的生物标志物。有效的胆固醇外排依赖于脂质转运体和细胞外脂质受体的共同作用。长期以来,人们认为ABCA1优先与低脂apoA-1相互作用形成新生的HDL颗粒,ABCG1优先与成熟的HDL颗粒相互作用,SR-BI优先与多种脂蛋白相互作用。ABCA1、ABCG1和SR-BI的表达受PPARγ、肝X受体(liverXreceptor,LXR)、维甲酸X受体和一些miRNA等多种分子调控。当胆固醇流出功能障碍时,大量的胆固醇会聚集在巨噬细胞中,导致泡沫细胞的形成。

巨噬细胞极化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巨噬细胞作为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先天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巨噬细胞的命运取决于周围的微环境。在病原体的刺激下,巨噬细胞可以极化成两种不同的表型,一种是经典活化的促炎M1,另一种是活化的抗炎M2。M1巨噬细胞可被多种分子触发,如T辅助因子(Th)1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脂多糖(LPS)。高水平的一氧化氮(NO)、活性氧(ROS)和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2和TNF-α)是M1巨噬细胞的典型特征。激活M1有助于去除和杀死病原体。然而,炎症细胞因子和ROS的过量释放可导致组织损伤和伤口愈合能力下降。因此,M2巨噬细胞被招募来防止组织损伤。M2巨噬细胞有三种不同的亚型,分别是M2a、M2b、M2c。其中M2a巨噬细胞具有伤口愈合的功能,由Th2细胞因子(如IL-4、IL-13)触发。免疫复合物与IL-1β或LPS联合可触发M2b巨噬细胞。M2c巨噬细胞由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糖皮质激素触发(图2)。

图2巨噬细胞极化。M1被IFN-γ和TNF-α激活。M2a被IL-4和IL-13激活。M2b被免疫复合物与IL-1β或LPS联合激活。M2c被IL-10和TGF-β激活

抗炎细胞因子(如IL-10和TGF-β)、Aliaarginase-1、几质酶样Ym1、甘露糖受体、受体CD14等均被认为是M2巨噬细胞的标志物。与M1巨噬细胞不同,M2巨噬细胞不显示任何细胞*性。通过吞噬凋亡细胞和碎片,可有效减少炎症反应,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在正常情况下,M2和M1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保持着有效的先天免疫应答功能。然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中,ox-LDL可以通过与巨噬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如TLR4)结合而诱导炎症反应。M2巨噬细胞百分比减少,M1巨噬细胞百分比增加,进一步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斑块消退需要更多的M2巨噬细胞[61-63]。M1/M2比值受斑块微环境刺激的影响。M1巨噬细胞的极化可被多种介质调控,包括NLRP3炎症小体、Toll样受体,TLR4介导通路、NF-κB信号通路、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AP-1、转录因子pu1、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STAT1。同样,M2巨噬细胞的激活受TGF-β、IL-10、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干扰素调节因子s4(IRF4)、C/EBP-β、Krüppel-like因子4(KLF4)、STAT6和PPARγ的调节[64-66]。积累的证据表明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起始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靶向巨噬细胞极化是一种有广阔前景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

大*及其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

大*是一种著名的传统中草药,在中国已经使用了数千年。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并列为顶级中草药。最常用的品种是掌叶大*、药用大*和唐古特大*(图3)。

图3掌叶大*(A)、药用大*(B),唐古特大*(C)和大*饮片(D)。

历代医家认为,大*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散瘀、疏通络、解*通便等多种治疗属性,为大*在便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等多种疾病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慢性肾衰竭、急性胰腺炎、胃肠道出血等疾病。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大*具有抗菌、抗病*、抗癌、抗炎和抗氧化特性。迄今为止,已从大*中提取和鉴定了多种化合物。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蒽醌类,主要含有芦荟-大*素、大*酸、大*素、大*酚、大*素等(图4),已在中国药典中指定为评价大*质量的指标剂。

图4大*蒽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的药理作用,人们对大*中的各种单体成分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大*素作为大*中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病*、抗菌、抗过敏、抗骨质疏松、抗糖尿病、抗肿瘤、利尿剂、血管舒张剂、免疫抑制、神经保护和肝保护等。这为大*素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包括便秘、哮喘、特应性皮炎、骨关节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胰腺炎、肾小球肾炎、阿尔茨海默病、肝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几种类型的癌症。同样,芦荟大*素的多种药理特性(如抗癌、抗病*、抗炎、抗菌、抗寄生虫、泻药、神经保护和肝保护活性)已被大量的药理研究证实。而且芦荟大*素在一系列疾病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包括炎症、2型糖尿病、流感病*、败血症、阿尔茨海默病、青光眼、疟疾、肝纤维化、牛皮癣、生长障碍和几种癌症。大*的重要活性成分大*酸已被发现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保肝、肾保护和抗菌作用。这些药理作用构成了其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肝病、骨关节炎、糖尿病以及鼻咽癌、舌癌、肝癌、肺癌等多种癌症治疗的基础。类似地,大*酚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炎、抗癌、抗心血管疾病、神经保护、抗抑郁和抗菌。以上特性可以解释大*酚对多种疾病的有益作用,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严重特应性皮炎、肺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肺癌、结肠癌等。大*的另一重要活性成分大*素甲醚因其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光相关、酶抑制、脂质调节和神经保护作用,在治疗关节炎、败血症、阿尔茨海默病、高脂血症和癌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过去的几年里,大量的药理研究发现了大*的许多新的药理作用,包括降脂和抗炎作用,这表明大*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它可能是一种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药物。

大*对泡沫细胞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大*提取物

如前所述,大*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特性的习惯性泻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具有良好的降脂特性,在脂代谢紊乱(如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年的一项临床试验,大*提取物(50mg/kg/天,持续6个月)通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改善内皮功能。此外,大*对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一项体内研究报告称,大*提取物(mg/kg/天,持续4周)可以显著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浆LDL-C水平,同时增加HDL-C水平。脂质水平的变化与内皮素-1(ET-1)、内皮素转换酶(ECE)、核因子-κB(NF-κB)p65、细胞内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水平的下降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cNOS)、NO水平的升高有关。同样,另一项研究表明,大*提取物(50mg/kg/day,持续14周)通过抑制致动脉粥样硬化家兔TLR2、TLR4和NF-κB的表达,显著下调血清TC和LDL-C水平[86]。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大*总蒽醌提取物(g/kg,持续10d)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LDL和VLDL水平,而升高HDL水平。综上所述,大*是一种潜在的抑制脂质积聚的药物。

大*素

大*素是大*的重要成分,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异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量证据表明大*素是一种潜在的降脂药物。Hei等评价了大*素对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大*素(10mg/kg,4周)可显著降低血浆中TC、TG、丙二醛(MDA)和Ox-LDL水平,减少泡沫细胞凋亡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大*素在脂质代谢中的积极作用已在许多已发表的文献中报道。Wang等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素(40mg/kg/day,持续4周)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中TC、TG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此外,另一项研究揭示了大*素对载脂蛋白e缺陷小鼠高脂肪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大*素(mg/kg/d)灌胃13周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斑块内细胞外脂质和泡沫细胞水平降低,血浆HDL-C浓度升高。这些基本变化与PPARγ上调、GM-CS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减少有关。

最近的一项分子实验表明,大*素(0~10μM,持续18小时)通过增强氧化低脂蛋白负载THP-1巨噬细胞中LXR-α、ABCA1、ABCG1、apoA-I和PPARγ的表达来改善胆固醇流出。除此之外,这是表明大*素3周(1.5毫克/公斤/天)显著降低血清TG,TC的浓度提升HFD诱导糖尿病小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这是由于增加PPARγ,脂蛋白脂肪酶(LPL)和脂肪酸的减少移位酶(脂肪)/CD36,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ap2))。值得注意的是,另一项研究发现大*素(40、80mg/kg/天,持续6周)可以通过抑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SREBP2、脂肪酸合酶(FAS)、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和3-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

大*酸

近十年来,大量的体内和体外研究证实,大*酸可以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来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年一项研究报道表明,大*酸(mg/kg/day,持续40天)显著下调HFD诱导的肥胖小鼠血清TG、TC和HDL水平,特别是血清LDL水平(因此HDL/LDL比值升高)。这些积极作用依赖于抑制LXRs、SREBP1、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β(ACC)2、SCD-1和STAT6的表达。为了更好地理解大*酸对胆固醇代谢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大*酸(毫克/公斤/天4周)可以通过抑制维持胆固醇体内平衡的表达LXRs,SREBP1c,FAS,ABCA1,ABCG1,SCD1ACC-2和增加的解偶联蛋白(跟单信用证1水平HFD诱导C57BL/6J小鼠。此外,一项分子研究表明,大*酸(25μMfor48h)可显著下调3T3-L1脂肪细胞或HepG2细胞中ABCA1、ABCG1、SREBP1c、FAS、SCD1和ACC-1的表达。此外,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大*酸(mg/kg/day,持续2周)可显著降低HFD诱导的C57BL/6小鼠血清TC和LDL-C水平。其潜在机制包括下调aP2、CD36、PPARγ、LPL、FAS、ACC、acylcoa氧化酶(ACO)水平,上调UCP1、UCP-3、去碘酶2(D2)水平。

芦荟大*素

芦荟大*素与大*素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大量证据表明,芦荟大*素具有与大*素相似的降脂作用。根据近期文献报道,芦荟大*素(50,mg/kg/day,连续6周)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和LDL水平。另一项研究也报道了类似的结果,在本研究中,芦荟大*素(mg/kg/day,连续6周)对HFD诱导的小鼠TC和LDL水平有抑制作用。此外,研究发现芦荟大*素(30μM作用6h)可以显著降低胆固醇和羟基胆固醇处理的HepG2细胞的TC水平,而这与SREBP2,SREBPcleaval-activatedprotein(SCAP)、原蛋白转化酶(proproteinconvertasesubtilisin/kexintype9)(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降低有关。

大*酚

随着研究的继续,来自体内和体外的研究证明大*酚是一种潜在的抑制脂质积累的候选物质。Chen等人报道大*酚(0.6μM持续7周)可以显著降低高浓度胆固醇处理的成年斑马鱼TC水平。此外,我们发现大*酚(40μM/L,作用16h)通过抑制SREBPs的表达,明显降低人肝癌Huh-7细胞内TG和TC的浓度。

大*素甲醚

与大*的其他活性成分相比,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少。一些研究发现,在小鼠模型中,物理学也表现出良好的降脂特性。这是Lee等人提供的证据,通过抑制PPARγ、SREBP1a、SREBP1c、ACC1、PPARγ的表达,大*素甲醚(16周饮食中0.%)显著降低了游离脂肪酸(FFA)、TC、非hdl-c和载脂蛋白B(Apo-B)的浓度。在HFD诱导的肥胖C57BL/6J小鼠中,SCD1和肉碱棕榈酰辅酶a转移酶1(CPT1)、UC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上调。与此同时,另一项研究报道,10μM作用24h,可明显降低脂肪变性L02细胞中LDL-C和TG的含量。根据上述的体内外研究,大*可以通过改变脂质转运体的表达为阻断泡沫细胞的形成,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常驻巨噬细胞中血脂的积累(图5和表1)。

图5大*对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红色箭头表示表达减少或活性降低;黑色箭头表示表达或活动增加;虚线表示穿过核膜)。

表1大*对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大*对巨噬细胞极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大*素

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大*素是巨噬细胞极化的潜在调节因子。体外研究表明,大*素(50μM)可显著抑制大量M1相关基因的表达,包括促炎因子IL-1β、iNOS、NO、TNF-α和IL-6,蛋白酶MMP2/9,抗原递呈基因CD86、h2a/b、NF-κBp65核易位、而TLR4和集落刺激因子受体1(CSFr1)在LPS/IFN-γ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M2相关基因YM1和Mrc1的表达升高。这些结果表明,在LPS/IFNγ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大*素可以抑制M1巨噬细胞的极化,增强M2巨噬细胞的极化。与此类似,Li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大*素(10、20、40μM作用18小时)显著降低炎症因子如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并下调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以及LPS诱导RAW.7细胞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为了进一步研究大*素对M1巨噬细胞极化的拮抗作用,一项研究表明,大*素(1,3,10μM)24h可以通过抑制TNF-α的表达来抑制M1巨噬细胞的活化。AP-1和NF-κB通过阻断lps诱导的RAW.7小鼠巨噬细胞中TLR4/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differentiationfactor,MD)2复合物的表达。与这些工作相一致的是,另一项研究发现大*素(0.1-10mM,持续20分钟)通过拮抗atp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P2×7受体,抑制各种M1相关细胞因子(如IL-1β和ROS)的分泌。进一步研究表明,大*素(25μM)作用6h后,可通过减弱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TNF-α、NF-κBp65的活化以及增加lps诱导的RAW.7细胞中PPARγ的表达来抑制M1巨噬细胞的活化。

大*酸

多年来,大量证据表明,大*酸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发挥抗炎作用。前期研究主要探讨大*酸对M1巨噬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Chang等人认为大*酸(1-10μg/mL24h)通过降低atp处理的THP-1细胞中IL-1β、TNF-α和NLRP3炎性小体的水平来抑制M1巨噬细胞的活化。机械化,成立大*酸(0?35μmh26日)可以显著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进气阀打开,没有)与M1巨噬细胞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和我κB激酶β(IKKβ)在LPS诱导生.7细胞。此外,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大*酸(0~10μMfor24h)可以通过拮抗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P2×7受体来抑制ROS和IL-1β的产生。上述结果表明,大*酸是一种很有前途的M1巨噬细胞抑制剂。

芦荟大*素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芦荟大*素的抗炎作用。Park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芦荟大*素(5-40μm24h)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7细胞中M1相关的促炎细胞因子,包括iNOS、NO、COX-2、前列腺素E2(PGE2)。进一步调查的潜在机制,证明分子的研究显示,芦荟大*素(5-20μM24h)对衰减影响的水平不,il-6、il-1和β,通过增加核转录因子的表达ακB和抑制磷酸化细胞外signal-regulated激酶(ERK)的1/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c-Junnh2末端激酶(JNK)和Akt/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在脂多糖诱导的RAW.7细胞中的表达。总之,芦荟大*素是抑制M1巨噬细胞活化的潜在药物。

大*酚

大*酚是大*的重要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抗炎特性是大*酚的主要药理作用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酚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活性来建立抗炎作用。有研究报道,大*酚(2,20μM)作用25h后,可通过提高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κBα水平,降低Rel/p65和caspase-1的表达,显著抑制TNF-α、IL-6、COX-2和PGE2的表达。另一项分子研究进一步得出大*酚对M1巨噬细胞极化有拮抗作用。大*酚(1-μM24h)可以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降低lps诱导的RAW.7细胞中的NO、IL-6和TNF-α水平。为了进一步探索其隐藏机制,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大*酚(5~15μM)24h可以通过降低NF-κBp65的表达,促进lps诱导的RAW.7细胞中PPARγ的生成,从而抑制TNF-α、IL-1β和iNOS的表达。

大*素甲醚

近年来,大*素甲醚对巨噬细胞活性调控的关键作用已被证实。有研究报道,20,40和80μg/mL作用6h的大*素甲醚可通过拮抗lps诱导的RAW.7细胞中TLR4和TLR2的活性,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包括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从而抑制M1巨噬细胞的活化。大*素甲醚是一种强效巨噬细胞调节剂,可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M1的激活,增强M2的激活,从而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大*素甲醚可以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图6和表2)。

图6大*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红色箭头表示表达或活动减少;黑色箭头表示表达或活动增加;虚线表示穿过核膜)

表2大*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前景

越来越多的研究涉及大*的降脂和抗炎活性,改变了我们对这一经典泻药的理解。大*不仅仅是一种用于治疗便秘的泻药,还可以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有效降低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然而,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仍未完全了解。中医的特点是多靶点治疗疾病,因此假设大*中存在的各种成分协同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通过对大*主要成分(大*素、大*酸、芦荟大*素、大*酚、*酮)的降脂作用及其机制的分析,发现一些活性成分在调节脂质转运体或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方面具有相反的作用。例如,大*素可以显著促进PPARγ、LXRs、ABCA1和ABCG1的表达,而大*素则相反,虽然它们都下调脂质水平。大*素甲醚对PPARγ的表达也有抑制作用,确定哪些成分具有协同作用,哪些成分具有拮抗作用是一个迫切的问题。也许可以通过调整主要活性成分的比例来增强大*的降脂作用。

除了蒽醌类化合物,大*的其他成分也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活性成分对胆固醇反流和胆固醇摄取能力的影响,大*对胆固醇酯动员的调节作用研究较少。胆甾醇酯活化是脂质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提高CEH水平和降低酰基辅酶A水平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的可行方法。因此,研究大*及其活性成分对胆固醇酯活化的影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非编码rna(如microRNAs和lncRNAs)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表达调控。一些miRNAs(如miR-和miR-33)已经成为脂质代谢的关键调控因子。研究表明,miR-或miR33拮抗剂可显著降低血脂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同样,一些lncRNA基因,如LncLSTR和lncRNALeXis,已经被证明在斑块发展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非编码rna的调节可能为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因此,验证大*的活性成分是否通过调节非编码rna抑制脂质积累是未来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考虑。

除了降脂作用,抗炎作用是另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根据已发表的研究数据可知,大*或其活性成分在多种体内和体外模型中都能强有力地阻断炎症反应。然而,过去的工作主要是评估它们如何影响M1巨噬细胞的活化。很少有研究探讨大*对M2巨噬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因此,研究大*是否可以通过调节M2巨噬细胞的活性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是很有意义的。未来的分子研究不仅应

1
查看完整版本: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泡沫细胞形成和巨噬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