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介入技术起源于冠脉介入技术,随后逐渐拓展至全身血管的应用。由于外周血管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导致外周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较冠脉介入术后发生更多也更早,因此,在外周介入手术器械研发过程中研究人员也在着力解决术后再狭窄这一难题。年Scheller团队取得了冠脉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的首次成功以来,DCB在预防和控制再狭窄方面的优势逐渐在外周介入中体现。年4月3日,在广东汕头举办的美敦力下肢动脉挑战论坛(MACS)上,来自医院血管外科的郭连瑞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外周药物球囊最新进展。
DCB预防再狭窄的作用机制
1、量效关系:早期KelschB等对猪冠脉支架oversize模型中DCB紫杉醇的量效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在动物模型中,2种紫杉醇基质制剂(碘普罗胺和尿素)在血管壁吸收方面相似,并且在1μg/mm2剂量时已经有效。除了意向高剂量出现的血栓事件,紫杉醇涂层球囊在动物模型中耐受性良好[1]。
2、其他影响因素:可能影响药物涂层球囊功能的因素包括:球囊材料,赋形剂/赋形剂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亲水vs.疏水),输送至组织的药物剂量和药物形态(非定形vs.晶体固相)等。赋形剂亲水或疏水可能影响药物球囊进入人体后药物是否能到达并有效作用于病变部位。晶体形态药物吸收缓慢、可实现长期持续性药物作用。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现有多种不同药物涂层球囊在体内的有效时间不同,一般DCB药物起效时间约30天,IN.PACTTMDCB药物组织浓度有效时间可达天。DCB外周应用循证荟萃
DCB在外周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了其有效性,不同种类外周DCB临床循证对比见表1、2。
表1.不同种类外周DCB一期通畅率结果比较
表2.不同种类外周DCB术后CD-TLR结果比较
紫杉醇安全性争议和新型西罗莫司药物球囊的应用前景自年紫杉醇的安全性事件引发广泛热议起,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展开。根据年12月在新英格兰杂志最新发布的一篇针对紫杉醇涂层球囊安全性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这项平均随访时间2.49年(无失访)的研究中,共例死亡:其中例使用紫杉醇器械;例使用无药涂器械(HR1.06%;95%CI0.92-1.22)。整个随访期间,无论是整体研究对象还是严重肢体缺血(CLTI)组或间跛组,药涂和非药涂器械对照组两组间死亡率无差异[2]。然而,这一问题将一直困扰着患者和外周介入医生的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因此,寻找新型更安全的涂层药物成为研发热点。目前正在研发的MAGICTOUCH?药物释放球囊导管(SCB)是一种西罗莫司涂层球囊,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西罗莫司是冠脉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标准成分,并被证明安全有效。动物实验证实,西罗莫司涂层球囊用于猪冠状动脉模型研究中发现下游栓塞很少。该装置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针对外周血管疾病(PAD)应用的临床试验已开展最大规模SCBvs球囊扩张术(PT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纳入例患者,持续12个月),首个西罗莫司涂层球囊与PTA在股浅动脉+腘动脉疾病和膝下疾病治疗方面对比的RCT试验也已开展(纳入例患者,持续24个月),研究结果值得期待。
总 结
术后再狭窄是外周介入治疗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药物球囊的发展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到目前为止,药物球囊在外周介入中的应用对患者的术后再狭窄起到了一定的保护效果,但紫杉醇安全性的争议为此笼上阴影,这一问题可能可以通过新型西罗莫司涂层药物球囊的研发得到改进。
参考文献[1]KelschB,SchellerB,BiedermannM,etal.InvestRadiol.Apr;46(4):-63.[2]NordanstigJ,JamesS,AnderssonM,etal.NEnglJMed.Dec24;(26):-.本篇文章经主办方授权发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