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幽门螺杆菌导致的胃外疾病
TUhjnbcbe - 2021/6/10 20:09:00
北京湿疹医院医师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等胃内疾病。但幽门螺杆菌导致的胃外疾病,你知道吗?

1.幽门螺杆菌与缺铁性贫血

Hp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机制为Hp感染直接导致胃黏膜损伤和失血,进而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壁细胞泌酸功能减弱,可降低胃液酸度和维生素C浓度,胃酸和维生素C浓度降低,可影响高铁还原成亚铁,肠道对亚铁的吸收从而减少,另外高铁可通过Fenton反应(芬顿反应)产生自由基,损伤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减少肠道铁的吸收,最终导致缺铁性贫血。

2.幽门螺杆菌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Hp感染可引起慢性免疫刺激,与血小板某些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从而诱导机体产生血小板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国外有报道1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中,11例胃Hp感染,Hp根治后,8例病人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升高,其中6例患者血小板自身抗体消失。

3.幽门螺杆菌与巨幼细胞性贫血

Hp感染可诱导机体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从而损伤胃黏膜细胞,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壁细胞受损,胃酸、胃蛋白酶和内因子分泌降低,因此食物中VitB12释放障碍及其与内因子结合减少,影响VitB12吸收。

4.幽门螺杆菌与过敏性紫癜

Hp感染可诱发速发型超敏反应,释放抗原,刺激浆细胞产生特异性Hp-IgE,进而导致肥大细胞被激活,释放出组胺,激肽原酶,硫酸软骨素等,从而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血浆渗出和水肿。

5.幽门螺杆菌与肝癌

①研究发现,HBV-DNA阳性,HBeAg阳性者Hp感染率高达75.6%,提示Hp感染可能对乙肝病*的复制有促进作用。而通过对原发性肝癌的测序,发现肝癌组织螺杆菌属16SrRNA序列与Hp的16SrRNA序列有97.8%的同源性,通过碳14呼气试验对肝癌病人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发现Hp感染高达85.5%,提示Hp与肝癌有相关性。

②过去长期认为Hp仅寄生于胃黏膜,但近来,研究人员在胆汁及肝脏中同样检测到Hp的存在。Hp可能通过oddi括约肌逆流至胆道进入肝脏,也可能通过门静脉循环或淋巴循环到达肝脏。

③Hp感染过程中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自由基以及一氧化氮等,这些与肝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在肝癌发展过程中,Hp可能起到桥梁或协同作用,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6.幽门螺杆菌与冠心病

Hp可以通过以下机制引起冠心病:

①炎症反应,Hp感染可引起炎症细胞增多,聚集和激活,这些炎症细胞可分泌TNF-α,IL-1,IL-6等细胞因子,增加冠状动脉平滑肌损伤过程的应答。

②影响脂质代谢,TNF-α可抑制脂蛋白酶的活性,引起脂代谢紊乱,血浆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氧自由基浓度升高,促进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③维生素B12和叶酸吸收不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高半胱氨酸可以抑制内皮细胞分泌NO,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进而导致血栓的形成。

7.幽门螺杆菌与皮肤病

据相关文献,年加斯巴里尼医生就发现,55%慢性顽固性荨麻疹患者的胃内可查出幽门螺杆菌,经抗菌治疗消除幽门螺杆菌后,有81%患者荨麻疹不再发生。而且,这类病人体内往往存在特异性IgE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可持续释放抗原,导致人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引起组胺释放。体内外研究也发现,Hp可引起人体局部的微血管损伤和功能失调,这可诱发或加重皮肤水肿或风团的形成。此外,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通过改变胃黏膜的通透性,促进组胺的释放,引起人体内的免疫功能紊乱,诱发机体体液免疫失去平衡,产生特异性抗幽门螺杆菌IgE。

也有人报道,区域性斑秃病人与健康成人相比,Hp感染率明显升高,还有报道说银屑病,酒糟鼻也可能与Hp感染有一定相关性,久治不愈的皮肤病,予以Hp根治后,症状有可能得到改善。

8.幽门螺杆菌与2型糖尿病

①Hp感染导致的慢性炎症反应可促进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白细胞聚集,在胰岛素抵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②Hp感染可导致组织及全身的氧化应激,增加循环中过氧化脂浓度,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糖耐量降低、糖尿病的形成;

③Hp感染可导致胃肠内激素水平紊乱。使生长抑素水平下降,胃泌素的释放增加。生长抑素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对胰岛素的释放有抑制作用,胃泌素能减少小肠对糖的吸收,并刺激糖依赖性胰岛素的分泌,两种激素平衡被打乱后通过负反馈导致胰岛素释放的增加,产生胰岛素抵抗,进而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9.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

有研究者通过3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不同部位幽门螺杆菌检测发现,口腔牙菌斑、唾液、舌背黏膜、颊黏膜和黏膜等部位存在着幽门螺杆菌,且以牙菌斑中居多。

研究发现,Hp感染可能与牙周炎、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复发性口腔溃疡、龋病、口腔癌和口臭相关,根除Hp后,病程缩短、复发周期延长、自觉症状减轻。

10.幽门螺杆菌与妊娠剧吐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HG的关系备受国外学者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幽门螺杆菌导致的胃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