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论著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
TUhjnbcbe - 2021/6/2 14:03:00
北京治白癜风症状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分享好文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在本公号留言删除!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5(04):--

作者:邓先科,梁丕,和至峰

单位: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后的炎性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年2月至年10月在医院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于发病10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常规治疗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瑞舒伐他汀治疗(20mg/d)睡前口服,均连续治疗7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浓度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全血低切及高切黏度]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浓度及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ESR、全血低切及高切黏度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瑞舒伐他汀治疗组上述指标的下降水平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应用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浓度及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的治疗方法,可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1-2]。然而,有研究显示,行PCI治疗后可能会引起血管损伤、加重炎症反应而影响患者的预后[3]。瑞舒伐他汀是一种新型他汀类药物,在降脂、抗氧化、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效能更强[4-5]。本研究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炎性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2月至年10月在医院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均为首次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6],所有入组患者均于发病10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排除合并严重肝及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慢性营养不良及对他汀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将入组的9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7例。其中瑞舒伐他汀治疗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53.74±8.26)岁;体质量指数(28.19±3.92)kg/m2;梗死部位:广泛前壁5例、前间壁27例、前后壁合并右心室12例、下壁3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31例;糖尿病22例;吸烟史28例。常规治疗组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52.69±9.53)岁;体质量指数(27.45±4.25)kg/m2;梗死部位:广泛前壁4例、前间壁26例、前后壁合并右心室14例、下壁3例;高血压27例;糖尿病24例;吸烟史2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梗死部位、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史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立即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断药治疗,且均于发病10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确定梗死相关动脉,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是否应用球囊扩张开通狭窄血管,置入支架,并于PCI治疗中给予患者静脉注射肝素,必要时可给予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常规治疗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连续治疗7d;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瑞舒伐他汀治疗,瑞舒伐他汀(英国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mg/d,睡前口服,连续治疗7d。

1.3样本采集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4~5mL,经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于-80℃保存待检。

1.4检测指标及方法

(1)炎性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浓度;(2)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采用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全血低切及高切黏度。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浓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下降幅度比常规治疗组患者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血沉、全血低切及高切黏度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血沉、全血低切及高切黏度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的下降幅度比常规治疗组患者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表现最为严重的一种[7],近年来的调查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8]。目前,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方法,可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9],然而PCI治疗在改善血运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例如可能会引起血管损伤、血管堵塞,甚至诱发机体二次炎症反应,而影响患者的预后[10-1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更加重视PCI治疗血运重建的预后改善,更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著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