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第八篇临床化学检查项目
TUhjnbcbe - 2021/5/27 19:42:00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第八篇临床化学检查(仅限于本人所在实验室正在开展的部分项目)

1.蛋白质测定

总蛋白测定

白蛋白测定

球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

2.糖及其代谢物测定

葡萄糖测定

3.血脂及脂蛋白测定

总胆固醇测定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β-羟基丁酸测定

4.无机物质测定及血气分析

钾测定

钠测定

钙测定

无机磷测定

5.肝病的实验诊断

总胆红素测定TBIL

直接胆红素测定DBIL

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DBIL/TBIL

总胆汁酸测定TBA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ST

ALT/AST

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碱性磷酸酶测定ALP

6.心肌疾病的实验诊断

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

肌钙蛋白Ⅰ测定

7.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

尿素/尿素氮测定

肌酐测定

尿酸测定

8.其它酶类测定

尿NAG

淀粉酶测定

1.蛋白质测定总蛋白测定

参考值:60~88g/L浓度升高:各种原因失水所致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等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浓度降低:体内水分过多,各种渠道的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症;营养不良消耗增加,如肿瘤;蛋白合成障碍,如肝功能受损等总蛋白降低,常伴随着白蛋白降低,常见于肝功能严重受损、烧伤、大出血、肾病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营养不良等。合成缺陷、营养不良、蛋白质吸收障碍、蛋白质丢失综合症。总蛋白增高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急性脱水、外伤性休克、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白蛋白测定

参考值:35~55g/L高白蛋白血症偶见于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急性降低见于严重烧伤与大量出血;慢性降低见于肝功能受损,结核慢性失血等。白蛋白降低,常伴随着总蛋白降低,常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胃肠道疾病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高烧、外伤等可造成蛋白消耗过多,高白蛋白血症则常见于脱水或血液浓缩。

球蛋白

增高见于肝硬化、慢性感染、肾病综合征、风湿病

白蛋白/球蛋白

正常参考值:(1.5~2.5)∶1(1)

白球比例(A/G)主要是指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一般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白球比例为正常值,白蛋白要高于球蛋白。由于我们人体内的白蛋白是在肝脏制造的,当肝功能出现异常时,作为白球比例中分子的白蛋白就会减少,出现白球比例偏低的现象。肝脏损害,主要出现于慢性过程,A/G比值可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比值1.25提示有肝脏损害;比值1时病变严重,常见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引起球蛋白大量合成,导致白球倒置。

2.糖及其代谢物测定葡萄糖测定

参考值:3.9~6.4mmol/L病理性增高常见于胰岛功能低下,脑震荡,脑溢血等;病理性减低见于呆小症,长期营养不良,酒精中*等。生理性高血糖:见于饭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后或情绪紧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时。病理性高血糖:内分泌腺功能障碍引起高血糖;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加刺激血糖中枢使血糖升高;脱水引起高血糖;如呕吐、腹泻和高热等也可使血糖轻度升高麻醉、感染性疾病、*血症、抽搐、胰腺炎、胰腺癌等情况下也可出现高血糖。生理性低血糖:见于饥饿和剧烈运动。病理性低血糖: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减退而使生长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严重肝病患者,由于肝脏储存糖原及糖异生等功能低下,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血糖测定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3.血脂及脂蛋白测定总胆固醇测定

参考值:0~5.2mmol/L(90~mg/dL)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明确关系,血液胆固醇增高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糖尿病等;胆固醇降低见于营养不良,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血清胆固醇的测定可用作肝脏功能、胆汁功能、肠吸收功能和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指标。它在高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和分类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70mmol/L可考虑为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堵塞性心脑血管疾病,病理性高胆固醇血症见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胆固醇降低常见于:贫血、肝硬化、甲亢、营养不良等。

甘油三酯测定

参考值:0.7~1.7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降低则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肝功能严重低下等。测定甘油三酯的重要意义在于诊断和处理高脂血症。这些疾病可能是原发性的,或是继发于其它疾病如肾病、糖尿病和内分泌失调。甘油三酯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肝胆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甲减等。甘油三酯降低常见于:严重营养不良、脂肪消化吸收障碍、甲亢。甘油三酯升高已被证实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因此,甘油三酯的测定是对于血脂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参考值:0.77~2.25mmol/L(47~65mg/dl)降低见于急、慢性肝病,糖尿病,慢性贫血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磷脂和胆固醇,它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临床上以不同种类脂蛋白比例的分析作为不同类型的高脂蛋白症的鉴别诊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常见于:饮酒、长期体力活动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常见于: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参考值:1.27~4.13mmol/L(80~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于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沉淀的脂质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各类脂质中,LDL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可能起保护作用,血清总胆固醇(TC)大致反映LDL胆固醇(LDL-CHO)水平,但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因此在AS脂类危险因素判别中,TC偏高时,测定LDL-C有重要临床意义。

β-羟基丁酸测定

参考值:0.02~0.27mmol/L。升高:见于酮症酸中*、糖尿病。血清β-羟丁酸在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酮症酸中*患者高于无酮症糖尿病患者,在无酮症糖尿病患者中β-羟丁酸阳性率高于酮体定性阳性率,β-羟丁酸测定对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监测、酮症酸中*的早期诊断及预防病情恶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4.无机物质测定及血气分析钾测定

参考值:3.5~5.1mmol/L(13.7~19.9mg/dL)。(1)血钾增高,见于:①急性肾功能衰竭、尿中*症时钾排出障碍;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③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性酸中*和代谢性酸中*;④重度溶血、大量输入库存血、挤压综合征、灼伤等;⑤大量使用含钾药物;⑥高渗性脱水。(2)血钾降低,见于:①如严重感染、慢性消耗疾病等长期食欲不振以及手术后禁食时间过长而又未注意补钾者;②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长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许多利尿剂的长期使用;急性肾功能衰竭由尿闭期转入多尿期③碱中*;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时或以胰岛素加葡萄糖作为能量合剂使用④大量输入无钾液体致血浆稀释,使血清钾降低。

钠测定

参考值:~mmol/L升高:见于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垂体瘤、严重脱水,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等。降低:见于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失钠、肾炎、肾病综合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尿崩症、糖尿病等尿路失钠、烧伤、大汗时皮肤失钠。血清钠降低见于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失钠;肾炎、肾病综合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尿崩症、糖尿病等尿路失钠;烧伤、大汗时皮肤失钠。高血钠见于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垂体瘤、严重脱水,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等。

钙测定

参考值:血清/血浆2.05~2.54mmol/L;尿液女性6.24mmol/24h,男性7.49mmol/24h浓度升高见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阿狄森氏病;低血钙症:佝偻病,慢性肾炎等。钙增高常见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代谢性酸中*、肿瘤、维生素A过多症等。钙降低常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的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慢性肾衰维生素A缺乏症、代谢性碱中*等。

无机磷测定

参考值:血清/血浆0.87~1.45mmol/L;24h尿液12.9~42.0mmol/24h增高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磷酸盐排泄障碍;减低见于肾近曲小管变性等。无机磷增高常见于慢性肾炎、甲状腺机能减退、多发性骨髓瘤、骨折愈合期等。无机磷降低常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佝偻病等。

5.肝病的实验诊断总胆红素测定TBIL

参考值:新生儿24h内μmol/L成人:0~20.0μmol/L降低常见于严重肝衰竭病人。总胆红素增高临床上表现有*疸,超过20.1μmol/L时有临床意义;增高到34.2μmol/L表现出*疸体征。红细胞大量破坏、胆道阻塞、肝脏疾病,均可导致血中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疸。因此,总胆红素的测定对有无*疸及*疸深度的鉴别、肝细胞损害程度和预后的判断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清总胆红素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炎等。

直接胆红素测定DBIL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DBIL/TBIL

*疸可分为肝前性*疸(溶血性*疸)、肝细胞性*疸、肝后性*疸(阻塞性*疸/胆汁淤积性*疸),DBIL/TBIL比值在这三种*疸病因的鉴别中有重要意义。溶血性*疸,DBIL/TBIL比值0.2。溶血性*疸是由于溶血,红细胞破坏过多,胆红素生成的量超过肝脏的负荷,主要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而直接胆红素基本正常;肝细胞*疸,DBIL/TBIL比值为0.4-0.6。肝细胞*疸是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处置障碍,影响了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从而导致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多表现为轻、中度*疸,DBIL/TBIL比值多在0.4-0.6之间;阻塞性*疸,DBIL/TBIL比值0.6。阻塞性*疸是由于胆汁分泌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疸,多为中、重度*疸,DBIL/TBIL比值大于0.6,在疾病恢复期,总胆红素降低,DBIL/TBIL比值反可升高,甚至可达到0.8-0.9。如果DBIL/TBIL比值不超过0.4,可排除阻塞性*疸;

总胆汁酸测定TBA

参考值:0~20μmo1/L胆汁酸的代谢紊乱可诱致许多消化系统的疾病。急性肝炎时血清TBA显著增高,可达正常人水平10~倍,甚至更高。在慢性肝炎患者中,若TBA水平超过20μmol/L,可考虑慢性活动性肝炎。当酒精性肝病发生严重肝损伤时,血清TBA明显增高,而轻、中度损伤增高不明显。血清TBA测定对中*性肝病的诊断优于常规肝功能试验。肝外胆管阻塞及肝内胆汁淤积包括急性肝炎、初期胆管性肝硬化、新生儿胆汁淤积、妊娠性胆汁淤积等均可引起TBA增高。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LT

参考值:女性<31U/L男性<41U/LALT活性增高见于急性病*性肝炎,骨骼肌等组织坏死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又称谷丙转氨酶(GPT),在肝脏中有较高的浓度,而在肾、心、骨胳肌、胰、脾、肺脏中则含量较少。通常ALT的升高由某些与肝脏有关的疾病引起,包括:肝硬化、肝癌、病*性或中*性肝炎和阻塞性*疸;ALT升高也见于广泛损伤和肌肉疾病,伴有休克、氧不足的循环衰竭,心肌梗塞和溶血性疾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测定对以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ST

参考值:女性<31U/L男性<40U/L临床测定AST主要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肝细胞及骨骼肌疾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GOT),主要存在于各组织细胞中,肝、骨胳肌和肾脏含有相似的AST量。AST在心肌细胞中较多,当心肌梗塞时,血清中AST活力增高,在发病后6-12h之内显著增高,增高的程度可反映损害的程度,并在发作后48h达到最高值。约3-5d后恢复正常。各种肝病时AST可增高,肝病早期和慢肝增高不明显,AST/ALT比值小于1;严重肝病和肝病后期(活动性慢肝)增高,此时AST/ALT比值大于1。其它如心肌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使AST轻度增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塞、中*性肝炎、肝癌、骨骼肌疾病等。因此,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对心脏、肝脏疾病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ALT/AST

由于肝脏中ALT仅存在于肝细胞胞浆内,而AST30%存在胞浆内,另70%存在于线粒体中,当肝细胞轻度病变时,仅有肝细胞浆内的酶释出,ALT上升幅度较AST为大;只有受损较严重时线粒体同时被破坏,AST上升幅度才会超过ALT。AST/ALT比值的临床意义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AST/ALT比值是不一样的,比如:AST/ALT比值1当肝细胞轻度病变时,肝细胞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主要是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ALT,因此,ALT上升幅度较AST为大,AST/ALT的比值1。比如急性肝炎早期和轻度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可降到0.56左右,肝炎恢复期,比值逐渐上升至正常。AST/ALT比值≈1重症肝炎、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肝细胞线粒体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AST从线粒体和胞浆内释出,因而表现出AST/ALT≈1。AST/ALT比值1当肝细胞严重损害时,胞浆、线粒体中的酶释放血,以致血清AST升高幅度较ALT为大。如肝硬化时,比值可增高至1.44,慢性活动性肝炎比值也常高于正常。AST/ALT比值1,甚至2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AST/ALT1,甚至2。AST/ALT比值在1.20~2.26者往往发展为爆发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AST/ALT比值3曾报道,50%的肝癌患者AST/ALT比值3,病情病程越长,比值越高,因此AST/ALT比值也可作为判断肝癌的其中一项指标。对于长期大量饮酒者,AST/ALT2提示酒精性肝病可能,AST/ALT3更具有诊断意义。

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参考值:男≤47U/L女≤32U/LGGT升高是乙醇中*的敏感指标。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T)存在于肾、胰、肝脏和前列腺、盲肠、脑中,血清中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来源于肝、胆系统,因此,当肝胆发生疾病或损伤时,如:阻塞性*疸、胆汁性肝硬变、胆管炎、胆囊炎时,其活性显著增高;胰腺癌、乏特壶腹癌时,其活性亦显著增高,同时饮酒、服药等亦可引起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升高。因此,γ-谷氨酰转肽酶的测定对于肝胆疾病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碱性磷酸酶测定ALP

参考值:45~U/L

是监测胎盘功能状况的指标。

碱性磷酸酶几乎存在于人体的各个组织中,以骨骼、肾脏和肝脏中含量较多。其病理性变化表现在:升高:阻塞性*疸、急慢性*疸性肝炎、肝癌、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转移癌等。降低:呆小症、维生素C缺乏症等

6.心肌疾病的实验诊断肌酸激酶CK

参考值:女24~U/L男0~U/L活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进行性肌萎缩,假肥大性肌营养障碍等。肌酸激酶增高:主要用于心肌梗塞诊断及各种类型进行性肌萎缩、骨胳肌损伤、肌营养不良、急性心肌炎、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剧烈运动、使用氯丙嗪、青霉素等药物。肌酸激酶活性的测定对以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

参考值:<25U/L

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塞。

CK-MB是诊断及监测AMI病人病情敏感而特异的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常用于心肌梗塞的诊断。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

参考值:15~65U/L

升高:见于急性心肌梗塞、心肌损伤性疾病、恶性贫血、溶血性*疸、颅脑损伤累及脑干、胚胎细胞瘤病及肌营养不良等疾病。

降低:见于肺部疾患如肺结核、慢性肾炎、多发性肾结石、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LDH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其中以心脏、肾脏、红细胞中含LDH的活性最高。通过测定总LDH、LDH1活性和分析LDH与LDH1活性的比率,对急性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会有帮助。

肌钙蛋白Ⅰ测定

参考值:0~5μg/L

用于检测人体血清或血浆中肌钙蛋白I(TnI)含量。

肌钙蛋白复合物由三个亚单位组成,TnT、TnI、TnC。TnI是心肌细胞中的特有蛋白质。当心肌细胞受损时,TnI释放入血,在胸痛发生4-6小时后,血液中TnI含量超过正常上限,12-24小时达到高峰,可持续14天之久。因此,TnI目前已成为诊断心肌损伤的前提条件。由于TnI释放入血液中是心肌损伤的结果。临床上其它非AMI也可由TnI释放,如不稳定心绞痛、充血性心衰,冠状动脉分流术造成的缺血性损伤。

脑钠肽前体(PRO-BNP)测定

心肌缺血和心衰治疗监测

7.肾脏疾病的实验诊断尿素

参考值:血清/血浆1.7~8.3mmol/L(尿素氮5~23mg/dL)

浓度升高可引起三类氮质血症:肾前性氮质血症,肾性氮质血症,肾后性氮质血症.浓度降低一般见于婴儿,孕妇等,无意义.

尿素氮增高可见下列三种情况:(1)肾性增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中*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肾和肾肿瘤等引起的肾功能障碍。尤其是对尿*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成正比,如氮质血症期UREA超过9mmol/L,至尿*症期UREA可超过20mmol/L,有助于病情的估计。(2)肾前性增高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烧伤、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脱水、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肾综合征等。(3)肾后性增高见于因尿路梗阻增加肾组织压力,使肾小球滤过压降低时,如前列腺肥大、肿瘤压迫所致的尿道梗阻或两侧输尿管结石等。减少:临床意义较小,偶见于急性肝萎缩、中*性肝炎、类脂质肾病等。尿素浓度降低常见于:严重的肝坏死。

肌酐测定

参考值:

苦味酸法:血清/血浆女性53~97μmol/L,男性80~μmol/L;尿液女性97~μmol/24h,男性~μmol/24h

酶法:血清/血浆女性44-umol/L,男性53-umol/L;首次晨尿:-umol/L;24小时尿:6.6-15.0mmol/d;

肌酐浓度反应肾脏损害、尿路通畅性等肾功能,是一项比尿素尿酸更特异的肾功能指标,受饮食等因素的影响较少,与疾病严重性平行.

血浆肌酐浓度反映肾脏损害、肾小球滤过率、尿路通畅性等肾功能,是一项比尿素、尿酸更特异的肾功能指标。因为肌酐浓度受饮食、运动、激素、蛋白质分解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较少。肾脏代偿与储备能力强,只有肾功能明显受损才使肌酐浓度升高。肌酐增高:肾病初期肌酐值常不高,直至肾实质性损害,血肌酐值才升高。其值升高3~5倍提示有尿*症的可能,升高10倍,常见于尿*症。如果肌酐和尿素氮同时升高,提示肾严重损害,如果尿素氮升高而肌酐不高常为肾外因素所致。肌酐降低:肾衰晚期、肌萎缩、贫血、白血病、尿崩症等。肌酐含量的测定常用于肾功能的评价。

尿酸测定

参考值:血清/血浆女性~μmol/L,男性~μmol/L;尿液:≤4.76mmol/24h

浓度升高多见于痛风,白血病等,肾功能受损也会增高,但不作为指标;降低见于剥脱性皮炎等.

尿酸增高:血尿酸测定对痛风诊断最有帮助,痛风患者血清中尿酸常增高。核酸代谢增加: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肾脏疾病:急性或慢性肾炎时,血中尿酸显著增高,其增高程度较非蛋白氮、尿素氮、肌酐更显著,出现更早。由于肾外因素对尿酸的影响较大,故血尿酸升高程度往往与肾功能损害程度不平行。其他:氯仿中*、四氯化碳中*、铅中*、子痫、妊娠反应、饮食中脂肪过多、肥胖、糖尿病等。尿酸减少:遗传性*嘌呤尿症和剥脱性皮炎等。

8.其它酶类测定尿NAG

参考值:0.3~12U/L

升高:见于急慢性肾炎,休克引起的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中*性肾病等。

NAG是一种溶酶体酶,又称尿酶,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中。在前列腺和肾近端小管中含量最高。正常情况下,血清中NAG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从尿中排泄。尿中NAG的升高是肾脏疾病的早期表现,是肾小管损伤的敏感指标。肾移植患者,尿NAG测定可早期发现排斥反应,一般在临床指征前1-3天即有尿NAG增高。目前把mALb和肾小管标记蛋白(NAG等)作为早期发现和监控糖尿病合并症的常规指标。另外,尿NAG的监测在多种肾实质疾患中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是肾脏损害的较敏感指标,增高见于急慢性肾炎,休克引起的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中*性肾病等。

淀粉酶测定

参考值:血清/血浆25~U/L,尿液U/L

增高见于急性胰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减低见于某些肝硬化,肝炎等肝病

α-淀粉酶增高:急性胰腺炎:血清高于Iu/L有诊断意义,达到Iu/L应怀疑此病。流行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溃疡性穿孔、注射吗啡后血清Ams可升高,但低于Iu/L。尿淀粉酶下降较血清慢,因此,在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尿淀粉酶更有价值。α-淀粉酶减低:胰腺组织坏死、肝炎、肝硬变、肝癌、急性胆囊炎,淀粉酶可降低,甲脏腺功能亢进、重度烧伤、妊娠*血症、急性酒精中*时,淀粉酶亦可降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八篇临床化学检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