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与急性心肌缺血相关且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虽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但仍需要积极的二级预防治疗。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ACS的二级预防措施包括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戒烟、规律运动(根据心功能情况)、健康饮食和控制体重等;药物治疗包括调脂治疗、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R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降压药物和降糖药物等。在第十七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上,南京大医院徐标教授对ACS规范化二级预防中的药物治疗进行了详细讲解。
调脂治疗
既往研究证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冠心病事件呈线性相关。因此,推荐所有ACS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
1.靶目标:LDL-C<70mg/dL和/或降低LDL-C≥50%
?尽可能早启动高强度他汀治疗
?尽早达标
?正在接受低强度他汀治疗的患者改为高强度他汀
2.药物选择
?高强度他汀
?如果LDL-C仍≥70mg/dL,加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
3.他汀不耐受患者的处理
?低强度他汀(如氟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
?PCSK9单抗
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ACS患者应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1年,无论是否为介入治疗。若患者的出血风险高,可缩短双抗时间至3~6个月。
合并房颤的患者,根据CHA2DS2-VASc评分制定抗凝策略,依据出血风险评估三联抗栓治疗1~6个月,双抗治疗6~12个月,1年后单用抗凝治疗。
对于高危(如心梗复发、糖尿病合并心梗)患者,1年后可继续双抗治疗至2年(第二年P2Y12抑制剂可降低剂量)。
消化道出血高危患者,如既往消化道出血病史、正在抗凝治疗、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年龄>65岁、胃食道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病和长期饮酒的患者,推荐在双抗治疗同时加用质子泵抑制剂。
缺血风险高和出血风险低的NSTE-ACS患者,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利伐沙班(2.5mgbid),有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未来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在长期抗凝治疗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如HAS-BLED评分。
RAS抑制剂
有收缩功能不全、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的ACS患者,应尽早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使用的药物和剂量,应为已被临床证明有效的药物和剂量。
对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推荐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早期口服ACEI可降低ACS患者的死亡率,而且所有AMI后的患者都需要长期使用ACEI。
有心功能不全者,建议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减少死亡,故推荐心肌梗死后、无禁忌证的ACS患者,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尤其是射血分数<40%的患者(基于专家观点)。应使用已被证明有效的药物和剂量。
目前,在STEMI患者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证据,比在NSTE-ACS患者中的证据更充分。一项纳入7项研究的Meta分析,共计例符合标准的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随访6个月到5.2年;其中有4项研究纳入的患者LVEF为40%,3项研究的患者LVEF为50%;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风险。结果显示,口服β受体阻滞剂与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死亡风险较低有关。
图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STEMI患者PCI术后的全因死亡风险21%
降压和降糖药物
推荐的目标血压为</90mmHg,优先使用RAS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
长期控制血糖对于ACS二级预防十分重要,但不推荐严格控制血糖,即HbA1c<6%。目前对于降糖治疗的推荐药物尚不统一。
医脉通-CIT专题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