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斑块组成与卒中和冠状
TUhjnbcbe - 2021/5/13 13:34:00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头号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被确定为导致临床事件的罪魁祸首。随着颈动脉B超的普及及MR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而不是斑块大小与缺血性心血管事有关,斑块内出血(IPH)和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LRNC)已被证明可以增加斑块的易损性,并与脑卒中和冠心病复发风险增加相关。然而,目前在无症状个体的大规模人群数据仍然有限。为此,来自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的学者进行了一项相关研究,试图在以普通人群为基础的环境中调查颈动脉斑块成分与脑卒中和冠心病(CHD)的关系。该研究纳入年至年期间来自鹿特丹人群研究中的人,无中风或冠心病病史,颈动脉超声显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并接受颈动脉高分辨率MRI评估斑块特征,包括特殊斑块成分的存在(IPH、LRNC和钙化),以及斑块大小的测量(最大斑块厚度和狭窄程度超过30%)。对所有试验者进行脑卒中或冠心病的发生跟踪随访至年1月1日,并使用Cox回归模型评估斑块特征与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率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试验人群的平均年龄为72.3岁,女性占49.5%(表1),斑块最大厚度的平均值为3.5mm,18%的参与者颈动脉狭窄超过30%。狭窄程度超过50%的受试者占5.7%,无症状性血管闭塞的受试者占1.3%。最常见的斑块成分是钙化(80.6%),而LRNC和IPH较少见(分别为44.2%和32.2%)。(表2)。在斑块成分共存方面,LRNC合并钙化最为常见(36.2%),3种成分并存的组合最不常见(17.3%)。并且,在中位数为5.1年的脑卒中随访和4.8年的CHD随访中,共有51人发生脑卒中,83人发生CHD。为进一步描述斑块特征与突发脑卒中和CHD的关系,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IPH的存在与脑卒中(危险比
:2.42;95%CI:1.30-4.50)和CHD(HR:1.95;95%CI:1.20-3.14)的发生相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无关(表3),但LRNC或钙化的存在与脑卒中或CHD的发病率无相关性。并且斑块狭窄超过30%与CHD事件相关(HR:1.92;95%CI:1.21-3.06)(表3)。此外,根据斑块成分对卒中和CHD累积发病率的Kaplan-Meier分析表明,IPH患者在脑卒中和CHD的累积发病率都明显更高,但LRNC或钙化在二者中的累积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图1)。

表1.参与者的基线特征

表2.名参与者的颈动脉斑块特征

表3斑块特征与卒中和冠心病的风险

图1中风和冠心病累积发病率的Kaplan-Meier曲线

总之,在这个基于人群的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大样本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斑块内出血与新发的脑卒中和CHD有关,是脑卒中和CHD的独立危险因素。IPH的存在可能比LRNC更容易向斑块破裂方向发展。因此,这些发现提示颈动脉斑块特征检测可能比传统危险因素更好地反映心血管风险的预测,表明IPH有望成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健康人斑块易损性的标志物。专家简介

江文易,广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广州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广州市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己发表两篇中文核心和两篇SCI论文(其中一篇IF:5.)。主要从事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基因组学研究。

吉庆伟,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暨南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广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心血管医师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高血压防治分会委员。主要从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侧重于冠心病的介入诊疗,在心血管危急重症的处理上具有较丰富经验。在CardiovascularResearch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收录学术论文29篇,总影响因子大于分,单篇最高9.,总引用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担任Atherosclerosis、Immunology等多种国际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专家。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

文献来源AtheroscleroticCarotidPlaqueCompositionandIncidentStrokeandCoronaryEvents.JAmCollCardiol,.77(11):p.-.

来源:邕江心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斑块组成与卒中和冠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