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如何相安无事
TUhjnbcbe - 2021/5/13 13:29:00

一、冠心病简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冠心病患者应长期服药治疗。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病因

冠状动脉固定狭窄或微血管阻力增加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糜烂或出血,继发血小板聚集或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急剧加重或闭死,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疾病因素

患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向心性肥胖、川崎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先天性畸形等也可能导致冠心病的风险增加。

2、不良生活习惯和情绪

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饮食,过多的盐摄入导致血压不稳也可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另外,如长期抑郁、沮丧、精神紧张、压力大等,也可以引起本病。

三、以下6种情况多考虑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或者慢性期的冠脉综合征:

1)伴有“稳定性心绞痛症状和/或呼吸困难,疑似冠心病的患者。

2)新发心衰或左心室功能不全,疑似冠心病的患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1年内或近期血运重建(PCI),无症状或症状稳定的患者。

4)初次诊断或血运重建1年以上,无症状或有症状的患者。

5)疑似冠状动脉痉挛,或微血管病变导致的心绞痛患者。

6)筛查时发现,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

四、诱发因素

晨起6~12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急反应增强,心肌收缩力、心率、血压增高,冠状动脉张力增高。

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血脂增高,血粘稠度增高。

吸烟、酗酒、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时,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

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等,致心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注量锐减。

五、冠状动脉疾病怎么预防呢?

尽早采取预防措施不但可以避免或者减缓冠心病的到来,还可以避免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血管死亡。

对一般人来说,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营养均衡、控制体重和适度锻炼是最基本的预防措施。

及早发现和有效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减少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根本措施。

六、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是稳定的吗?

冠心病一旦发生不能治愈,是贯穿一生的慢性疾病过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要命,稳定也只是相对的,不稳定的斑块破裂随时置人于死地。

如果个人生活方式健康,定期复查和遵医嘱治疗,发生紧急情况及时就诊,有效治疗,预后就会好很多,甚至一辈子都不出大问题。如果得了病还胡吃乱喝,胡思乱想,死活还不戒烟的,想不出事都难。

七、对于那些已经是慢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该怎么办?

要综合治疗,要常抓不懈。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是常规,有效的二级预防是预防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键。

其中抗栓治疗和使用他汀是重中之重的防治措施。抗栓治疗作为患病后的二级预防措施,阿司匹林必须长期甚至终身使用。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慢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对于既往有心肌梗死史、缺血事件风险高、致命性出血风险低的患者,建议长期联合使用两种抗血栓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低剂量利伐沙班2.5mg每日两次口服。

所有冠心病患者都应该长期口服他汀类药物,不管基线血脂水平是否升高。慢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该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至1.8mmol/L(70mg/dL)以下或者降低50%以上;极高危或者超高危患者,甚至要降至1.4mmol/L(50mg/dL)以下。

如果单纯他汀治疗血脂不能达标,也就是不能降到70mg/dL以下,应加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仍不达标者,应考虑使用PCSK9抑制剂,一类能增加胆固醇清除的药物。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好比火山喷发,但慢性冠状动脉疾病也不是死火山,很多其实是活火山,处理不好,喷发的风险依然存在。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如何相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