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孙浩楠王卓群于雪芳
日前,于法国巴黎召开的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及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上公布了来自剑桥大学的最新研究结果,研究表明维持较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收缩压(SBP)水平可预防绝大多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本刊特邀医院杨清教授团队解读研究亮点。
研究方法研究纳入英国生物数据库(UKBiobank)年~年登记的名参与者并随访至年,使用LDL-C和SBP的基因风险进行评分,按照每位参与者的基因评分随机分为4组:低SBP组(LDL-C评分≤中位数且SBP评分>中位数)、低LDL-C组(LDL-C评分大于中位数且SBP评分≤中位数)、低LDL-C和SBP组(LDL-C评分>中位数且SBP评分>中位数)和参考组(LDL-C评分≤中位数且SBP评分≤中位数),评估其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图1)。研究的主要终点设置为主要冠状动脉事件(包括冠状动脉相关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在内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设置为主要心血管事件(主要冠状动脉事件或缺血性卒中)。图1.根据遗传风险评分和临床变量为参与者分组研究结果名患者平均年龄为65.2岁(范围:40.4岁~80.0岁),其中,54.1%为女性,名参与者出现首次主要冠状动脉事件。4组间各变量差异见图2.图2.低LDL-C、低SBP和心血管疾病研究参与者的基线特征与参考组相比,低LDL-C组LDL-C降低14.7mg/d,发生首次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OR值为0.73(95%CI:0.70~0.75;P0.);低SBP组SBP降低2.9mmHg,发生首次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OR值为0.82(95%CI:0.79~0.85,P0.);低LDL-C和SBP组LDL-C和SBP分别降低13.9mg/d、3.1mmHg,发生首次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OR值为0.61(95%CI:0.59~0.64,P0.)(图3)。其他终点事件OR值见图4.图3.LDL-C、SBP单独或同时降低都与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相关:LDL-C和SBP与对照组差异的相关性图4.LDL-C和SBP同时降低与各种心血管结果的关系:LDL-C和SBP同时降低与对照组差异的相关性此外,研究者将不同LDL-C和SBP基因评分水平进行组合并分为16组,通过4×4析因分析发现LDL-C与SBP基因评分水平与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呈显著的剂量关系(图5)。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降低38.67mg/dl以上且SBP降低10mmHg以上时,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OR值为0.22(95%CI:0.17~0.26;P0.),心血管死亡的OR值为0.32(95%CI:0.25~0.40;P0.)。图5.LDL-C和SBP同时降低对主要冠状动脉事件风险的剂量依赖关系和meta回归分析研究结论低LDL-C和低SBP水平的终生遗传暴露与较低的心血管风险相关。专家评述作为公认的两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血脂和血压已被多项研究证实能够影响心血管结局,这两者也是各种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重要干预靶点,但终生处于低LDL-C和低血压的暴露状态究竟对心血管疾病造成怎样的影响,目前还仍不明确。显然,最理想的研究方法当然是针对这两项干预因素进行随机对照研究,但实施如此长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非常困难。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Ference教授等巧妙地通过英国生物数据库中40余万名参与者的LDL-C和SBP基因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低LDL-C和低SBP水平与心血管风险的降低呈明显的相关性,并且这种风险的降低随LDL-C和SBP水平的下降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LDL-C降低1mmol/L(38.67mg/dl)且SBP降低10mmHg可将心血管疾病的终生风险降低80%,将心血管死亡的终生风险降低三分之二以上(68%)。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心血管风险的下降不仅来源于LDL-C和SBP的降低幅度,还来源于低水平状态的维持时间:即使是较低的降低幅度,长时间的低水平状态也可以使心血管风险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可推测,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血脂和血压管理能获得良好的收益,即便是仅仅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使血脂和血压水平轻微改善,长时间的坚持仍能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然而,我们也应辩证的看待此项研究结果,不应盲目乐观。首先,本研究是一项观察性研究,不能证明低LDL-C和SB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降低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其次,本研究是根据患者固有的基因水平进行分组分析,而没有将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等措施干预后的实际LDL-C和SBP水平进行分析,这带来两个问题:①是否通过干预手段达到的低LDL-C或SBP水平不能获得相同的效果?②药物等干预手段本身的不良反应是否会带来额外健康风险?最后,该研究采用的终点事件均为心血管风险事件,而安全性终点(如较低的LDL-C水平可能增加的出血风险、较低的SBP水平可能增加的低血压低灌注风险等)并未涉及,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如何也不清楚。本次ESC会议同期公布的血脂指南降低了LDL-C的目标值,近年来各大高血压指南也趋于采用更严格的血压控制策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积极的危险因素干预使患者更多获益。但我们也应该警惕这些干预手段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期待未来的研究能为危险因素干预的“度”带来更多证据。作者简介于雪芳,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第二届青年委员;天津市心脏学会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心脏学会内分泌与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编委。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学院讲师。天津医科大学讲师。主要从事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诊治,主持年天津市卫健委科技基金一项;参与年天津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参与年天津市教委课题一项,发表SCI及核心论文多篇。
孙浩楠,医院研究生在读王卓群,医院心内科医师,医学硕士单位简介医院是天津市医学中心,综合实力国内领先。心血管病学专业历经石毓澍、周金台、石嘉玲、万征、孙跃民等几代科主任不懈努力,学术水平始终居国内前列。现任科主任为杨清。目前学科亚专业完备,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起搏与电生理、肺血管病学、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各亚专业均在国内有较大学术影响。科室目前为卫健委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和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中国房颤中心、中国高血压中心、房颤中心示范基地、心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我怎么这么好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