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1日,中国心血管远程教育学院心衰学院首期“名院查房”栏目开播,第一期的病例由医院带来,同时参与在医院、医院、浙江大医院等。
此例患者在年反复因心衰住院,搭乘地铁和公交都十分困难,但自从年11月以来,患者恢复良好,已可出行旅游。
患者究竟经历了什么?
请大家共同进行回顾。
患者基本资料:患者男性,66岁,主因“咳嗽腹泻伴胸闷3月,加重半月”于年8月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无明确诱因下出现咳嗽,伴有腹泻,水样泻,每日3-4次,不伴有发热、咳痰,病程同期开始出现活动后及夜间胸闷,休息、起坐可有所缓解,不伴有明显浮肿。腹泻症状1周后自行缓解,但胸闷症状持续存在。入院前半月感胸闷症状加重,日常生活明显受限,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作频繁,至外院就诊,提示全心扩大,LVEF25%,伴有大量胸腔积液,给予胸腔穿刺引流、利尿、扩血管等处理后症状有所缓解,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最高/mmHg,近期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血压控制于标准上限。糖尿病病史4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曾有烟酒史,已戒20年。
入院查体:T:36.8℃,P:90bpm,R:20bpm,BP:/85mmHg。颈静脉稍显露,心界向左侧扩大,心律齐,未闻及杂音。两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两下肺呼吸音消失。腹部平软,肝脾未及明显肿大,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双下肢浮肿至踝部。肢体活动正常。
入院检查:三大常规中尿蛋白(+),其余基本正常。生化示:TB/CB:34.1/9.8umol/L,A/G:38/32g/L,ALT/AST:43/49U/L。随机血糖:12.0mmol/L,HbA1C:7.0%。cTnT:0.ng/ml,NT-proBNP:pg/ml,CK-MB:(-)。PT:13.1s,D-dimer:1.20mg/L。CRP13.1mg/L。
入院心电图如下图:
临床诊断:心力衰竭心功能III级,高血压病,II型糖尿病。
患者入院第一天即突发口齿含糊,左侧肢体无力。头颅CT示:脑内多发腔隙性缺血灶。经神经内科会诊后给与溶栓治疗。第二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复查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梗塞伴出血。继续完善相关检查。心脏超声示:1、左房左室内径增大,左室厚度正常,静息状态下整体收缩活动减弱。2、二尖瓣不增厚,轻中度二尖瓣反流。3、右房右室内径正常,右室收缩活动减弱。肺动脉不增宽。轻微三尖瓣反流。第五天,头颅MRI示:右侧丘脑出血(亚急性早期),右侧小脑亚急性梗塞灶。
首次讨论病例分享至此,参与讨论的专家将主要目标集中在引起脑栓塞及心衰的病因。脑栓塞可能是原位血栓或者房颤导致?抑或是在治疗心衰的过程中使用了利尿药物导致了血容量的变化?心衰的原因则考虑心肌炎、高血压心脏病或扩张性心肌病等。各地的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葛均波院士特别强调,希望年轻医师能够从讨论中学习的不仅仅是如何诊断疾病,更重要的是全面系统的去分析资料、回顾诊疗过程中,整体进行考虑。
病例资料补充回顾患者病史,年心影较年明显扩大;冠脉CTA示:LAD近段偏心性狭窄50%,LCX近段软斑块,狭窄25%。心脏MRI示:左房室扩大,左室壁稍薄,左室整体收缩舒张活动减弱,LVEF23.4%,SV33.2ml/m2。心肌信号较均匀,延迟增强示左室下间隔及左室前壁心肌内见小斑片状强化灶。经治疗后,患者出院。但患者未规律随访,多次因心衰加重而入院。
年及年胸片
心脏MRI
年11月17日,患者因再发胸闷气促浮肿3周而再次入院。
入院检查显示:尿蛋白(+),生化示:TB/CB:42.2/14.8umol/L,A/G:38/32g/L,随机血糖:15.2mmol/L,HbA1C:7.4%。cTnT:0.ng/ml,NT-proBNP:pg/ml,CK-MB(-)。心脏超声:1、左房左室内径增大,左室厚度正常,静息状态下整体收缩活动减弱,以前壁、室间隔为主。2、二尖瓣不增厚,中度二尖瓣反流。3、下腔静脉增宽23mm,右房右室内径正常,右室收缩活动尚可(TAPSE=16mm)。肺动脉不增宽。轻微三尖瓣反流。
由于患者平素随访依从性差,并未系统监测血压,因此进行了血压监测。全天平均血压/70mmHg,白天平均血压/73mmHg,夜间平均血压/66mmHg,清晨平均血压/80mmHg,昼夜节律:收缩压消失,舒张压正常。进行睡眠监测显示:重度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重度夜间低氧血症。
对于此例患者,因心衰反复住院,在药物治疗方面还有调整余地。因此开始使用诺欣妥50mgbid治疗,在服用药物5天后,患者病情平稳,各项指标都有所好转,因此继续给与诺欣妥治疗,并将利尿剂减至20mgqd。患者出院时,反复叮嘱患者进行随访,同时进行患者教育,讲解随访的意义,并通过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