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的理论知识
概念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unsthrombosisCVST)是由多种病因所导致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
解剖
颅内静脉窦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乙状窦和?绵窦。
?上矢状窦内流速缓慢、迂曲、回旋,易于形成血栓
?CVT的解剖基础
-无瓣膜,静脉血可以发生逆流
-颅内、外静脉间有丰富的吻合支
-部分颅内静脉堵塞可不出现临床症状
临床特点
发病率
?综合文献,CVST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
?青壮年多见,男/女=1:3。在西方国家,妊娠期和产后期CVT的发生率大约为每万产次1-4例例,妊娠期末3个月和产后前4周风险最高。
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发病,亚急性常见。
主要的临床表现
?进行性无缓解的头痛呕吐最常见;
?眼底乳头水肿等高颅压症状;
?癫痫:常见于上矢状窦血栓或脑表浅静脉血栓;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多由于高颅压或深静脉血栓累及双侧丘脑所致。
病因
感染性血栓形成
头面部、其他部位感染→无静脉瓣膜、丰富吻合支→颅内感染性血栓形成
常继发于面部尤其是眶周、鼻、及面部“危险三?角区”
非感染性血栓形成
1.遗传异常
2.血液动力学异常
?血流淤滞
?高凝状态→血粘度↑→静脉血栓形成
?管壁异常
3.蛋白C和蛋白s缺乏
不同部位的表现
上矢状窦血栓:颅高压症状,意识障碍突出,可伴癫痫发作,出现对侧偏瘫、偏侧麻木。
海绵窦血栓:多继发于眼鼻面部感染,表现眼球突出、眼睑眼眶周围充血水肿,眼底淤血水肿,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散大,面部感觉障碍等。
横窦与乙状窦血栓:多继发于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窦炎,表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不清、同侧眼球外展困难。
大脑皮质静脉血栓:多由静脉窦血栓扩展而来,表现头痛、呕吐、精神异常、部分性癫痫发作、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MRI)为首选,MRV可证实诊断,MRV必须联合MRI看。
脑血管造影(DSA)可直接显示血栓的部位和轮廓,为诊断最可靠的依据。
腰穿
实验室检查
颅内静脉窦病例分析
基本资料
患者范某某,女,47岁,已婚,汉族,主诉:持续性头痛50天伴双眼视力下降1月余。
既往史:27年前曾有“晕厥”病史,具体不详,糖尿病10余年,口服中成药治疗,具体不详,无外伤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及类似病史。
现病史
年12月24日突然出现双颞部阵发性头痛,伴恶心,数天后疼痛范围转至前额部及头顶部,随后头痛逐渐加重并转为持续性全脑胀痛。
年1月7医院,查血小板×/L,血红蛋白70g/L。一直口服去痛片处理,具体治疗不详。
年1月23日突然出现双眼一过性失明,持续约半小时后双眼视力有所恢复,遗留双眼视力下降。
年2月10日头痛加重,伴恶心,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头颅MRV示左侧横窦、乙状窦显影欠佳,略变细,不完整。腰穿初压mmH2O,CSF蛋白mg/L,氯mmol/L,葡萄糖8.03mmol/L,RBC0×/L,WBC2×/L,血小板×/L,血红蛋白81g/L,铁蛋白2.5mg/ml。
年2月15医院,考虑CVST,为求进一步治疗,转至我院治疗。
护理评估
查体:神清,言语流利,双侧视乳头水肿、出血,双侧视网膜局限性脱落,双下肢腱反射弱。
Braden评分23分
跌倒评分2分
自理能力评分分
下肢静脉血栓评分3分
疼痛评分4分
辅助检查
血液化验
脑脊液检测
MRI
头颅增强+灌注扫描(-2-27我院):双侧大脑半球散在少许小缺血点,余颅脑MRI增强+灌注扫描未见病变征象;颅脑静脉MRV未见明确病变征象。
诊断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2型糖尿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桥本甲状腺炎
缺铁性贫血
治疗
?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压,防止脑疝;
?抗凝尽早:给予依诺低肝素钠注射液(克赛)皮下注射,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药物维持3-6个月,遗传性促凝患者考虑长期抗凝;
?合并感染用抗生素;
?激素治疗;
?介入溶栓:早期溶栓治疗可促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但由于风险和技术难度较大,医院。
护理问题
?脑组织灌注量的改变:与患者脑水肿有关。
?头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舒适的改变:与患者头痛呕吐有关。
?有出血风险:服用抗凝药物治疗。
?知识缺乏:对疾病的不了解,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出院指导
?选择清淡饮食、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继续口服抗凝药物3-6个月,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牙龈出血,应定期复查凝血及肝肾功能,避免药物引起*性作用。
?避免从事高空或水下及机器行业作业,以利于安全。
?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保持心情愉快。
?定期复诊,如出现头痛呕吐,肢体麻木,偏瘫,抽搐等症状及时就诊。
附1: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脑血流量的降低,脑缺血甚至死亡。
?脑血流量(CBF)=脑灌注压(CPP)/脑血管阻力(CVR)
?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
?ICP增高→CPP<5.3kpa(40mmHg)→脑血管自动调节失效→脑血流减少
2.脑疝和脑移位。
3.脑水肿:细胞中*性、血管源性和混合性脑水肿。
4.库欣反应:ICP增高接近动脉舒张压时,BP↑,P↓,T↑,R↓,这种生命体征的改变多见于急性颅内压增高,称之为库欣反应。
5.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出血:ICP增高→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呕吐、胃肠出血、溃疡和穿孔等。
6.神经源性肺水肿:5%-10%急性颅内压增高→α肾上腺素神经活性增强→呼吸急促、痰多、大量泡沫状血性痰液。
附2:甘露醇和甘油果糖
1.甘露醇是单糖,在体内不被吸收,代谢上无活性,绝大多数以原形从肾脏排出,是渗透性利尿剂,它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脑组织内水分进入血管内,脑组织体积相对缩小而达到降颅压目的,降颅压速度快。(ml输注时间<30分钟)
2.甘油果糖为高渗性脱水药,为一种复方制剂,与甘露醇相比,本药起效慢,注射后(0.59±)h颅内压开始下降,2h左右达高峰,降颅压可持续(6.03±1.52)h,比甘露醇约长2h。甘油果糖不增加肾脏负担,一般无肾脏损伤,它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还能参与脑代谢提供热量,由于甘油果糖起效慢,紧急需要降颅压的情况难以奏效,但它作用时间长,无反跳现象,可以与甘露醇交替使用。(ml输注时间为1-1.5h)适用于心功能障碍不能耐受快速静脉输注甘露醇。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