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临近,供暖火热。室内外温差大,
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升高。
脑梗、心梗、脑出血、心脏病、中风,
这五大疾病,由于发病快,前期征兆不被重视,急性发病后处理不当,
让很多人留下后遗症,甚至被夺去生命。
如果能够早期发现症状,及时就医,
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注意,
就能减少急性发病的可能性。
而在急性发病时,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救治,也能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急救时间。
高能预警!
以下信息关键时能救你一命!
值得收藏!
脑
梗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
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占本病的40%~60%,后者称为脑栓塞占本病的15%~20%。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
”前期征兆
突然单眼失明或视物不清,在短时间内又迅速缓解,多提示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发作性眩晕、耳鸣,伴有恶心呕吐,走路不稳,提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发作性说话吐字不清,舌头发硬发麻;
发作性半身麻木无力,流口水;
一过性黑朦,一过性意识不清或嗜睡;
突然不能说出物体名称,尿失禁;
突然不能识别颜色或偏盲,记忆力减退;
原有头痛性质改变,由阵发性发作转变为持续性不缓解,头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
上述先兆,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反复发作,甚至逐渐加重。
如果出现先兆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医院就诊,系统地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尽早地作出诊断。
急性发病
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
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
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常见的症状有:
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急救指南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病人应该去掉枕头或者是采取低枕平卧,将头部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如果有呕吐物应该及时的进行清理,避免其吸入呼吸道产生窒息,千万不可以用毛巾等物堵塞口鼻,导致呼吸不畅;
如果患者发病的时候摔到在地,需要立即将其采取平卧位抬到安全的地方,可以将其移至空气流通比较好的地方进行急救,将上半身抬高,保持安静,先检查一下有没有出现外伤,如果出现了外伤需要及时的包扎;
尽量避免移动患者的上身和头部,即使是需要移动也需要保证头部与身体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
如果出现了呼吸停止,需要及时的采取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保养及预防
控制高血压
※临床现已证实,高血压是脑梗最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检查血压,可在医院检查,有高血压者要根据医嘱长期服降压药,控制高血压是防止脑梗塞复发的关键。
监测血糖
※如伴有糖尿病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服用降糖药控制糖尿病。定期检查血糖水平,防止血糖过高,能有效降低脑梗塞复发。
改变生活方式
※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
※病人应该戒烟限酒,降血脂,控体重。吸烟嗜酒对患过脑梗塞的病人是很不利的,必须戒烟限酒;
※饮食应予以清淡、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少食多餐,不可食用动物内脏,动物油类,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多吃蔬菜、水果。
避免诱因
※脑梗的发生都有一些诱因,要避免用力过猛、体位突然改变,过度疲劳;
※避免情绪起伏过大,如精神郁闷、长期压抑、精神激动、过分紧张等;
※切忌暴饮暴食,天气骤变注意防寒保暖;
※保持生活规律,避免生活习惯和环境改变;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利尿等药物,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心
梗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万。
”前期征兆
心肌梗死患者约70%有先兆症状,主要表现为:
既往无心绞痛的患者突然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的患者发作突然明显加重,或无诱因自发发作;
心绞痛性质较以往发生改变、时间延长,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
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或明显心动过缓或过速;
心绞痛发作时伴气短、呼吸困难;
冠心病患者或老年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等情况时都应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上述症状一旦发生,必须认真对待,患者首先应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喷雾吸入硝酸甘油,若不缓解,5分钟后可再含服一片。医院就诊。
急性发病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
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
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少数患者无疼痛
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
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
神志障碍
可见于高龄患者。
全身症状
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
胃肠道症状
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
心律失常
见于75%~95%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易发生,也可在发病数日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
低血压、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压,大面积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大于40%)时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缩压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减少(20ml/h)。
急救指南
拨打急救电话
就地平卧
不论所处环境如何,应立即让病人就地平卧,双脚稍微抬高,切勿用背、抱等方式随意搬动病人,因为任何搬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危及生命。
镇静
如患者自身带有急救药品或家用常备药箱,立即取出硝酸甘油1片(0.5mg)让病人含化,每5分钟可重复使用;但要注意观察血压,勿使血压下降。
也可服用中药,如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并应嚼服阿司匹林毫克,尽量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并安慰患者。必要口服1-2片安定片,使病人镇静下来,减少心肌耗氧量。
吸氧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患者保持温暖和情绪平稳,如有供氧条件,应立即给予吸氧。
心肺复苏术
急救医生到来之前,病人身边不能离开人,以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当明确心脏骤停时,不可将其抱起晃动呼叫,而应立即采用扣击心前区使之复跳的急救措施。
若无效,则立即心肺复苏术,不间断一直坚持到急救医生到来。
保养及预防
心肌梗死后必须做好二级预防,预防心肌梗死再发。
患者应采用合理膳食(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态平衡。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β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及ACEI制剂,控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定期复查。
除上述二级预防所述各项内容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过度劳累
尤其避免搬抬过重的物品。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放松精神
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要能泰然处之。
洗澡时要特别注意
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气候变化时要当心
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或适当防护。
脑
出
血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
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前期征兆
突然感到一侧身体麻木、无力、活动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走路不稳;
与人交谈时突然讲不出话,或吐字含糊不清等;
出现短暂的视物模糊,之后又自行恢复了,或者也可能失明;
突然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
脸部皱纹变了:脑出血发生之后,病变部位是在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它会影响到人身上所有肌肉的功能。脑出血发生后,面部肌肉控制力发生变化,皱纹也可能突然变轻;
吹不成口哨:脑出血的情况下,人的面部可能会瘫痪,此时吹口哨会出现漏风,发不出声音。
这些表现可以短暂地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
一般来说,先兆症状出现后的第一年内,发生脑出血的风险性很高,2个月内发生的风险尤其高。
急性发病
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
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
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眼部症状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
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
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
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急救指南
要保持镇静并立即将患者平卧,赶紧拨打急救电话;
不可随意移动患者身体,以防脑出血加重;
迅速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天冷时注意保暖,天热时注意降温;
如果患者清醒,要尽量安慰患者使其情绪平稳,不要过于躁动;
如果患者昏迷,不要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昏迷者,要将其平卧,头部转向一侧,这样呕吐物就能流出口腔,防止窒息;
患者昏迷并发出强烈鼾声,表示其舌根已经下坠,可用手帕或纱布包住患者舌头,轻轻向外拉出;
如病人有抽搐时,可用两根竹筷缠上软布塞入上下齿之间,以防舌被咬伤;
如果病人倒在厕所、浴池等狭小场所,尽快转移到宽敞的地方;
但移动时动作要轻,不能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以免堵住呼吸道,造成窒息;
从冰箱中取出冰块装在干毛巾或其他袋子里,放在额头上物理降温;
体温降低后,既因血管遇冷时收缩可减少出血量,又可减少脑的耗氧量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
急救禁忌
禁止摇晃和反复搬运:过分地摇动病人的头部,晃动病人的身体会增加颅内出血量,加重脑水肿;
禁止仰面平卧:易呕吐窒息;
禁止按人中穴:会因为这种按压而堵住气道,造成病人窒息。
保养及预防
稳定血压
积极控制高血压必须长期、有效、积极地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必须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高血压,定期检查,确诊后就应坚持服药治疗,以降低及稳定血压,防止反跳及过度波动。
调整情续
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于激动。做到心境平静,减少烦恼,悲喜勿过,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戒烟戒酒
酒和烟都能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加速动脉硬化,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的人,尤应戒烟酒。
饮食调节
饮食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适量瘦肉、鱼、蛋品。
避免劳累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不要过于劳累,超负荷工作可诱发脑出血。
预防便秘
大便燥结,排便用力,不但腹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也同时上升,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溢血。
尽量少蹲便
蹲便时,下肢血管会发生严重屈曲。加上屏气排便,腹内压力增高,可使血压升高,就有可能发生脑血管意外。
防止跌倒
老年人多有脑动脉硬化,血管壁较脆弱。跌倒时可有发生颅内血管破裂的危险。因此,行动宜谨慎小心。
常动左手
日常生活中,尽多用左上肢及左下肢,尤其多用左手,可减轻大脑左半球的负担,又能锻炼大脑的右半球,以加强大脑右半球的协调机能。
多喝水
要维持体内有充足的水液,使血液稀释,保持血容量。平时要养成多饮水的习惯,特别是晚睡前、晨起时,饮1-2杯温开水。
抵御寒冷
寒天血管收缩,血压容易上升,要注意保暖,使身体适应气候变化。
心
脏
病
“心脏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循环系统疾病也称为心血管病,包括上述所有组织器官的疾病,在内科疾病中属于常见病,其中以心脏病最为多见,能显著地影响患者的劳动力。
”前期征兆
耳鸣
根据过往心脏病病例显示,像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等都不同程度出现耳鸣症状。
专家表示,45周岁以上的中年人如果连续或频繁耳鸣时间长达1周,医院检查。
打鼾
有研究人员表示,睡眠时打鼾其实是心脏还处于工作状态,这是心脏病的警报信号。
如果一个人有长期打鼾的症状,那就要多加留意,因为这比不打鼾的人更容易得心脏病和中风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肩痛
很多中老年人都会肩周炎,却不知肩痛也可能是心脏病的征兆。
其实有不少心脏病的患者也有肩痛的症状,特别是左肩或左手臂常出现阵发性的酸痛,这是与血液流动和神经走向有关。
据统计,约有65%的冠心病患者有肩痛的症状,如果中老年人发生肩痛,要特别注意。
胸痛
部分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患者有胸痛的症状,多发于左前胸乳或乳下,通常有几小时或几天的隐痛。
呼吸困难
很多心脏病患者都会有胸闷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尤其在活动后尤为明显,而在夜间卧睡或坐位时减轻。
水肿
心脏病患者由于心脏负荷过重,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所以会出现水肿,这也是心脏病最常见的症状。一旦发现轻微水肿,就要警惕心脏病了。
急性发病
胃痛
与一般的胃病不同,心脏病引起的胃痛很少会出现绞痛和剧痛,压痛也不常有,只是有一种憋闷、胀满的感觉,有时还伴有钝痛、火辣辣的灼热感及恶心欲吐感,还可能出冷汗。
咳嗽
持续咳嗽或者哮喘是心衰的征兆,是肺积水导致的结果。
有时候,心衰患者可有咳血痰现象。
疲劳
尤其是女性,心脏病发作期间可引起经常性的疲劳。
疼痛
心脏病发作时,疼痛可由胸部延伸到肩部、手臂、肘部、背部、颈部、下颌或者腹部。
有时候可能并不会发生胸部疼痛,而是其他部位的疼痛,而且是一过性的。
男性心脏病患者经常是左臂疼痛,女性患者多发生双臂或者肩胛骨疼痛。
恶心或者食欲减退
心脏病发作时可能有消化道症状,心脏病导致的腹部水肿可以干扰食欲。
呼吸急促
呼吸急促可能是心脏病发作或者心衰的征象,有些心脏病患者并不会发生胸闷和胸痛,但是会有呼吸急促症状发生。
心脏病发作时,呼吸急促经常会伴有胸闷,也会在胸部不适前发生。
下颌骨、胸部疼痛
下颌骨两侧疼痛,有时扩散到颈部的一侧或双侧,胸部疼痛,这是最典型的信号。
急救指南
拨打急救电话;
心脏病患者在有发病迹象的时候一定不能让其站立或者走动,要让其静卧床上,进行大口吸气;
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吸氧;
如果是在路上或者旅途中突发心脏病,病人应就地躺下,休息静待急救人员;
千万不可略微好转后就再次行走,这个时候心脏病再次突发的可能性很大;
心脏病患者身上要备有急求药品,如硝酸甘油含片,速效救心丸,消心痛等;
一旦发病,要迅速的让患者含服一到两片,2分钟到5分钟后就能起效;
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情况最为危机,病人因为心跳骤停,呼吸停止,大脑因严重缺氧而很快死亡;
心脏骤停后是前4分钟是关键时间,被称为*金4分钟,在等待急救的同时,要马上给病人进行心脏复苏,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保养及预防
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
※体重增加10%,胆固醇平均增加18.5,心脏病危险增加38%;
※体重增加20%,心脏病危险增加86%;
※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比没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心脏病患病率增加1倍。
戒烟
※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过量吸烟又可使血压下降)、心脏耗氧量增加、血管痉挛、血液流动异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
※这些不良影响,使心脏病发病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而且吸烟还是造成心绞痛发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戒酒
※过量的乙醇摄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缩能力;
※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酗酒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导致心律失常,并影响脂肪代谢,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改善生活环境
※污染严重及噪音强度较大的地方,可能诱发心脏病。
避免拥挤
※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无论是病*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还是冠心病、风心病,都与病*感染有关,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
※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员拥挤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节,以免受到感染。
合理饮食
※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
※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所以,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
※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
适量运动
※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
※维持经常性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但也需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活动量应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状为原则。
规律生活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中
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卒中等。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
在我国,中风的年发病率为~/10万,患病率为/10万,死亡率为60~/10万,依此推算,我国每年中风的新发病例数为~万,现患中风的病人总数~万人,每年死于中风的病人总数近万。
”前期征兆
舌痛
老年人出现无显著缘由的舌痛、麻木、活动不便时,多是微血管的炎症反应,也标明可能与血粘度升高相关。
鼻出血
中老年人鼻出血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波动惹起的,不加防止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因而不能麻木大意。
眩晕
忽然自觉头晕目眩,几秒钟后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医院请医生诊治,防止中风发生。
单眼忽然发黑
一只眼睛忽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好恢复一般,医学上称单眼一次性黑朦,是由于脑缺血惹起视网膜缺血所致,是中风的又一信号。
哈欠不断
哈欠连天,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日趋严峻,血管内径越来越小,惹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
呛咳
少数中风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喝水或进食时偶然呛咳,钻研标明,这种麻木粉可能是中风的前兆。
手指麻木
固然手指麻木不一定会中风,但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且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的中年人,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
说话吐字不清
脑供血不足使掌管人体活动功用的神经失灵,稀有症状之一是忽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但持续时间短,应惹起重视。
缘由不明跌跤
由于脑血管硬化,惹起脑缺血,活动神经失灵,而轻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前兆症状,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嗜睡
据医学观察,大约有75.2%的人在中风前有嗜睡症状,这是出现最早的中风前兆,更有防止意义。
精神状况发生变化
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商衰退,均与脑缺血相关,可能是中风前兆。
急性发病
偏瘫:一侧肢体没有力气,有时表现为没有先兆的跌倒;
偏身感觉障碍:一侧面部或肢体突然麻木,感觉不舒服;
偏盲:双眼的同一侧看不见东西;
失语:说不出话,或听不懂别人或自己说的话,不理解也写不出以前会读,会写的字;
眩晕伴恶心:呕吐,眩晕即看东西天旋地转或觉自身旋转;
复视:看东西成双影;
发音、吞咽困难,说话舌头发笨,饮水呛咳;
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左右摇晃不定,动作不协调。
急救指南
拨打急救电话;
检查一下生命体征情况,如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要马上做心、肺复苏术;
病人意识清楚,可让病人仰卧,头部略向后,以开通气道,不需垫枕头,并要盖上棉毯以保暖;
失去意识的病人,应维持昏睡体位,以保持气道通畅,不要垫枕头;
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所以要保持室温暖和,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
有大小便失禁者,应脱去病人裤子,垫上草纸等;
病人呕吐时,脸朝向一侧,让其吐出,用干净的手帕缠在手指上伸进口内清除呕吐物,以防堵塞气道。装有假牙者,要取出假牙;
未得到医生许可,别让病人进食或饮水;
病人抽搐时,迅速清除病人周围有危险的东西,用手帕包着筷子放入病人口中,以防抽搐发作咬伤舌头。无筷子时也可用手帕卷着,垫在上下牙之间。
急救禁忌
摇晃;
垫高枕头;
前后弯动或捻头部;
头部震动。
保养及预防
中风的预防应分两个层次进行,
即一般预防和重点预防。
一般预防
中风的一般预防主要是针对大众人群,尤其是具有中风危险因素的易患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和积极治疗,以改变生活行为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吸烟者应戒烟或限制吸烟量,饮酒应适量,避免过量饮酒;
饮食成分中应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量,多吃水果、蔬菜、鱼类、豆制品和乳制品;
适量进行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
避免长期的精神紧张状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
这些措施均有助于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
?积极治疗和控制中风的危险因素
中风是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和肥胖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导致脑血管功能损害;
当脑血管功能损害到一定程度,在诱发因素的促使下而发病;
一旦发现自己有与中风相关的危险因素,即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控制。
上述措施是中风预防的基础,可延缓脑血管功能受损的进程,能使中风发病的风险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重点预防
中风的重点预防则是在一般预防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从中风的易患人群中筛选出高危个体,进行重点的干预。
检查脑血管功能,评估中风发病风险;
合理进行药物预防:当脑血管功能受到损害时,除了按专科医师的建议治疗中风相关的疾病外,还应进行药物预防;
按时复查脑血管功能:按上述方法进行中风相关疾病的治疗及重点药物进行预防时,每年应复查脑血管功能1~2次;
对于已经发生过中风的患者,在积极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要预防中风的复发。预防再发的措施与上述预防首发的措施基本相同。
?以上资料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学习
?个人实医院就诊
生活质量取决于身体的健康水平
家人健康是每个人的愿望
希望这篇文章
可以对你和你的家人有所帮助
无
更多精彩扫这里
文化
资讯
热点
前沿
知识
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