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文章长而无聊口腔与全身健康的爱恨情仇
TUhjnbcbe - 2021/4/3 15:26:00

*/摘要:口腔疾病和全身健康的关系,不可小觑。种植技术已开展多年

现在,人们对由于牙根和牙龈发炎而引起的感染的危害性又有了新认识。牙周疾病不仅会破坏牙齿支持组织,造成牙龈红肿、出血、牙齿脱落,还会对全身健康造成威胁,口腔病灶感染能导致和加剧许多全身性疾病,成为病灶感染的微生物不外乎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色或金*色葡萄球菌等。因为牙病有时是没有疼痛感的,所以细菌就可以长期在人体内漫游而不被发现。当某些牙病细菌侵蚀人体器官和关节时,这些细菌还会改变自己的结构,从而使人体免疫力对细菌失去作用。导致或加剧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肺部感染等的发生发展,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这就是说,一颗发炎或者坏死的牙齿有可能造成像网球肘、胸部疼痛、抑郁、风湿病、变态反应甚至不育症之类的疾病。例如:德国牙科医生维尔纳-贝克尔认为将近70%的内科疾病与病牙有关。此外,其他研究表明了牙周病与数种重要的疾病之间的联系,这些病症不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而且也包括卒中、肺炎、骨质疏松和导致自发性早产的产科并发症。

口腔疾病与心脏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大部分是由口腔不洁和感染所引起,其中绝大多数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一、心脏病

口腔与心脏虽然相距遥远,但是许多疾病有着相互联系。口腔疾病可能引发或加重某些心脏病,而有些疾病症状使两者易产生混淆,导致误诊和耽误治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在举行的美国科学年会上提出牙周炎是导致心脏病的原因之一,口腔护理是预防心脏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1.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在一定条件下细菌等病原体侵犯心脏的瓣膜而引起的。心瓣膜受损后会形成赘生物。赘生物脱落会引起器官栓塞等异常表现。过去由于医学水平的限制和疾病表现的多样性,本病经常被误诊而延误治疗。当时还认为细菌是本病唯一的病原,因此称其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后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目前发现,不仅细菌可以引起心内膜炎,其他多种病原体也可以成为心内膜炎的致病因素,所以医学上已经将它正式命名为“感染性心内膜炎”。造成这类心内膜炎的病原体,最常见的是草绿色链球菌。近些年来发现,肠球菌、白色和金*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所占的比例也显著增加。当然从总的发病率来看,仍以细菌导致的心内膜炎为多数,因此防治细菌性疾病是防治心内膜炎发病的重要前提。

口腔中寄居着大量的细菌,其中大部分细菌对人体没有危害,一部分细菌*性很弱,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能致病,这类细菌称条件致病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与口腔感染有关,这是由于二者的致病原极为类似。在某些情况下,拔除病灶牙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症状立即消失。一些牙科治疗过程,如洗牙术和小的口腔手术,被证实能够引起菌血症。当进行拔牙、洁牙等口腔手术时,*力较弱的细菌会通过创面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很快将进入血液中的细菌消灭,不致于使人生病,但对于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的病人,由于瓣膜病变或心脏结构异常而使血流动力学紊乱,异常的血流冲刷造成心内膜损伤,为细菌粘着创造了条件。病原体趁机侵入血液,细菌在已有损害的心脏瓣膜上沉积、滋生繁殖,形成赘生物,进而破溃,细菌再次进入血液,引起机体一系列复杂的异常表现。在老年人,由于瓣膜钙化和心肌纤维化,细菌也容易附着于老化的心内膜上。这些致病力很弱的细菌在心内膜粘着、繁殖,即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尽管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有很大进步,但其预后依然很差,尤其是老年人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其死亡率较高。拔牙后常继发有一时性菌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发作常与拔牙或进行牙科手术有关,时间常在手术后数周或数月,患风湿热或过去有瓣膜损害的病人,拔牙前使用抗生素等预防措施常可阻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发作。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牙科治疗中一种较为少见但具致命性的并发症。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病机理中,菌血症是必然途径,链球菌是这种感染的普通病原菌。细菌性心内膜炎与牙病的主菌都是草绿色链球菌,牙髓腔内与血流内的草绿色链球菌都是相同的。

所以对各种细菌等感染性疾病应进行认真的治疗,控制原发疾病。因此,平时应注意从口腔疾病这类不起眼的小事着手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而对于原有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来说,随时都要警惕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特别是这些病人在行拔牙时,都应当在术前两三天开始注射足量的青霉素、链霉素或其他抗生素,加强菌血症的防治,以免引起心内膜炎发生。

2.风湿性心脏病

已经证实,急性风湿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链球菌感染最多见的部位即是口腔部位等。链球菌感染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可引起急性风湿热。急性风湿热除引起发热、皮疹、皮下结节、关节炎、舞蹈症外,还可累及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炎。反复发生链球菌感染和风湿热或风湿活动使心脏瓣膜增粗、增厚、僵硬、变形,瓣叶间粘连,腱索缩短,最终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这就是所说的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风心病病人易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不但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且寿命也会受影响,病情严重者多在45岁左右夭折。由于应用长效青霉素预防链球菌复发感染和青霉素G治疗咽喉部感染,我国风湿热发病率有所下降,风心病发病率减少。

3.冠心病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预防学教授马克-赫兹伯格提出的试验报告表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的因素通常是高胆固醇、不运动和吸烟。他和他的同事的新发现是"口腔里的链球菌和牙周病原体也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发作。在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的血液里发现了口腔链球菌和牙周病原体。患有严重牙周炎的人等于在口腔内长有9英寸长的慢性伤口。模拟实验证明链球菌和牙周病原体经过伤口进入血管后,会促使产生作用类似与血小板的一种胶状蛋白质,它能促使血液凝固。这种胶状蛋白质依附在血管壁上,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时堵塞血管,造成缺血和供养不足,从而导致心脏病发作。科学家表示,如果最终证明他们的发现是正确的,那么人们就更应当注意口腔卫生。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口腔卫生状况明显差于正常人群。牙周炎病人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20%。50岁以下男性牙周炎病人或无牙者冠心病发病率高出普通人群70%。牙槽骨吸收严重者致死性冠心病和心脏骤停发生率分别是正常人群的2倍和3倍。例如:美国北方Carolina大学牙科学院口腔生态科Beck等()报道了一群已知其口腔健康基准资料的男性,起初均无缺血性心脏病史,发现有牙槽骨吸收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为牙周正常者的14倍,发生中风者为1倍,说明缺血性心脏病、中风与牙周状况(牙槽骨丧失量)显著相关。

美国Harvard牙科学院口腔卫生和流行病科Joshipura等()在美国选出年龄由40至75岁的名健康的男性专业人士(其中58%是牙医)进行了连续6年的监测。在研究开始时诊断无冠心病、癌症或糖尿病,记录天然牙数目和牙周状况。在随后的6年监测中,出现了例致死或不致死的心肌梗死和猝死病例。在这组研究对象中,有牙周病且尚存天然牙不足10颗,与有天然牙25颗或以上者相比,相对危险系数1.67。没有牙周病的研究对象并无出现冠心病迹象。

在小规模牙病研究中,美国北方Carolina大学牙科学院口腔生态科Beck等()发现,中度至严重的牙周炎与冠状动脉增厚以及与CHD的其他早期体征有关。结论提示,牙周病应当被认为是与胆固醇值增高或吸烟等值的CHD危险因素。

美国Warminster口腔药学公司Lessem等()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那些必须通过移植心脏才能挽救生命的终末期的冠心病病人普遍患有牙周炎。研究人员收集了33例接受心脏移植的病例资料,其中16例属于缺血性心脏病,另17例为原发性心脏病。在缺血性心脏病组,94%的病人伴有牙周炎,而全体研究对象中,牙周炎的比例为85%。严重牙周炎的诊断标准是至少4mm的附着丧失。根据这一标准,全组病例患牙周炎的暴露比值比为17.7,其中缺血组47.3,原发组10.2。作者认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牙周炎与冠心病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因此推测牙周炎时,口腔细菌与*素可进入血液系统,引起炎症,加速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导致冠心病恶化,另外还有可能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与此同时,其它相关研究也在试图揭示牙周炎与其它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已经有数据显示,牙周炎病人发生心肌梗塞、中风的暴露比值比分别是1.5-2和3。最后,Greenwell认为,尚无数据显示治疗牙周炎后可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度。因此仍需进行大量工作来明确二者的关系。

老年人易患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病等多种心脏病。同时又患有多种不同的口腔疾病,如龋齿等。当口腔疾病发作时可诱发、加重心脏病。另外,一些口腔疾病易与冠心病相混淆。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心绞痛,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为劳累或情绪激动诱发的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胸痛也是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但疼痛持续的时间较心绞痛长,程度更重。但也有少部分冠心病病人疼痛的部位并不典型,而表现为颈、咽或下颌部疼痛,或者表现为牙痛,因而容易误诊,以致贻误病情。这是由于冠心病心肌缺血时刺激心脏内的植物神经传入纤维末梢,经第8颈脊神经及第1~5胸脊神经的交感神经节,传至大脑产生疼痛感觉。这种疼痛反映在与植物神经进入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所分布的区域,也可放射至颈部、咽部及下颌部和牙齿。例如:有一位68岁的女性病人,因“牙痛”到口腔科看病,医生发现她有3颗龋齿,于是便拔除了一颗病变最严重的龋齿,可是老人的牙痛仍未缓解,第三天医师又将她的第二颗龋齿拔除,直至1周内将3颗龋齿全部拔除,病人的牙痛却没有丝毫减轻。经过如此周折医生始建议她看内科,经过心电图等检查很快就查明老人患的是冠心病心绞痛,经按心绞痛治疗后,病人的“牙痛”很快消失。其实,象这样不典型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并不少见。

4.心律失常

口腔作为机体的门户之一,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牙龈炎和龋齿等感染性病灶非常多见,这些感染病灶除了引起口腔局部的病变,还会引起心律失常,称为病灶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是病灶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病人可能有心跳不规则、心跳过强甚至心脏停跳等不适感觉,有时因主观症状严重而影响工作和休息。这些病人除心电图可发现室性早搏外,超声波等检查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发现。病灶性心律失常并非细菌直接感染心脏所致,而是由于感染灶中细菌*素持续存在,导致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后果。在临床工作中这类心律失常常被医生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如诊断为心肌炎等),使病人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其实这类心律失常并不会对身体产生严重危害。对于病灶性心律失常,首要的治疗不是选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而是彻底治疗口腔中的感染病灶,有时需要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在感染病灶治愈后,心律失常大多随之缓解、消失。

5.心肌梗塞

临床医生在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全身检查时,发现病人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其中最常见的牙病是牙周炎和牙周脓肿。医生们分析认为,牙周炎和牙周脓肿的局部有大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和一些链球菌,这些细菌可以产生内*素并可侵入血液,当血液中的细菌和内*素达到一定水平时,便会引起小的血栓和动脉痉挛,如果心脏的冠状动脉受到累及,便会发生急性心肌梗塞。

心血管专家们认为,急性心肌梗塞与口腔卫生不良是有一定的关系,但其确切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医生建议心血管病病人要注意改善口腔卫生,最好每6个月进行一次牙周洁治。这样就明显减少了口腔中的致病菌,从而防止细菌和*素侵入血液,减少血液方面的异常,达到预防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的目的。已经发生心肌梗塞的病人,也要进行必要的的牙科治疗,特别是治疗牙周炎和牙周脓肿,这样有利于心肌梗塞的治疗和恢复,同时可以预防心肌梗塞的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口腔疾病与心脏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大部分是由口腔不洁和感染所引起,其中绝大多数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因此,要做好口腔护理,平时要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提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一旦发现口腔疾病应及时治疗。因口腔疾病需手术的病人,手术前后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凡风心病、冠心病等心脏病病人需要口腔手术时;术前,应有内科医生参与手术的讨论和术中由内科医生进行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与牙齿和牙龈健康的人相比,患牙周疾病的人肺功能更差。

二、呼吸道疾病

研究人员发现了牙龈疾病和严重的呼吸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调查了名20岁以上的成人,每人都做了肺部和牙齿、牙龈的检查,结果发现了牙齿和肺之间的联系。据HealthWatch报道:新研究发现,嘴里的牙齿和牙龈不好,会影响肺的功能。美国布法罗大学的口腔生物学副教授佛兰克·斯坎纳皮耶科研究表明如果口腔护理不当,细菌在口腔中会越积越多,对那些免疫差的人来说,患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原因是这些本应依附在牙齿上的细菌会进入人的唾液里,再随呼吸进入气管的上部和其他细菌一起对下呼吸道造成感染。

据日本米山武义调查日本人因癌症、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而继发肺炎、支气管炎的死亡率上升,呼吸系统疾病在死亡原因中上升到第三位。而且因肺炎、支气管炎死亡的人群中,65岁以上的老人占95%,所以也可以把肺炎称为老年病。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肺炎,在日本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老年人肺炎中因误咽而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的比例特别高,其原因是老年人脑血管障碍者多,通过CT或MRI常可见到大脑基底结病灶。基底结是生命中枢,主管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这部分出现病变或障碍时,导致吞咽反射、咳嗽反射障碍,不能排除进入气道的异物而引起误吸。以肺炎恢复期老年人为对象,睡前在齿龈上涂上含同位素的糊状物,第2天早晨,做肺扫描发现有同位素吸入的占70%,平素健康的老人有同样误吸的只有10%。就是说老年人肺炎是因夜间睡眠引起的误吸。吸入性肺炎是口腔细菌进入下呼吸道造成的严重后果,减少口腔细菌数是必要的。通过牙齿、口腔的彻底清洗,积极治疗牙周炎,对吸入性肺炎有预防作用。据报道,经3个月的口腔护理,老年人的牙周炎减少到开始时的1/9,咽喉部细菌数也显著减少。给予病人有计划的口腔护理,不明原因发热明显减少。在预防肺炎、呼吸系统感染上,高质量的口腔卫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重度精神、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而且经过口腔护理口臭也显著减轻

1.吸入性肺炎

肺脓疡是由于细菌引起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以吸入性肺炎多见,发生本病诱因据有关资料统计80%是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而这些分泌的大多是来自口腔疾病,最常见是龋齿,次之齿槽脓肿、牙周炎、牙龈炎;小部分也来自扁桃体炎及鼻旁窦炎等。当人熟睡时会厌和咳嗽反射相对减弱,口腔内带细菌的脓性分泌物,齿垢等污染物被吸入肺里,阻塞细支气管,同时细菌在此基础上生长繁殖,当人体的抵抗力或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害时,就产生肺部化脓性炎症,肺组织坏死,肺结构破坏而形成脓疡。肺组织疡发生部位和人体肺脏解剖位置有关,正常人右主支气管径粗而徒直,污染物较容易坠入右肺,所以临床上右肺脓疡比左肺多。此病的治疗主要是全身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氨基醣甙类、头孢菌素类以及四环素族等。同时根据脓疡的位置做体位排痰,对症治疗,补充营养等综合措施。

因此,要建议医院口腔科诊治,以免造成危害。护理方法:①应注意口腔卫生和及早治疗牙病;②饭后漱口,早晚刷牙,最好使用保健牙刷,同时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③清洁口腔食物残渣,清除细菌污染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也是预防吸入性肺脓疡的重要措施。

2.老年性肺炎

日本东京都老人医疗中心的一研究小组,不久前对死亡老年肺炎病人的肺部情况做了专门检查。结果表明,大多数老年人患肺炎,与口腔内的细菌进入气管有关,引起肺炎的病菌与口腔内的细菌基本相同。口腔内的细菌一旦在睡眠时或其它不经意的情况下,和唾液一起进入气管,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殖,便会引发肺炎。该研究小组人员还注意到,因肺部炎症而死亡者大都患有心脏病、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症,或系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的老人。这些人群之所以并发肺炎或支气管炎,据认为与口腔不洁有间接或直接的关系。因为,患有上述病症的老人,机体的免疫力都不同程度地下降,身体各器官的协调出现异常,口腔内的细菌易于引起呼吸系统的严重感染。而作为卧床不起的老人,医院或家中,护理者大都忙忙于照顾其日常饮食、排泄及体表卫生,很少顾及到口腔卫生,这使口腔往往成为种种病菌的密集场所,极易引发肺炎及支气管炎症。

吸入性肺炎有两种类型。

①由于喉头反射迟钝,胃肠道蠕动减慢,食管肌肉松弛导致呕吐后的胃内容被吸入气管。当老年人异物吸入后,呛、咳等上呼吸道保护性反射减弱,吞咽与声门关闭动作常不协调,同时将返流的胃内容吸入气管内,其中混入大量细菌和胃酸,易引起吸入性肺炎。

②口腔内的病原因常在深睡中不知不觉地和唾液、痰液、食物残渣一起吸入气管,引起隐匿性吸入性肺炎。曾对65岁以上肺炎康复后的老人,用同位素涂于他们的齿缝中,夜间同位素慢慢地溶解,第二天肺部摄片,70%的人在肺内可见到同位素,隐性吸入得到了验证。而且这种肺炎发病率高,占吸入性肺炎的80%。

口腔与呼吸系统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日常生活适应力、免疫力逐步下降,口腔的自净能力也随之减弱,由于不良的口腔卫生状况,不洁的假牙,龋洞和齿周间隙的感染,大量吸入可引致慢性肺炎的致病菌在此繁衍。

口腔、咽喉、气管、肺是互相延续的器官,在吞咽反射迟钝的老人,常常会发生口腔的内容物少量吸入气管内,同时也把口腔内常见的厌氧菌和喜欢在咽部定居的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等一起吸入肺内而引发炎症。如营养状况欠佳,免疫功能不全,易发生绿脓杆茵、耐甲氧苯金*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导致疗效下降,抗生素治疗困难,甚至无效。

为此,老年医学专家指出,注意老人的口腔护理,减少口腔内致病菌是预防吸入性肺炎的重要措施。对维护老人机体健康、延长老人生命具有特殊意义。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通过刷牙、漱口等方式保持口腔洁净;若是患有牙病等口腔疾病应及时治愈;若戴有假牙应经常清洗。对于重症及卧床的老人,护士应帮助其进行口腔护理。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美国布法罗大学的口腔生物学副教授佛兰克·斯坎纳皮耶科说,如果口腔护理不当,细菌在口腔中会越积越多,对那些免疫差的人来说,患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原因是,这些本应依附在牙齿上的细菌会进入人的唾液里,再随呼吸进入气管的上部和其他细菌一起对下呼吸道造成感染。斯坎纳皮耶科认为,病人的口腔状况和其他的一些因素有可能会使现有的肺病更加严重,这些因素包括:香烟污染、过敏以及遗传因素。

三、糖尿病

日本科学家发现,血糖值异常、再发展下去将患上糖尿病的临界型糖尿病病人,牙周病发病率比正常人高,这显示牙周病有可能引起糖尿病。

医院口腔预防科斋藤俊行医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福冈县久山町的居民进行血糖值和口腔健康状态调查。年接受检查的居民中血糖值正常者为人,到年他们中间有72人患上了临界型糖尿病。分析表明,在排除掉与血糖值恶化相关的肥胖和运动因素后,临界型糖尿病病人出现中等程度牙周病的比率是正常人的2.1倍,出现严重牙周病的比率为正常人的3.1倍,研究人员由此推断牙周病容易使人患临界型糖尿病。

牙周病主要是由于牙齿之间的有害细菌增殖所致,长期听之任之,牙周病就会不断恶化,有害细菌就会进入血液,妨碍胰岛素发挥控制血糖的作用。重度牙周炎是糖尿病病人血糖增高的危险因素之一。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明显差于无牙周疾病的病人。如果牙周感染得以有效治疗,病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就能恢复正常,其控制血糖所需的胰岛素随之减少,这说明病人的糖代谢得到了改善。

四、胃肠道疾病

胃肠道疾病也涉及到感染灶,已有报告指出,注射链球菌能造成实验性胃溃疡。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胃内的低pH值能起到抗感染作用,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但长期吞食细菌也可导致各种胃肠疾病。

胃溃疡是幽门螺杆菌引起,药物很容易清除肠胃中的幽门螺杆菌,而牙菌斑上的幽门螺杆菌难以清除。此菌的感染源在口腔,口腔卫生差是患胃溃疡的常见病因。年Shames用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了胃和牙菌斑的HP为同一菌株,实验结果表明,人的口腔,尤其以牙菌斑为HP定居的主要部位可经吞咽引起HP在胃中的再感染。

山东海*青岛疗养院口腔科孙海花对青岛、烟台市位老年人胃病和牙周炎的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老年人胃病与牙周炎在发病上的相关性。采取问卷调查和口腔、胃镜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将位老年人分成胃病组和非胃病组,分别统计其牙周炎发病情况。结果表明胃病组人(75.55%),非胃病组人(24.45%);两组牙周炎发病率分别为80.75%、44.63%,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为胃病与牙周炎在发病上密切相关,其机理的研究尚待深入。

医院陈发明对青岛地区年以来对口腔科就诊的ROU病人进行有无上消化道症状和病史的问卷调查,并对有上消化道症状者劝其进行胃镜检查,同时设立健康对照进行对照。结果表明位ROU病人中,有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症状者例(59.39%),有胃炎病史者76例(6.15%),有溃疡史者41例(3.32%),3例(0.02%)为胃癌病人;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病人例接受胃镜检查,其中胃炎例,溃疡病93例,统计结果有上消化道疾病病人共例,占ROU病人的42.96%,与对照组10.58%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ROU与上消化道疾病在发病上密切相关。

解放*第44医院护理部田耘对肝硬化、胃溃疡和多发性骨髓瘤3种内科疾病病人进行口腔pH值检测比较。胃溃疡病人在早餐前的测试结果显示,男性病人口腔pH值水平均高于女性病人,而女性≤40岁者的口腔pH值也高于年龄较大者,结果不同性别胃溃疡病人的口腔酸碱状况有所不同,以女性为高。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致病菌,年首先由沃伦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例的胃黏膜上皮活检标本中分离到,最终确认为胃溃疡、各型胃炎甚至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这是20世纪80年代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为上述多种胃病变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P已被确认是全球最多见的人群感染菌之一,但多数人并无症状,然而长此以往可引起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导致B12缺乏和贫血。年美国研究人员艾夫库报告,在位B12缺乏的病人中,有人被确诊为合并胃HP感染,其中大多数病人为慢性非特异性胃炎,其次为萎缩性胃炎。经进一步检查研究证实,有88人存在含有HP的口腔牙菌斑。据此艾夫库认为,胃HP感染与牙菌斑密不可分,若采用无菌刮匙刮下牙菌斑,并立即进行细菌培训,可获得HP细菌。现已明确胃HP感染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病人存在含有HP的牙菌斑,若不彻底清除牙菌斑,就无法阻止胃黏膜HP的感染。所以,若想治愈胃HP感染,务需清除牙菌斑。

五、脑血管疾病

1.脑梗塞

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70年代和年之间,调查了名成人的牙龈疾病和中风之间的关系。在21年的跟踪调查中,他们发现牙龈疾病与中风之间的确存在着相关关系。原因是牙龈病的细菌进入血管,会形成栓塞。进行研究的牙科医师表示,可能是导致牙周病的細菌,隨著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破坏了脑血管的內壁,或是经由某种未知的途径引起血管栓塞的脑中风。研究人員表示无法断定到底是那一种牙菌与中风有关,这纯粹是一种推论,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两者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目前还不能下定论,不过牙周病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口腔疾病,不管它和中风有无关系,还是要多多注意口腔的健康。牙龈病不仅带来不美观的牙齿和不舒服的感觉,还会显著增加病人中风的危险。

另一项历时12年以4万名中老年男性为对象的跟踪调查研究,分析了脑梗塞的易发性和牙齿数量等的关系表明,研究开始时牙齿数量不足25颗的人群,即使在用年龄等数据进行补充后,与牙齿数量超过25颗的人群相比,仍显示为更易患脑梗塞(CerebralInfarction),前者比例为后者的1.5倍。因此研究小组利用这些条件对数据进行了补充,然后对假设在同等条件时脑梗塞的易发性是否会因牙齿数量而发生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牙齿不足25颗的人群在12年时间里与牙齿在25颗以上的人群相比更易患脑梗塞,前者的比例是后者的1.57倍(95%置信区间:1.24~1.98倍)。患有牙周病的人群中有很多人患有脑梗塞和心肌梗塞,而此次的数据分析则似乎表明,牙齿数量与脑梗塞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存在与牙周病不同的发病原因。此次得到的数据是对由牙科医生、药剂师和兽医等医生以外的男性医疗工作者参加的积极性群组研究(ProspectiveCohortStudy),“PHS(专业健康研究)”的跟踪研究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

在此次研究开始时已经掉了不少牙的人基本上都比牙齿完好的人年龄大。而且有很多人饮酒量大、运动不足而且吸烟。所有这些都被认为容易引起脑梗塞。

但是,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牙周病即患口腔慢性炎症的状态持续时间越长,炎症物质就越会加重血管的动脉梗化,从而就越容易导致脑梗塞和心肌梗塞。当然,如果患有牙周病,牙齿也就容易脱落。但是此次研究尽管也将调查对象分为有牙周病和无牙周病的人并进行了分析,但并没有发现“牙齿数量对脑梗塞的易发性的影响程度”方面的不同。

有意义的是在12年的跟踪调查期间是否有新的牙齿脱落,与脑梗塞的易发性没有关系。这一数据表明,即便牙周病以外的引起牙齿脱落的某种原因容易导致脑梗塞,它也得需要12年以上的漫长岁月。另外,牙齿数量少的人其特点是蔬菜和水果的进食量较低。因此研究小组认为“这一点可能会产生影响”。对于为什么牙齿数量与脑梗塞的易发性有关,如上所述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不想得脑梗塞,就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地护理牙齿。

2.动脉粥样硬化

Elkind报道说,以前的研究表明,牙周病与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现在,他们所报道的是牙周病与颈动脉斑块增厚之间的一种相关性,颈动脉斑块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测定指标,这表明两种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研究人员现已发现,吸烟对进一步证实牙周病与颈动脉斑块增厚之间的联系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混淆因素,因为研究已证实吸烟能引致这两种疾病。

研究人员发现,牙齿已全部脱落组的受试者其颈动脉斑块厚度为0.95mm,介于其他两组之间。Elkind认为,牙周病是牙齿缺失的最常见原因。在调整了人口统计学因素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后,探子的检测浓度与颈动脉斑块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正在北曼哈顿进行卒中研究(NO-MASS)的研究人员已证实牙周疾病与颈动脉斑块增厚之间的相关性。Elkind解释说,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主要是一种炎性反应过程,以损伤内皮开始,并产生一种级联反应,最终以斑块形成而结束。尽管氧化了的低密度蛋白(LDL)胆固醇是识别这种损伤的最佳因素之一,但目前正在研究中的其他可能原因有高半胱氨酸、*素及一些感染因素。牙周病乃是牙龈和牙槽骨的一种常见慢性感染。这种病的发生率很高,在60~64岁的成年人中有20%以上的人患此病,这是因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感染所致。此外,它还与间歇性菌血症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的有关,这表明该疾病与系统性炎症亦有关联。在这项研究中,牙科医生对参加NO-MASS研究的78名未患卒中的受试者进行了检查。随后,这些受试者均接受了颈动脉的复式多普勒成像检查以测定最大斑块的厚度。研究人员应用探子以探查浓度(或探查牙齿与牙龈之间的龈袋浓度)作为检测牙周病范围的方法。检测结果表明,探子检测的浓度中值不足3mm的受试者,其颈动脉的斑块厚度平均为0.74mm;那些探子检测的浓度在3mm以上的受试者,其牙周病的压力较大,颈动脉斑块厚度平均为1.12mm。在调整了人口统计学因素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后,探子的检测浓度与颈动脉斑块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Elking认为,牙周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卒中来说可能是一种可缓和的危险因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牙周科ngebretson等()报道说,以前的研究表明,牙周病与卒中的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现在,他们所报道的是牙周病与颈动脉斑块增厚之间的一种相关性,颈动脉斑块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测定指标,这表明两种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Elking认为,牙周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卒中来说可能是一种可缓和的危险因素。尽管开展有关牙周病致卒中作用的前瞻性研究最值得的,但这些研究必须认真地了解吸烟以及其他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上述这些研究结果是很初步的,还不足以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如用抗生素治疗感染,但研究人员认为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六、妇科问题

1.流产

牙周病也对孕妇及胎儿健康有不良影响。观察发现,患患牙周炎的孕妇,在羊水中可培养出牙周炎的致病菌;此外,美国也发现,有牙周病的女性会生下体重过轻的下一代,其不良影响并不亚于抽烟的危害,甚至于有发生流产或死胎之情况。专家建议,有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等牙周疾病应及早治疗,避免恶化到影响全身健康,若危及到胎儿生命就更划不来。其实,无故流产的孕妇最好查一查口腔,有些流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牙周细菌随血流跑到胎盘,导致早期流产的后果。

2.早产

口腔炎症甚至影响怀孕。美国一所研究机构对早产儿与足月儿进行的对比研究表明,患有严重牙龈疾病的妇女更容易早产。因为引起牙龈疾病的细菌可进入血液,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早产。在死亡婴儿中有2/3是早产儿,其中18%的早产是孕妇牙龈疾病引起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斯蒂芬·沃芬巴尔教授开展的研究结果表明,患牙龈病的孕妇早产比例比一般的妇女高,牙龈发炎严重的孕妇,早产的危险性比正常孕妇高7倍。此外,怀孕的妇女如果有口腔炎症,即使只是牙龈炎,也可能使引发牙龈炎的细菌进入血液,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而引起早产。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曾对早产儿与其母亲口腔疾病的关系进行过调查,他们在一些早产儿体内,发现了与其母亲口腔存在的细菌相对应的抗体,证实有些早产与母亲患有牙周病有关。在工业发达国家,死婴中有2/3是早产造成的,而有18%的早产儿可能与母亲的口腔疾病有关。所以,孕妇早晚和三餐之后用软毛牙刷刷牙,保持孕期口腔卫生,既可洁齿护牙,又是保护胎儿的重要措施之一。试验结果表明,牙龈病对孕妇的影响似乎与吸烟等早已得到确认的危险因素一样有害。沃芬巴克尔认为患牙龈病的孕妇生下的婴儿体重也较轻,患先兆子痫的风险也较高,先兆子痫是一种对母子都有潜在生命危险的疾病。研究表明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自我口腔保健、定期进行牙科检查和产前检查是非常重要。

年OralHealth杂志上的外科综合报告证实了牙周疾病和体重不足早产儿、心脏病及其它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这是第一篇关于这方面内容的报道。美国AlabamaatBirmingham大学牙医学院Jeffcoat()评估了患牙周疾病的母亲和体重不足早产儿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他们治疗怀孕母亲的牙周疾病,观察早产儿是否会减少。重症牙周炎的孕妇早产和生出低体重儿的危险率为牙周正常孕妇的7.5倍,大于吸烟、饮酒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造成早产和低体重儿主要是由于母体的牙周感染干扰了妊娠自动调节的细胞因子和激素所致。

3.先天性疾病

先天性疾病据有关资料分析,母亲牙龈疾病感染胎儿,会使婴儿例患先天性心脏病,还可能影响婴儿大脑发育。增加患患心脑血管病的危险牙龈疾病比较严重的人更容易患患心脏病和中风,尤其是孕妇,患患这些疾病还能增加难产的几率。由此可见,注意口腔护理,坚持早晚刷牙,定期做口腔检查,消除口腔疾病,不仅有利于优生优育,也对妇女自身健康有益。

七、其它疾病

有些报告认为慢性肾小球性肾炎可能是由于口腔病灶内的*素不断作用的结果。清除口腔病灶后不仅可缩短急性期,并能防止肾脏继续受损。与口腔病灶感染有关的主要皮肤疾病是痤疮、脂溢性皮炎、癣、湿疹、中*性皮炎、脓疱病、疥疮、荨麻疹、牛皮癣、玫瑰糠疹等。此外,荨麻疹、多形红斑等,以及长期原因不明的低烧、头痛、口腔、鼻腔自觉有臭味等,也可能与口腔病灶感染有关。关节炎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癫痫发作、神经炎、眼静脉炎、男子不育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都曾有过与口腔病灶感染有关的报告。还有一些疾病也可能与口腔病灶感染有关,尽管这种关系还没有确凿证据,但消除口腔病灶对于这类病人是有益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章长而无聊口腔与全身健康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