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为饮,药食两用。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得荼而解之”。“荼”即古代“茶”字。应用茶叶和茶疗方治病健身、延年益寿,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俗话说:“自古文章风水茶”。茶在中国号称国饮,是世界上任何饮料所不能比拟的。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饮料,茶本身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深深根植于华夏文明的沃土之中,构成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很多老年人红光焕发,思维敏捷,精神矍铄,口无蛀牙,一生不知牙痛为何事,盖得益于长年饮茶之功。古谚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医认为:“医食同源”,唐代大医药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对于茶的防治疾病功能有一句很深刻的总结:“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茶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茶是国际之间交流往来的传统媒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为中国与南亚、西亚、西非等地区重要的贸易通道,如果说茶马古道是中国与地区经济及文化交往的纽带,那么茶则是我们与世界经济及文化共同繁荣的酵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茶文化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发扬和光大,而且走出国门,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注意和重视。从对“回归自然”的崇尚,从茶的养生保健功效看,“茶称霸饮料世界”已是21世纪的必然趋势。现在,全球有60多个产茶国,多个国家消费茶叶,茶叶产量近万吨,贸易量超过万吨,饮茶人口超过20亿,一半人饮茶,饮茶之风盛行世界。我国茶区分布广泛,种类之多、饮茶之盛、茶艺之精,堪称世界之最。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及茶事活动已被世界人民作为保健康乐、社会联谊、净化心灵、传播文化的载体与纽带。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与鲁周公”,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发现茶树和生产茶叶最早的国家。《诗经》:“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至唐代陆羽著《茶经》改荼为茶。《尔雅》名为檟,《唐本草》名为茗。《神农食经》称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茶经》谓“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我国最早茶叶专书。首推唐代陆羽《茶经》,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对茶树的种植,茶叶的功用等等有较详细的记述。《神农食经》中说:“茶叶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三国时代名医华佗也说:“茶久服,益意思“。明代顾元庆所编《茶谱》引述云:“隋文帝病脑痛,僧人告以煮茗作药服之果效。”传说唐朝诗人刘禹锡有一天喝醉了酒,便差人以物换取白居易的“六班茶”以醒酒。宋代诗人苏轼有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同七碗茶”,卢同是以喝茶闻名的唐代文人,苏轼主张只要喝茶,不需要服药。据说东汉末年诸葛亮(孔明)七擒盂获时,士兵多病,后访问该地人民,以树叶冲开水饮服,减少疾病的发生,这种树叶,即现在云南西双版纳的茶树,该地人民称为“孔明树”,当地人民称诸葛亮为“茶祖”’.可见喝茶在古代已甚为盛行,人们对茶叶在药理效应方面,已有一定的认识。
我国古代有关茶防治疾病功效的资料极多,见于茶书、药书(本草)、医书以及经史子集之中。茶的传统医疗功效有24项: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消暑、解*、消食、醒酒、去肥腻、下气、利水、通便、治痢、去痰、祛风解表、坚齿、治心痛、疗疮治瘘、疗肌、益气力、延年益寿、其他。所以,陈藏器称“茶为万病之药”是非常精辟的论断。近代的科学研究又增加了许多茶的医疗效能,例如:减肥(包括健美)、降血脂、防治动脉硬化(包括抗血栓形成)、降血压、强心(包括防治冠心病)、补血(包括升高白细胞)、抗衰老、抗癌(包括抗突变)、降血糖、抑菌消炎、减轻烟*、减轻重金属*、抗辐射等。
为什么茶叶仅此一味就具有如此之多的罕见功效呢?
从中医理论来看,茶,首载于唐代苏敬等撰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列于木部中品:“茗,苦茶。茗,味甘、苦,微寒,无*。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秋(据《证类本草》与《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应作春)采之。苦茶,主下气,消宿食,作饮加茱萸、葱、姜等良”。茶的性味(即四气五味),简而言之就是:“甘、苦,微寒,无*"。甘味多补而苦味多泻,可知茶叶是个攻补兼备的良药。上述功效中,属攻者如清热、清暑、解*、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等;属补者如止渴生津、益气力、延年益寿等。从四气上分析,其性“微寒”,其实也就是“凉”的意思。寒凉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泻火、凉血、消暑、疗疮等功效,这也和茶叶的传统功效基本相符。从升降浮沉方面说,茶叶也是兼备多能的,它的祛风解表、清头目等功效属于升浮;而下气利水、通便等功效属于沉降。从归经(说明药物的作用部位)方面说,由于茶叶对人体有多方面的活性,很难用一两个经络或脏腑来概括,所以明朝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称它入“心、肝、牌、肺、肾五经”。一味而归经遍及于五脏,可见它的治疗范围是分广泛的。茶是无*安全的,所以可以长服、久服。
从现代研究看来,主要与它含有的各种化学物质有关,即“有效成分”,又由于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故称“活性成分”。据程启坤《茶化浅析》总结:茶叶中含有12大类成分,细目数以百计。其中,较重要者如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脂多糖、茶色素、芳香物质、酶等有机化学成分;以及磷、钾、钙、锌、硒、氟等无机成分,这些成分都各具特殊的疗效与活性。其中,要以茶多酚最为复杂,也最为重要。它主要由儿茶素类、*酮类、花青素和酚酸四类物质组成。茶多酚具有明显的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改善毛细血管功能等作用,对于影响中老年人生命和健康最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茶多酚抑制大肠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的发展,对霍乱、伤寒等均有一定的疗效。有消炎解*、抗突变、抗癌、抗辐射等功效。据传,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事件中,凡有长期饮茶习惯的人存活率高,受辐射伤害较轻,因茶叶中的儿茶素和脂多糖有抗辐射的功效,能使某些放射性元素不被吸收而排出体外,甚至当锶90已深入动物的骨髓时,也能把它排除出来,因此,在国外把茶叶称为“超原子时代的高级饮料”.。茶叶所含的氟,能保护牙齿,可以预防龋齿的发生。苏东坡在《茶说》中云:“浓茶漱口,既去烦腻,且苦能坚齿,消蠹”。饮茶还对嗜好烟酒的人,能解除酒情中*和尼古丁沉淀,从尿中排出。
茶叶里含有各种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烟酸,维生素C,維生素P,维生素PP,维生素K等。这些维生素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发挥着特有的生物效应。适当的饮茶,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人体对许多维生素的需要。特别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P,可以增强血管的韧性,防止坏血病。烟酸对保护人体皮肤起着重要的作用。叶酸有利于细胞的分裂繁殖。饮茶不仅给人以芬芳和愉快的感觉。还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
茶叶中富含维生素C,能促进人体脂肪代谢,降低胆固醇,防治人体血脂过高。现在国内外以茶叶为“减肥茶”,在日本誉之为“美容茶”。《本草拾遗》中说:“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可见我国很早就发现茶叶有消肥作用。同时,维生素C对于预防坏血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有一定作用。“亚硝胺”虽然是致癌的物质,但维生素C、茶多酚能控制“二级胺”和亚硝酸盐合成“亚硝胺”。经常喝茶和制茶工人,癌症发病率也比较低。喝茶对急慢性肝炎、各种结石等都有防治作用。
茶叶含有的芦丁(也叫维生素P)和维生素B2。,可预防脑血管出血,作为血管扩张剂,对肺病、胃肠病有防治作用。其中咖啡碱能兴奋、加强大脑皮质感觉中枢的活动,并能直接扩张冠状动脉和肾脏血管,具有扩张血管和利尿的作用。
喝茶还能解除春困。寒冬人体交感神经紧张,盛夏则副交感神经紧张,在春风送暖,鸟语花香环境舒适,精神相应驰松,春天两种神经处于交替时期,就容易引起疲乏而导致“春困”。正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春晓》诗说:“春眠不觉晓”,白居易也有“破睡见茶功”之句。陆游《试茶》诗说:“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香茶挽梦回”。曾巩《尝新茶》说:“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唐顾况《茶赋》也曰:“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可见茶叶的提神作用在古代已有深刻的体会。此外,盛夏季节,人的体温升高,皮肤的扩散不够,一杯热茶,从体内散发的热量,相当于茶热量的五十倍。
茶疗,是中医治疗体系中很特殊的一支,是中医食疗(近代称药膳)中的单独分支,是中医与茶文化的结合产物。
茶疗,广义上来说,包括了三类:
1、单味茶
这个好比是中医上的“一味单方气死名医”,故又称“茶疗单方”。一味茶古今共有功效30多项,为其他中西药物所绝无仅有。
茶叶种类繁多,其功能有提神、消食、利尿等共性方面,也有侧重的方面,如绿茶消炎,解*、降火治痢较强;红茶帮助消化、暖胃止泻之功较佳;乌龙茶介于绿某和红茶之间,具有两种功用,久喝不影响神经,不妨碍胃肠。
除了茶叶以外,茶根与茶子也可用作茶疗。茶子含油量在20%左右,可以榨出油来以供食用,就是茶油;它的淀粉含量比油还高(24%),可以用来酿酒。茶子还可药用,服后会引发呕吐,把痰垢吐出来后咳嗽、气喘也就随之而愈。此外,利用茶子饼粕泡水来洗头、洗衣,在我国古已有之,《本草纲目》即有“茶子捣仁,洗衣去油腻”的记载,这与所含的茶皂素有关。一般认为:用茶子饼水洗头以后,可使头发松软光泽,能止痒、去头屑、除头虱,所以在民间流传较广。
苦茶油与茶子油的用法有以下三种:①产妇产子,因有伤口,前半月建议使用,以取代麻油。②胃寒常饮之,具暖胃与修补之神效。③其油质稳定,不产生致癌因子。
茶树的根,也是很好的药物,过去用它煎汤代茶饮服,可治口唇糜烂;近年各地用它治疗心脏病。
2、茶加药
把茶跟其他中草药或食材配伍在一起组成“复方”。故又称“茶疗复方”。配伍方法,遵循中医开方的君臣佐使原则。
川芍茶调散为茶加药类古方中最重要的方剂,首载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散风邪、止头痛。民间流传的茶加药,多将茶与食品或调味品配伍。常见的有糖茶、姜茶、蜜茶、枣茶、菊茶、莲茶、桂茶、枸杞茶、醋茶、奶茶、酥油茶等。
茶加药的临床应用:
1.治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胃脘胀痛、腹痛腹泻:用茶叶9克,水一杯先煮开,加酱油半茶杯(约30毫升)再煮开,顿服,每日二至三次。
2.治气虚头痛:用春茶末,调成膏。置瓦盏内复转,以巴豆四十粒,作二次烧润熏之,晒干,研细末,每服三克,再入好茶末,食后放服立效。此为《医方大成》方。
3.治泄泻:茶叶,醋酌量煎服可止。
又:治久泻不止:茶叶15克,炮姜3克,食盐3克,粳米30克,水煎服。
4.治风痰癫疾:茶芽、栀子各30克,煎浓汁一碗服,良久探吐之。
5.治霍乱烦闷:茶末3克,煎水调干姜末3克,服之即安:
6.治细菌性痢疾:鲜苦瓜挖去子,将茶叶装在苦瓜里阴干,三年后,每次15克,冲开水服。
又:以绿茶研成细求,水泛为丸,每服6克,一日三次,连服七天为一疗程。大多数一个疗程可愈。如肠粘膜大片糜烂或有溃疡存在者,加服三天
又:下利赤白,脐腹作痛,里急后重,酒*及一切下血:细茶叶研末,配“百药煎”烧存性等分,米汤送下,每服6克,一日二次.:
7.治积年痿(如骨结核,淋巴结核有瘘管):苦茶、蜈蚣并炙,捣末敷之。
8.带状疱疹:老茶树叶研末,以浓茶计调涂,一日二至三次。
9.痛经不孕:茶树根15克,小茴香15克,凌霄花根30克。于月经来时,将前二味药同适量*酒隔水炖二至三小时,去渣加红糖和服。月经净后第二天,将后一味药炖老母鸡,加少许米酒和盐服食,每月一次,连服三个月。;
3、代茶
这个里头没有茶叶,只是用其他中药“如造茶法”、“一依煎茶”法饮服。代茶疗法,实际上并没有茶,只是采用饮茶形式而已,故叫“非茶之茶”。其实,代茶疗法古代早已有之,在唐代名医王焘所著《外台秘要》中,已有“代茶”之词。宋代的记载就更多了,如《太平圣惠方》。又据宋代文献《梦粱录》的描述,当时在茶馆中兼卖缩脾饮,即以乌梅、砂仁等煎汤代茶,略似今日的酸梅汤。非茶之茶,虽然不用茶树叶子制作的,但自古以来与饮茶密切相关不可偏废,广义上也属于茶家族的成员。代茶,视所用药物质量而可用开水泡饮(较宜于质地轻松者)或略煎(宜于质地较坚厚者)。
代茶的汤,自然属于中医药中汤与饮之类,但又略有不同。一是从药材看,多质地较松者;二是泡饮为主,即使煎服也是略煎取其淡汁;三是一般服用量较大,不分头汁、二汁,而是不计时的频饮;四是可加适量调味品,口感略好,比汤药好喝。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品种,均可用作代茶,比如:绞股蓝、金银花、苦荞麦、人参、灵芝、石斛、枸杞、龙眼肉、肉桂、肉豆蔻、红枣、老姜等,用起来都是安全有效的,野生的喝起来更是妙不可言,铁皮石斛更是被称为仙草。
有“南方人参”之称的绞股蓝,又叫七叶胆,其味苦、微甘、性凉,在民间被称为神奇的“不老长寿药草”。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一致表明,其主要成分为绞股蓝苷,与人参皂甙的化学结构相近,所以有第二人参的美称。经过多种实验证实,它具有许多有益人体的作用。例如:增强细胞活力,延长细胞寿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增强体力,增进食欲,防治心血管疾病、清热解*、消除炎症、延缓衰老、防止癌变,提高免疫力、降低激素类药物副作用等诸多功效。每年5~8月是绞股蓝的收割期,收割时,将茎叶一起割下,洗净晾干后切成5厘米左右段状茎叶,依照制烘青绿茶方法加工,经杀青、揉捻、解块、烘干或炒干,再精制整形,包制成袋泡茶形式。因其加工工艺与青绿茶相似,所以常被称为绿茶型绞股蓝茶。
绞股蓝茶饮用简单:取5~10克绞股蓝,用滚开水冲泡,焖约十分钟后即可,可反复冲泡,直至无味;据个人喜好可酌加冰糖或蜂蜜饮用;但要发挥绞股蓝茶的最大药效,所以饮用时需注意:一是用温度高的水,能使茶里的有效成分很快的稀释出来;二是不要倒掉第一次泡茶的水,绞股蓝茶最好的成分就在第一泡里;三要尽量泡光茶中的有效成分再舍弃,泡剩的茶包煮茶叶蛋吃很好。我自己配制的百花凤凰三高茶里面就含有绞股蓝,泡饮方法与绞股蓝茶相同,具有补中益气、延年益寿、护肝排*、抗癌、降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作用。
金银花又称忍冬花。主要有白金银花、*金银花和红金银花,按香气以白金银花最佳。金银花初开时为纯白色,翌日变为*色,香气逐渐散失。每年的5~7月是金银花的采摘期,鲜金银花采回后应及时捡去杂叶、梗、蒂,如是雨水过后采摘应除去表面雨水,及时付窨。家庭中也可以直接将金银花的花、茎晒干后泡茶饮用。
金银花名的最早出处见于宋代《履岩本草》,下卷载有“鹭鸶藤,性温无*,治筋骨疼痛,名金银花。”,“金银花”一名为后世延用。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对其就有一定的认识。公元五世纪,人们开始用其茎叶入药。
相传楚国三闾大夫屈原,被流放时途经湖南溆浦,身染瘟疫,昏迷不起。当地山民敬佩三闾大夫。不畏艰险,从高山采来金银花,佐以另外几种药草,为其煎汤灌服。屈原不到半小个时辰即悠悠醒转,得以继续吟诗作赋,写完《九章》全部篇章。并在《九章?涉江》中留下了“入溆浦余徊分,迷不知吾所如”的诗句,流传千古人间。
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金银花气芳而味甘,开胃宽中,消火,以之代茶,尤能散暑。”金银花冲以代茶,汤色翠绿透亮,闻之气味芬芳,饮之心舒肺爽,是防暑降温饮料中的佳品。记载慈禧太后生活琐事的《御香缥缈录》一书中,还有对金银花滋润皮肤,修复皮肤细胞、收紧皮肤松弛、返老还童的描述:“慈禧太后将安息前半小时的光景,是用于保养皮肤。将那些鸡子清,用香皂和清水洗去以后,接着便得搽上一种金银花蒸馏液。”这些液汁是富于收敛皮肤的收紧性的,它能使太后脸上,被鸡蛋清绷得很紧的部分皮肤重新松驰滋润,又能使那些脸上的皱纹不再,伸长或扩大加深,美容保健功效神奇无比,立竿见影。
在医学临床应用上,金银花及其藤,可主治风湿感冒、咽喉肿痛、肺炎、痢疾、丹*、湿病发热、关节疼痛、荨麻疹、腮腺炎等多种病症。
从中国茶文化的角度看,关于金银花茶也有许多美好的传说和有趣的故事。
相传,汉王刘秀兵败密县,天气炎热,人困马乏,败兵个个干渴难耐东倒西歪。当地居民用特产金银花冲茶献于刘秀将士,汉王接茶直觉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又见杯中颗颗花蕾排列整齐,垂而不倒,感叹不已,举杯对众将士说:“幼嫩花蕾受沸水之冲沏,尚能依然直立,而我众将士连花蕾也不如吗?”话后,每人饮金银花茶一口,顿时闷热困乏全消,精神焕发,将士情绪高昂,从此*威大震,转败为胜。又据德龄女士著《清宫二年记》记载:慈禧太后最爱饮用金银花茶,并用金杯玉碗盛放,常赐予她的稀客和臣下品尝。由此可见,这金银花茶的确是个宝贝,连帝王将相都喜爱有加。
从中国茶文化的角度看,饮用金银花茶也有许多的讲究。首先,从选料上来说要采摘那些由青变白尚未开花的花针;从采摘时间上来说,最好是早上九点之前采摘,因为这时的金银花香气最浓,且容易保持花色;采下来的花要及时干燥,采用自然晾晒或者机械烘烤都可以,但是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花的颜色,这样冲的茶才好看,好喝。制干后的金银花、要进行炒制才可以饮用。正宗的做法是用铁锅加木头火小火炒制,这样才能最大的发挥金银花的香气,加工好的金银花茶就可以饮用了。当然这品茶也是有学问的。取金银花茶二三克入杯,用初沸开水稍凉至90℃左右冲泡,随即加上杯盖,以防香气散失,冲泡3分钟后,揭开杯盖一侧,鼻闻汤中氤氲上升的香气,顿觉芬芳扑鼻而来,精神为之一振,“香于九畹芳兰气",“草木英华信有神”。小口细细品尝,如此三口方能品出味道。
金银花可以直接用水冲泡,制成金银花茶饮用。将金银花的鲜花晒干或按照制绿茶的方法制成金银花茶,冲泡后茶的汤色呈翠绿透亮,匀和,入口鲜浓,具有幽雅的芳香。金银花茶饮料是非常好的保健饮品,尤其在炎热的夏天饮用效果更好。金银花对儿童、青年,老人的日常保健功效较大。中老年人经常饮用金银花茶,能够达到活血化瘀、坚齿、止渴、开胃宽中、明目、益思、除痰利尿、排*素、降血压、降血脂、保护心血管的目的,同时对于眼部疾病、慢性肝炎、糖尿病、冠心病等有辅助治疗的作用。青年人经常饮用金银花茶,对于保持体力、提高精力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儿童经常饮用金银花茶,能够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流脑等疾病,同时也不会出痱子,不烂嘴,不生疖子。我个人也很喜欢金银花,如果说人间有种香味可以沁人心脾,非金银花莫属。我把金银花为君药,配伍它药制成百花凤凰咽炎茶,对咽喉肿痛和咽喉炎有不错的疗效,急性的咽炎,泡饮此茶,三、两日即愈。
金银花具有极强的解*功效,例如:当食用了有*的蘑菇后,咀嚼咽下适量的干净的金银花茎叶,即可解除蘑菇的*性。除此之外,金银花对有机或无机*物造成的危害也能解除,比如:农药的有机磷。
金银花在养殖业中也有较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环境(40℃以上)下生活的动物的高温死亡率达50%以上,然而,服用金银花后,动物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死亡率仅为6%。
目前,很多理论认为细胞质氧化与人体衰老的关系非常密切。而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具有抗物质氧化的功能,因此,常饮用金银花茶能够延缓衰老,同时,绿原酸自身的生物活性能够有效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金银花中还含有木犀草素,木犀草素是一种很具有代表性的天然*酮,在植物界分布较广。木犀草素在临床上具有止咳、祛痰及消炎等作用,在体内具有抗菌、抗病*及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等作用。
苦荞麦是一种药食两用粮食珍品,是当今世界上集营养、保健、医疗于一体的天然保健食品之一。《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性味苦、平、寒,“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练五脏滓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现代研究表明,苦荞麦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大米、小麦和玉米,并含有其它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叶绿素和芦丁(维生素P)。苦荞麦含有较丰富生物类*酮,生物类*酮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和抗癌等生理功能,并能保护正常细胞免受致癌物质侵害。在苦荞麦*酮中占有相当大比例的芦丁(又称维生素P),能够促进Vc在体内积蓄,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活性,减少血管通透性,对脑微血管和维持眼循环具有良好作用。现代医学证明,苦荞麦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尿糖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作用,对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病人都有辅助疗效作用,是一种适于糖尿病患者食疗、又无副作用食品。我将苦荞麦用于消食化积,配伍其他药食,制成百花凤凰消食茶,健脾开胃,解胀消食,解*消肿,去小儿疳积,小朋友喝此茶后,不思食变成狼吞虎咽,脸色蜡*也逐渐变得有血色。,
前面说的都是从身体上,茶对人体的保健治疗作用。其实,饮茶还可以让人修心养性。
陆羽《茶经》中典型反映了中国茶道思想,儒家道德理念明显渗透其中。“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其中“精行俭德”四字突出地表现了陆羽的茶道观。
陆羽讲的煮茶用的风炉的形制也是符合道,是《易经》里的水风井卦。饮茶之为艺、为道,体现了中庸的法则,中和的审美观,宽柔的襟怀,忠恕的茶心,礼敬、人道、养气、内省的儒家思想。唐宋以来文人还将茶表现于诗词书画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寄怀大自然,超脱身心,在优美的林壑幽泉之间饮茶,境界与情调互映互发,茶心、茶情与大自然直接交流沟通,精神得以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寄托,情感得以最大限度地释放。与自然万物为侣,与天地同化而神游,正是茶人文士及艺术家的理想之境。
道家思想清静无为,超脱避世,茶对道家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卢仝所唱“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此境真是妙不可言,杯水见道也。
南朝齐梁时代的著名人物陶弘景,其人饱学,卓有识见,以隐士自居,精通书法,又是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本人充满道家思想,其对当时*治阶层的影响力,人称“山中宰相”。从他传世的众多医学著作中,如《本草经集注)、《陶民验方》、《药总诀》等,可以看出他对饮茶药理作用的阐发,这里面也一定积累了他平日对饮茶的观察、分析以及生活经验。
唐代著名女道士李治,也是一个茶人。其本身精于琴艺,擅长格律诗,同时又与当时的儒士、名僧以及茶人联系密切,诗歌唱酬。其中她与茶圣陆羽的交往,写诗赠答,尤为茶史佳话。
茶禅一味,本是宋代禅僧圆悟克勤手书赠送来华学佛的日本弟子的四字真诀。此四字可以看作是茶与佛的精辟概括,曾被广为传诵。所谓“茶禅一味”,也无非是强调茶道与禅学在精神上有深层的相通,体悟方式可以相互借鉴。佛门与茶的佳话很多,据《五灯会元》载,儒士陆希声曾拜谒仰山慧寂禅师,“师乃门迎。公才入门,便问‘三门俱开,从何门入?’(客)日‘从信门入’。……又问‘和尚还持戒否?’师曰‘不持戒’,日‘还坐禅否?’师日‘不坐禅’。坐良久,师曰‘听老僧一偈:滔滔不持戒,兀元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镬头边’”。这里把吃茶与悟禅直接关联起来,重在了悟,不存芥蒂。甚至以酽茶三两碗来代替持戒和坐禅,其旨是在借饮茶来明示客人“日常生活即道”,参悟在心,圆通在意,原不必执泥于种种表象。诗僧皎然也有“三饮便得道”,“茶道全尔真”的诗句,非常注重对境界的体验过程,内心默会的功夫,亦即禅宗所主张的“自心是佛”的道理。“静心”、“自悟”与饮茶的精神默化十分相通,在深层上,可以说茶性与佛理有“万法同宗”、“一脉相承"之妙契。
茶,给人健康,予人理智,都市忙碌客,偷得浮生半日闲,便去品茶。茶有禅味,将人生一切起伏跌宕悲喜哀愁,泡进杯中,继而漾起的是一份谦和淡定。茶亦禅亦道,常饮茶者,由于长年沉浸在明窗净几、风日晴和、轻阴微雨、茂林修竹、荷亭避暑、清幽寺观的环境中,神清气爽、心平气和地神领茶的滋味,所以,他的心是清净、闲适、平淡的,他的思维如琉璃般绚丽、清澈、透明。*庭坚的词作《品令茶词》,便是最好的体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
隽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百花凤凰(uang)
.12.31.
按:陆羽《茶经》原文图片采自国普兄,在此谢过,并祝大家元旦快乐!
百花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