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微创治疗
TUhjnbcbe - 2021/3/3 4:01:00

1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ASO)是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是危险因素带来的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主要累及腹主动脉远端以及髂股动脉、N动脉,病变后期可以引起N动脉远段的主干动脉的病变。所累及的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下肢不同平面的慢性缺血改变,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导致缺血肢体的坏疽、坏死而自行脱落或需要截肢(趾)治疗。

2

临床上以间隙性跛行为其早期症状,肢体远侧端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后期出现静息痛,皮温明显降低、色泽发绀、甚至肢体的坏疽和久治不愈的溃疡。

3

临床检查可以通过视诊、触诊初步了解皮肤色泽及温度的改变、测量ABI(踝臂指数)大致了解远段血管情况。影像学检查主要是下肢动脉CTA即通过静脉快速注射一定量的造影剂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行下肢动脉的CT扫描,通过计算机技术重组血管图像,获得三维立体的效果,对于了解患者病变血管的全貌、诊断分级(TASCII)、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长期以来对于早期症状轻微的患者常采用药物治疗,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可能在短期内暂时缓解症状。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只能采用传统外科手术即内膜剥脱及血管搭桥术。这些方法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期较长,替代血管两端的流入道、流出道要求通畅,血管吻合口有再狭窄的可能。近年来介入微创治疗技术发展很快,它是在大型X线设备-DSA的导向下,利用专用导管、导丝等技术,扩张或再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一种崭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5

它无需外科手术切口,只需选择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插管,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行患侧肢体的DSA动脉造影,在明确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具体病变段血管后,再在DSA导引下,利用各种导管、导丝及球囊技术对闭塞段血管进行开通术,对狭窄段血管进行扩张术,最终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在病变段血管内放置金属血管支架等,术后辅以药物治疗,以期达到相对的长期通畅率,改善肢体的血供,改善症状,避免或/和减少截肢(趾)的可能或降低截肢的平面,提高生活质量。

6

整个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中患者完全清醒、无痛苦,可以和手术医生进行语言交流,手术创口只有3mm左右,无需缝合,只要局部加压包扎即可,一般情况下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若无特殊情况,术后三四天就可以出院。因此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微创治疗的好处在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但是,介入微创治疗并不适合每一位ASO的患者,也必须具备一定的适应症,需要通过术前的一些检查来评估,而且血管内支架同样也存在内膜过度增生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甚至闭塞的可能。

7

术后规范的药物治疗能降低这种风险,而且即使发生再次狭窄、闭塞,仍还可以通过介入微创的方法再次开通,体现出介入微创治疗的可重复性。临床上还可以介入微创治疗和传统外科手术的联合运用,即目前所谓的“杂交手术”来治疗ASO,对于病情较重、难度较大的手术患者,还需要介入科、血管外科及麻醉科等多个相关科室的共同配合,完成ASO的诊治。

END

文章

转自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图片

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微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