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霏常道第2期明日开播冠脉血管功能检
TUhjnbcbe - 2021/1/31 6:18:00

据文献报道,临床上近1/2的胸痛患者不存在造影可见的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冠脉造影只能检测到5%的冠脉血管树,其余95%的冠脉微循环不可见,而这些不可见的冠脉微血管却是主要的阻力血管床和心肌代谢场所。

研究发现,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是导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目前冠心病防治的新焦点,其与冠心病的关联已经引起全球多个指南的重视。针对不同类型的微循环障碍进行对应的个体化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但目前临床上对于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认识和冠脉功能学诊断的应用仍严重不足。

本期栏目特邀医院单培仁教授、医院汪宇鹏教授、首都医科医院翟光耀教授和哈尔滨医院曹阳教授,结合ESC最新冠脉微循环障碍专家共识对相关热点话题进行全新解读。

专家简介

单培仁

医学博士,温州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温州市心血管青年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冠脉介入学组成员。-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医院和心血管研究基金会进修学习一年,擅长血管内影像学和功能学指导下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十余篇。主持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省自然基金课题。

汪宇鹏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现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助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临床研究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国际交流学组委员。专业特长:冠心病及介入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常见疾病的诊治。参与编写《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修订版)》、《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中国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参与编译多部专著,参与国家(十三五)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专项“冠心病血栓事件预测及优化干预技术研究”的子课题“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首都特色基金“北京地区心脏骤停患者复苏骨髓腔输液应用现状调查及骨髓腔输液标准流程的开发和应用”等,担任CCI杂志中文版编委。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翟光耀

首都医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本硕博连读,26岁取得医学博士学位,30岁晋升全国最年轻的高级职称专家之一。社会兼职包括: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受邀担任中国心脏大会CHC、左主干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峰会CBS等学术会议主席团成员,任《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专家及《中国继续医学教育》、《中国医药科学》等杂志编委。年公派至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院UCSFMedicalCenter交流访问。长期从事冠心病复杂疑难病变的微创介入治疗,累计完成冠脉造影、冠脉腔内影像学检查、冠脉功能学检查及包括冠脉旋磨术、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等预处理技术的冠脉介入治疗数千余例,在国内该领域青年专家中个人完成手术量及技术经验比较突出。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医管局扬帆计划等多项课题。

曹阳

医学博士后。哈尔滨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黑龙江省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分会委员,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黑龙江省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EHJ中文版青年编委,CIT工作组成员,美国心脏病介入学会FSCAI会员,ACC国际准会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脏中心CRF访问学者,德国柏林UKB医院心脏中心访问学者。擅长IVUS,OCT,FFR等冠脉急症、CTO病变介入治疗及腔内影像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血管内超声》担任编委。发表文章总SCI点数超25。

本期最新热话:

非阻塞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INOCA)的原因?分类?

什么是微血管性心绞痛?有哪些分类?与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特点有何区别?对预后的影响?

冠脉血管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冠脉血管功能检测方法有哪些?各自特点?

什么情况需要做冠脉血管功能检测(适应证)?

如何做冠脉血管功能检测?规范化流程是什么?阳性诊断标准?

冠脉血管功能检测的操作技巧,如何减少误差,如何避免并发症?

MVA、VSA药物治疗及预防

未来研究方向

直播信息

直播平台:丁香播咖

直播时间:9.23日(明日)12:30-13:30

直播入口:

1
查看完整版本: 霏常道第2期明日开播冠脉血管功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