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心指南ESC指南重点解读之
TUhjnbcbe - 2021/1/30 14:08:00
北京雀斑公立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来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了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新指南刷新了年发布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治疗指南》,提出了CCS的概念,更新了我们以往对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固有理念,反映了目前我们对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更深入认识。本刊常务编委、首都医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新春教授对新指南作出了解读。

CCS的新概念

强调既往所谓的“稳定型心绞痛”或者“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绝对不一定就是“稳定性的”,根据临床表现将冠心病分为ACS、CCS更加简单,且更能准确地涵盖疾病的不同阶段。CCS患者人群未来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差异,且随时间动态变化,恰当的二级预防和成功的血运重建可降低这一风险。

新指南提出可疑或者确诊的CCS包括以下六种最常见的临床情况:

①可疑冠状动脉疾病伴有稳定的心绞痛症状和(或)呼吸困难症状;

②具有新发的心衰或左心室功能不全,且可疑为冠状动脉疾病;

③于ACS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1年内,无症状或症状稳定;

④初次诊断或血运重建后超过1年,有或无症状;

⑤可疑因血管痉挛或微血管病变而有心绞痛症状;

⑥因体检或筛查发现的无症状患者。

新指南强调,要根据发生CCS的可能性,选择应用无创或有创评估手段。

★对于单纯临床评估不能除外CAD的有症状患者,建议进行非侵入性影像学功能学评价或CTCA作为初始检查手段(Ⅰ类推荐)。

★应用其他无创检查不能确诊时,应用CTCA替代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Ⅱa推荐)。

★对于冠状动脉严重钙化、心律失常、过度肥胖或不能屏气配合等原因影响影像质量的患者不建议应用CTCA(Ⅲ类推荐)。

CCS指南提出了冠心病全程管理的理念

即把冠心病的病程分为三个时期,即临床前期、近期诊疗期和长程诊疗期,并将PCI后1年之内定义为近期诊疗期,ACS发病1年之后定义为长程诊疗期。

抗栓治疗的新推荐

结合近年的循证证据提出了长期双联抗栓的策略,且NOAC地位提升,合并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推荐更加明确。

长期抗栓策略:

★对于出血风险低危而缺血风险高危的患者,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其他抗栓药物(包括替格瑞洛在内的第二种抗栓药物)作为长期二级预防治疗(Ⅱa推荐)。

合并房颤CCS患者的抗栓:

★优先选择NOAC而非维生素K拮抗剂(VKA)(Ⅰ类推荐);

★建议血栓栓塞事件高危的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男性≥2分,女性≥3分)长期口服抗凝药物(Ⅰ类推荐)。

详细请见内文。

关于其他药物治疗

★建议将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作为控制心肌缺血的一线用药(Ⅱa),降低了长效硝酸酯类的地位;

★胃肠道出血高危的患者在应用阿司匹林单联治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NOAC单联治疗时,建议合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Ⅰ类推荐);

★对于极高危个体的调脂治疗,提出了目标LDL-C1.4mmol/L的概念(Ⅰ类推荐),应用最大可耐受剂量他汀仍未达标的患者联合应用依折麦布(Ⅰ/B)甚至PCSK9抑制剂(Ⅰ/A);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等)或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等)(Ⅰ类推荐)。

CCS指南的颁布,抛弃了“稳定”这一概念,提出了冠心病全程管理的理念,强调了CTCA在非侵入诊断中的价值,提出了对高缺血风险患者长期双联抗栓的重要性,提升了NOAC以及新型调脂与降糖药物的地位,这些都反映了目前我们对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深入认识,在以后冠心病诊断与治疗历程上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杨新春,张大鹏.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概念和要点及意义.中国心血管病研究,,17(10):-.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指南ESC指南重点解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