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ESCNSTEACS指南解
TUhjnbcbe - 2021/1/17 17:44:00
心肌梗死(MI)后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规的做法,然而,指南建议对此的建议略有不同。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强烈推荐,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所有ST段抬高性心梗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I类适应证),相比之下,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仅强烈推荐左心室功能不全(I类适应证)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但建议其他所有ST段抬高性MI(IIa类适应证)患者可考虑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这些指南建议的循证医学证据都是来自溶栓为主导治疗的时代,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可改善MI患者的死亡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支架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策略,因此β受体阻滞剂是否仍能提供如此大的获益尚不明确。

研究设计及结果

一项研究分析了年1月至年6月,例接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BB)的情况,比较了30天内服用BB的患者与未没有服用BB的患者,以评估BB在PCI术后的使用情况及其与死亡率的关系。该研究的观察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平均随访5.3±3.5年。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了不同左室射血分数亚组患者(LVEF35%、LVEF35-50%、LVEF50%)的BB使用情况及其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人群中共有83.3%采用了BB治疗,BB组的死亡率较低(13.1%vs19.5%,p=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BB使用与较低的总死亡率相关(校正HR0.87,95%CI0.78-0.97,p=0.)。在亚组分析中,在LVEF35%亚组中,使用BB与较低的死亡率有关(校正HR0.80,95%CI0.68-0.95,p=0.01),但在LVEF50%亚组中,未观察到ACS患者PCI术后常规使用BB与死亡率降低相关(调整HR1.03,95%CI0.87-1.21,p=0.74)。该研究结果提示,在PCI术后的ACS患者中,BB的使用仍然很高,并与降低死亡率有关,但这种死亡率的降低主要见于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而不见于保留射血分数的患者。

图1

研究讨论及结论

该研究主要基于观察性研究的分析,尚无法从因果关系层面证实在当今临床实践下,β受体阻断剂与心肌梗死后远期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目前,欧洲多国已经分别在非心功能降低患者中,开展心肌梗死后β受体阻断剂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希望这些研究的结果对将来对ACS患者进行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专家简介

吉庆伟,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暨南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广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国心血管医师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高血压防治分会委员。主要从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侧重于冠心病的介入诊疗,在心血管危急重症的处理上具有较丰富经验。在CardiovascularResearch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收录学术论文29篇,总影响因子大于分,单篇最高9.,总引用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担任Atherosclerosis、Immunology等多种国际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专家。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

参考文献PeckKahYong.AndrianopoulosNick.DinhDiemetal.Roleofbetablockersfollowing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foracutecoronarysyndrome.Heart;0:1–6.doi:10./heartjnl--.来源:邕江心声文献来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ESCNSTEACS指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