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溶栓治疗
TUhjnbcbe - 2021/1/13 6:42:00

溶栓药物依据其化学结构的改进分为以下4个研发阶段。第一代溶栓药物以链激酶和尿激酶为代表。链激酶可促使游离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其特点是溶栓能力强,缺点为特异性差、易发生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第二代溶栓药物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为代表,包括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原等,此类药物常与抗凝药物联合使用,溶栓能力较第一代溶栓药物进一步提高,且特异性好,不良反应少;第三代溶栓药物运用基因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在其特异性溶栓等方面进行改进,代表药物包括:瑞替普酶、替奈普酶(TNK-tPA)等,特点为溶栓开通快速、有效率高、半衰期长等;第四代溶栓药物主要为血浆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抑制剂,从海洋微生物中提取,可抑制血小板脱颗粒,使血浆中t-PA浓度升高,增强溶栓活性,其特点为可口服、给药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少,但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尚未开发用于临床。

溶栓治疗适应证:①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或提示STEMI病史伴左束支传导阻滞(影响ST段分析),起病时间<12小时,年龄<75岁[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南列为Ⅰ类适应证]。对前壁心肌梗死、低血压(收缩压<mmHg)或心率增快(>次/分)的患者治疗意义更大。②ST段抬高,年龄>75岁,对此类患者,无论是否采取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的危险性均很大(ACC/AHA指南列为Ⅱa类适应证)。③ST段抬高,发病时间为12~24小时,溶栓治疗获益不大,但在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广泛ST段抬高并经过选择的患者中,仍可考虑溶栓治疗(ACC/AHA指南列为Ⅱb类适应证)。④高危STEMI,就诊时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mmHg,此类患者颅内出血的危险性较大,应认真权衡溶栓治疗的益处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对此类患者首先应镇痛、降低血压(如应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β受体阻滞剂等),将血压降至/90mmHg时再行溶栓治疗,但是否能降低颅内出血的危险性尚未得到证实。对此类患者若有条件应考虑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或支架置入术(ACC/AHA指南列为Ⅱb类适应证)。⑤虽有ST段抬高,但起病时间>24小时,缺血性胸痛已消失或仅有ST段压低者不主张采取溶栓治疗(ACC/AHA指南列为Ⅲ类适应证)。

溶栓治疗禁忌证及注意事项:①既往任何时间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②颅内肿瘤;③近期(2~4周)活动性内脏出血(月经除外);④可疑主动脉夹层;⑤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mmHg)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⑥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物[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3],已知有出血倾向;⑦近期(2~4周)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或较长时间(>10分钟)的心肺复苏;⑧近期(<3周)外科大手术;⑨近期(<2周)曾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穿刺;⑩曾使用链激酶(尤其5天~2年内使用者)或对其过敏的患者,不能重复使用链激酶;?妊娠;?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溶栓剂使用方法:临床溶栓治疗应用促纤溶剂,降解冠状动脉内新鲜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血栓,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和缺血心肌恢复血流再灌注,以挽救濒死心肌。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链激酶、rt-PA、尿激酶原和瑞替普酶。

①尿激酶:根据我国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目前建议剂量为万U左右,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同时配合肝素皮下注射~00U,每12小时1次,或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皮下注射,每日2次。

②链激酶或重组链激酶:根据国际上进行的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及国内的研究,建议万U于l小时内静脉滴注,同时配合肝素皮下注射~00U,每12小时1次,或LMWH皮下注射,每日2次。

③rt-PA:国外较为普遍的用法为加速给药方案(即GUSTO方案),首先静脉注射15mg,继之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0.75mg/kg(不超过50mg),再于60分钟内静脉滴注0.5mg/kg(不超过35mg)。给药前静脉注射肝素U,继之以0U/h的速率静脉滴注,根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调整肝素给药剂量,使APTT维持在60~80秒。鉴于东西方人群凝血活性可能存在差异,以及我国人群脑出血发生率高于西方人群,我国进行的TUCC试验证实,应用50mgrt-PA(8mg静脉注射,42mg于90分钟内静脉滴注,配合肝素静脉应用,方法同上)也可取得较好疗效,出血需输血及脑出血发生率与尿激酶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④尿激酶原:用于STEMI治疗,一次用量为50mg。先将20mg(4支)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以10ml生理盐水溶解后,3分钟内静脉注射完毕,余30mg(6支)溶于90ml生理盐水,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注意:加入生理盐水后轻轻翻倒1~2次,不可剧烈摇荡,以免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液产生泡沫,降低疗效。治疗过程中同时使用肝素者,应注意肝素滴注剂量,并监测APTT。APTT控制在肝素给药前的1.5~2.5倍为宜。

⑤重组人尿激酶原: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Ⅰ类新药(普佑克),在Ⅲ期临床试验研究中,TIMI2~3级血流应用本品开通率达78.5%,其中TIMI3级血流开通率达60.75%,其脑出血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尿激酶对照组。剂量及用法:总剂量为50mg,首先溶解20mg重组人尿激酶原于10ml生理盐水中,于3分钟内静脉注射,其余30mg以90ml生理盐水溶解后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

⑥瑞替普酶推荐18mg(10MU)+18mg(10MU)每次缓慢静脉注射2分钟以上,2次间隔30分钟。注射时应使用单独的静脉通路,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给药,2次静脉注射给药期间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维持管路通畅。发病3小时内行溶栓治疗,其临床疗效与直接PCI相当。发病3~12小时行溶栓治疗,疗效较直接PCI差,但仍能获益。发病12~24小时,如仍有持续或间断的缺血症状和持续的ST段抬高,溶栓治疗仍然有效。

STEMI发生后,血管开通时间越早,挽救的心肌越多。理想的目标是在救护车到达的30分钟内开始溶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溶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