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吗?
本周在《郭伟医生的小课堂》课后讨论群里一名学员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临床上如果一个病人双上肢截肢,测量血压在脚部,血压参考值应该为多少?”。
有学员回答:“平卧时下肢血压一般可以比上肢血压高20-40mmHg”
有学员保持沉默……
1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呢?
正确答案是正常人踝部(脚部)的血压与肱骨部(上臂部)的血压比是0.9-1.4之间。
也就是说踝部的血压可以比上臂部的血压低,也可以比上臂部的血压高。
但是,必须在0.9-1.4区间之内。
2可否解释的更简单更直接一点?
可以
医生平时都在手臂处测量病人的血压。
比如说一个人的血压是/70mmHg。指的是在这个病人的上臂测到的肱动脉收缩压是mmHg,舒张压是70mmHg。
当我们说踝部血压与上臂血压对比的时候,这里指的血压是指平卧时踝部测到的收缩压与上臂部测到的收缩压的比值。临床上称踝肱指数(即:踝部动脉收缩压与肱骨部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前面说这个比值是0.9-1.4。也就是说,如果病人的上臂收缩压是mmHg的话,那么在病人踝部测到的收缩压不能低于90mmHg,也不能高于mmHg。
3临床上这个踝肱指数除了用于以上提到的截肢的病人以外,还有其他什么临床意义吗?
踝肱指数在临床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是一种快速,无创伤性方法用来诊断外周动脉疾病。
4什么是外周动脉疾病?
外周动脉疾病是当当外周动脉变得狭窄的造成了临床的一些症状,比如说走路的时候出现下肢疼痛。
这是因为狭窄的动脉减少了流向外周的血液供应,使得外周肌肉组织缺血缺氧所造成的。
外周动脉疾病除了出现行走的时候出现腿部的疼痛以外,同时也增高了心脏病的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5外周动脉疾病的病因是什么?
外周性动脉疾病的病因通常是动脉硬化和变窄(也叫动脉粥样硬化)。
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1)吸烟
2)糖尿病
3)高血压
4)高胆固醇血症
5)不爱运动的人
6外周性动脉疾病除了出现运动时下肢疼痛或者麻木以外,还会有其他体征和症状吗?
其他体征和症状包括:
1)腿上的毛发脱落
2)腿上因为腿毛的脱落而出现局部皮肤很有光泽
3)腿部比手臂觉得凉爽
4)病变的伤口很难愈合
5)足部的脉搏较弱
等
7外周动脉疾病如何诊断?
简单而又无痛的诊断方法就是踝肱比值指数。
对于临床上症状严重的病人,医生还会采取一种称为“血管造影”的X射线,来确切了解狭窄或者堵塞的位置。
8外周动脉疾病有什么治疗的办法吗?
治疗的方法包括:
1)预防
2)药物
3)手术
9那么如何预防外周性动脉疾病的发生?
预防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方法有:
1)锻炼
2)控制血压
3)控制高胆固醇血症
4)控制糖尿病
5)戒烟
6)吃健康的饮食
等
10那药物治疗有哪些药物可以选择?
目前在美国用的比较多的药物包括cilostazol和pentoxifylline。有些医生也会建议用阿司匹林或者一些抗凝药物。
药物治疗的机理主要是增加局部血流和提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
Cilostazol主要通过抗血小板的作用来减少血小板的凝聚能力,而pentoxifylline具有可以让血液在狭窄的血管里更容易流动的能力。
具体药物的选择一定要做医生的检查和指导下进行。
11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外周性动脉疾病,和保守以及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医生会建议进行手术或者微创手术来恢复血流供应。
12具体如何解读踝肱动脉比值指数?
解读方法如下:
1)比值0.9或者更低,可以诊断病人有外周性动脉疾病。数字越低,说明动脉的阻塞越严重。
2)比值0.9-1.4之间,说明病人没有外周性动脉疾病
3)比值高于1.4,说明该病人的动脉有钙化或者硬化现象。这时医生会采用其他的方法来进一步检测。
在美国,家庭医生会将踝肱比值小于0.9和踝肱比值大于1.4的病人转给血管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回到本文章开头的学员提出的问题,郭伟医生的回答如下:
因为医生在查看踝肱比值的时候,他/她会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和详细的病史来确定接下来要做什么,所以
1)首先要了解病人的详细病情和病史,有无吸烟,有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病人为什么要做双上肢截肢等?
2)截肢前病人的上臂血压是多少?有了截肢前的基础血压,就容易指导术后踝部血压的读数。
3)目前病人病情如何?
了解了以上情况后,再根据正常的踝肱比值指数为0.9-1.4来指导双上肢截肢术后临床测踝部血压读数的参考值。
希望了解更多外周血管疾病的问题吗?
请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