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聚焦技术为王泉州医界冠脉介入治疗领
TUhjnbcbe - 2020/12/18 17:02:00

泉州医界冠脉介入治疗领域取得新突破!

上周,福建医院(以下简称“福医二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成功为一名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光学干涉断层成像检查(OCT),并在OCT指导下成功完成冠脉支架植入术。

据悉,该技术是继血管内超声(IVUS)后的又一个血管腔内影像技术,这也是在泉州市率先进行的OCT指导下的冠脉介入治疗,标志着冠脉介入手术迈上精准治疗的新台阶。

劳累型心绞痛OCT指导下植入支架

8月19日,泉州59岁的彭先生求诊于福医二院心血管内科,最近3个月,他活动后总有胸闷的感觉。经查,彭先生患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劳累型心绞痛”,入院后进行冠脉造影,发现其前降支近端狭窄70-80%。

“一般来说,当冠脉造影提示单支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超过75%时,建议进行支架置入。但这不是绝对的。”福医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耀国分析,有些狭窄程度超过80%,但斑块性质稳定,不一定要放支架;有些狭窄程度不到70%,但斑块性质不稳定,可能也需放支架。为更加精准的判断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介入团队决定为其进行OCT检查。

OCT检测

所谓OCT检测,是将一条头端带光学透镜的成像导管放在冠脉血管里,通过高速旋转回撤,不到3秒钟就可以诊断清楚血管里面的结构和斑块性质,就像直接把眼睛放进血管里看一样,整个诊断过程安全可靠。

检查结果提示,前降支近端长约20mm病变,最小管腔面积

1.41mm2斑块性质以纤维斑块及脂质浸润为主,并可见大量巨噬细胞分布,斑块性质极度不稳定。

根据OCT检查结果,王耀国主任、许朝祥主任及其介入团队经过充分研判后,为彭先生在前降支近端精准植入1枚3.0*23mm药物涂层支架,并以3.5*12mm高压球囊充分后扩张,行OCT复查提示支架贴壁良好,管腔面积8.27mm2,效果满意。通过3D软件可以清楚看到支架与血管壁良好的贴合程度。

?左图为冠脉造影结果,右图为OCT检查结果

?左图为支架植入后冠脉造影,右图为支架植入后OCT结果

目前,彭先生恢复良好,于前日康复出院。

OCT助力精准治疗冠心病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尤其冠心病流行日益严峻,有效预防其发病、延缓病情进展和救治复杂冠脉病变,成为亟待攻克的临床壁垒。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线治疗选择。为了进一步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确保患者治疗的策略和评估治疗的效果,开展腔内影像学检查手段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今年,福医二院引入具有3D功能的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系统(ILUMIENOPTIS)。作为一种新型血管内成像技术,该成像系统分辨率是血管内超声(IVUS)的10倍左右。同时成像速度快,可探查生物组织内部的微观结构,又被称为“光学活检”。与此同时,由于其与病理组织学图像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可在近似于组织学水平上诊断和评价冠状动脉斑块,从而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冠状动脉疾病的病理学特点。

通过OCT检查,可准确识别冠状动脉正常血管的三层结构、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易损斑块、血栓、夹层和内膜撕裂,以及其他血管内病理影像,如薄纤维帽易损斑块、巨噬细胞、血管壁微血管通道等一些在常规冠脉造影和IVUS检查无法或不能清晰见到的血管病理改变,指导医师对冠心病治疗方案的选择;还可指导医师更加准确地选择支架规格、植入位置,并及时了解支架与管腔的贴壁情况,对支架植入效果进行评价,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因此,OCT在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指导介入治疗策略和评价介入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是诊断冠心病新的“金标准”。

.8.28《海峡都市报》A03版

来源/.8.28《海峡都市报》A03版

文图/刘薇彭芳展曾婧琦

编辑/宣传部曾婧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聚焦技术为王泉州医界冠脉介入治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