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内、外科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复杂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血运重建治疗策略的选择再次引起心内外医生的讨论,同时,由心脏内外科医生组成的心脏团队共同执行临床决策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方案的概念也逐步形成。心脏团队的建立推动了冠脉杂交血运重建的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策略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和冠状动脉杂交血运重建(HybridCoronaryRevascularization,HCR),而患者最终血运重建策略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个体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及临床特征。年,Angelini等首次开展了冠脉杂交技术,随后HCR治疗作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开创性治疗方式出现。HCR综合CABG和PCI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点,按计划同期或分期采用心脏不停跳下小切口(MinimallyInvasiveDirectCoronaryArteryBypass,MIDCAB)行左乳内动脉(LIMA)至左前降支(LAD)外科冠脉搭桥手术和非LAD病变血管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方式相结合的再血管化治疗策略,通常情况下MIDCAB和PCI术间隔时间不超过60天。目前冠脉搭桥术中自LIMA至LAD的搭桥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远期通畅率和生存收益,而PCI技术不仅微创,而且对于非LAD冠脉局限病变的中远期疗效趋同于大隐静脉桥甚至更佳。因此,对于血运重建有效性而言,LIMA-LAD搭桥优于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而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又优于大隐静脉桥。同时,HCR具有外科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不涉及主动脉操作等特点,其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常规CABG治疗。美国心脏病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CABG指南郑重声明:HCR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传统CABG在高危患者所致的高死亡率。多项研究已表明HCR安全有效,但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因此目前内外科医生尚未把HCR纳为临床的常规治疗。
年8月,由上海交通大医院心外科赵强教授牵头撰写的《中国冠状动脉杂交血运重建专家共识()》发表于《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为规范和推广冠心病HCR策略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该共识推荐使用多个评分系统和风险分层对冠脉病变患者进行评估,根据PCI、CABG和HCR这些治疗策略的风险-获益比来决定最终的血运重建策略选择。共识建议在有经验的心脏中心开展HCR手术,HCR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由心血管内科和心脏外科医师组成心脏团队,对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全面评价,共同制定血运重建策略,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式。
基于最优的远期疗效和最小的手术创伤(风险-获益比)考虑,HCR作为传统冠脉搭桥和单独PCI治疗的补充和替代,融合了心脏内、外科的优势。原则上,HCR适合于CABG和PCI均为高风险、高难度的,或者单一方法无法达到最佳疗效的,左主干和/或累及LAD近端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具体适应证包括:(1)传统的冠脉搭桥显著受限,例如升主动脉严重钙化、非LAD靶血管条件较差(但适合PCI),缺乏合适的桥血管材料等;(2)LAD病变不适合PCI,例如严重钙化、迂曲、弥漫甚至慢性完全闭塞病变;(3)左主干合并或不合并其他分支病变,且不适合单独做PCI;(4)合并严重的合并症,不能耐受体外循环或胸骨正中切开,例如近期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5)年龄不是HCR的绝对影响因素,但是高龄和年轻患者可能更适合HCR。HCR的手术禁忌证包括:(1)靶血管不适合PCI;(2)抗血小板治疗禁忌;(3)严重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单肺通气;(4)胸廓严重解剖异常(扁平胸廓、肋间隙狭窄、脊柱侧弯等),没有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5)左侧胸腔外伤、疾病史,左侧胸膜严重粘连;(6)血流动力学不稳定;(7)预期LAD难以显露、手术操作困难;(8)手术中出现手术区域出血,或者手术操作导致心脏、血管的严重损伤。左乳内动脉条件差、LAD走行在心肌内等是HCR的相对禁忌证。
HCR有二种策略,分为“一站式”(one-stop)同期手术和“分期式”(staged)手术。“一站式”指在同一间手术室内(杂交手术室)内一次性完成MIDCAB和PCI手术。“分期式”HCR指MIDCAB和PCI分别在传统心脏内外科不同的手术室先后完成,间隔时间从几个小时到数十天不等。HCR一般推荐同日(sameday)处理。“一站式”HCR疗效最佳,可以在一次手术中进行完全血运重建,避免因不完全血运重建而导致的并发症,同时有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等优点。但也存在术后出血多、围术期炎性反应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一站式”HCR要求具备特殊装备的杂交手术室,不易普及,而“分期式”HCR只需要传统的心外科手术室和心导管室,基于目前国内的医疗条件更易于实现。推荐具备杂交手术室的中心进行“一站式”HCR。
当前,随着PCI手术器械的改进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CTO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在处理部分冠脉病变上PCI要优于CABG。但是由于PCI对病变血管的解剖形态和结构有特殊要求,对于严重迂曲、钙化、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TotalOcclusion,CTO)以及弥漫性病变的PCI成功率仍然较低且并发症高。对于冠脉多支病变来说,采取HCR策略可以把MIDCAB和PCI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严重迂曲、钙化、慢性闭塞以及弥漫性病变的LAD行MIDCAB,利用LIMA桥具有长期良好的通畅率与其他血管(非LAD)的局限病变行PCI(PCI的DES支架优于静脉桥),既可以在保持桥血管的远期高通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显示其明显优势,更能够改善手术风险-获益比,从长远来看可大大减少医疗支出,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HCR作为复杂冠脉的一个新型治疗策略前景令人期待。但对于HCR是否能够作为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常规冠脉血运重建方法,目前仍需要临床长期随访和证据的进一步支持。
作者:史冬梅 周玉杰 韩红亚
(首都医科医院)
专
家
简
介
史冬梅,首都医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心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转换医学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转化医学学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分会血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女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分会心血管病精准医疗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罕见病协会副秘书长,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理事。《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编委,《心血管病研究》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委,《国际循环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心血管疾病危重症疾病的管理,多学科交叉管理,尤其是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方面更是有着高超的技术水平,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冠心病介入和起搏器培训导师。
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专项基金并参与和十三五重大项目的研究,获得国家及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在国内外的SCI杂志上发表论文论著50余篇,并主编多部论著和科普书籍等。
推荐阅读
学术荟萃|袁祖贻:冠心病二级预防——心理干预
学术荟萃|杨志明:非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
学术荟萃|孙爱*:能量代谢与表观遗传交互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荟萃
学术荟萃|鹿庆华:岁末回眸——年心脏康复进展与回顾
学术荟萃|李宪伦:心脏介入术后的心脏康复
学术荟萃|张守彦:心血管疾病的助燃剂---睡眠障碍的认识与管理
学术荟萃|张金盈:构建临床预测模型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学术荟萃|毛静远: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述评
学术荟萃|谢瑞芹:左心耳与心源性卒中
学术荟萃|万峰:冠心病微创外科治疗的进展
学术荟萃|聂绍平:急性肺栓塞团队救治现状、挑战与机遇——中国肺栓塞多学科救治能力现况调查的启示
学术荟萃|张刚成:新时代背景下先天性心脏病的镶嵌治疗
学术荟萃|陈茂:中国经导管瓣膜病治疗的进展
学术荟萃|张曹进: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可逆性的新概念及可能机制
学术荟萃|李江:前列环素类药物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应用和治疗进展
学术荟萃|沈节艳:中国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学术荟萃|史旭波:LDL-C是否应该有底线?
学术荟萃|戴朝晖:关于医联体模式下分级诊疗对高血压疗效评价的探讨
学术荟萃|郝玉明:重视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管理
学术荟萃|李玉明:从指南到实践:重度妊娠期高血压处置
学术荟萃|蒋卫红: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管理
学术荟萃|*晶:肾去交感术治疗高血压年终盘点
学术荟萃|赵国安:心衰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的诊疗进展
学术荟萃|张育民:慢性心衰治疗的新视野
学术荟萃|何胜虎:2型糖尿病与慢性心力衰竭
学术荟萃|曾建平: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诊疗新进展
学术荟萃|马根山:ACC专家共识决策路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风险评估,管理和临床路径
学术荟萃|李易:《心衰指南》药物更新及破格救心汤应用体会
学术荟萃|李伟:心力衰竭治疗新进展
学术荟萃|张抒扬: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的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学术荟萃|孙志*:SGLT2抑制剂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研究进展概述
学术荟萃|石奇松:小窥目前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的诊治进展与成果
学术荟萃|刘红旭:凉血清热法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学术荟萃|李乔华:食管心电图对室速室房传导关系的分析与诊断
学术荟萃|姚焰:心脏神经消融术:心律学一个新兴的领域
学术荟萃|丁春华:左束支起搏技术最新进展
学术荟萃|刘凡:心房颤动规范化治疗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学术荟萃|华伟:心脏起搏最新临床研究
学术荟萃|王新康: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现状及展望
学术荟萃|汪文娟:室速积分法诊断宽QRS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进展
学术荟萃|曹雪滨:预适应训练心脏保护作用实际应用的探索
学术荟萃|林文华:腹股沟血管穿刺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研究进展
学术荟萃|崔连群:引领未来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未来方向,实现冠脉介入“零植入”
学术荟萃|王正忠: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当前的推荐和新进展
学术荟萃|葛均波:年心血管治疗进展回顾
学术荟萃|杨士伟:冠心病介入治疗挑战及进展
学术荟萃|魏庆民:PCI术中球囊支架通过困难的解决办法
学术荟萃|马长生:心房颤动防治的发展与展望
学术荟萃|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综合防治
学术荟萃|韩雅玲:任重道远 未来可期
学术荟萃|郭丽君:PCI患者DAPT时长有望缩短吗?
学术荟萃|荆全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CTO病例
学术荟萃|李春洁:深化胸痛中心建设,践行胸痛中心全市模式
学术荟萃|赵世华:心血管影像临床应用与进展
学术荟萃|严金川:急性心脑血管病实施区域协同救治刻不容缓
学术荟萃|周玉杰:心血管病诊疗困境与探索
学术荟萃|李成祥: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技术进展
学术荟萃|于波:影像学指导下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策略制定
学术荟萃|关怀敏: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