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3日,国家卫健委卫生应急办公室详细公布了7例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死亡病例病情。
这7例死亡病例病情如下:
一、曾XX,男,6岁,既往有肝硬化、粘液瘤等病史。年2月20日左右开始发热,咳嗽、无力;27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28日转入ICU,30日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3医院ICU;转入时休克昏迷状态。月日ECMO支持、抗感染、抗休克、纠正酸中*等对症支持治疗。月9日20时47分患者心率突然为0,ECMO血流速快速降至0.2升/分。立即抢救,至23时3分,心率仍为0,宣布临床死亡。
二、熊XX,男,69岁,因发热、咳嗽4天,加重伴呼吸困难2天就诊医院,年月3日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心肌酶谱持续异常。月4医院。入院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昏迷待查、胸腔积液、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胸部CT示:双肺大片磨玻璃样影。心电图示:ST段改变。入院后予重症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俯卧位通气治疗,予CRRT、抗感染、护肝等对症及支持治疗,病情无好转,脓*性休克、微循环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及内环境紊乱进行性加重。月5日00:5患者心率下降为0,持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多巴胺等静脉泵入抗休克治疗,患者始终未能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至0时45分床边心电图示全心停搏,宣告临床死亡。
三、王XX,男,89岁,既往有高血压、脑梗塞、脑软化病史。因尿失禁于年月5医院泌尿外科,月8日因嗜睡、神志不清转入急诊科就诊。检查提示肺部感染(病*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月8日体检发现患者77mmHg,有缺氧表现。肺部CT呈双肺斑片影,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胸膜粘连。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进行性增高,淋巴细胞计数低。
月9日转入发热门诊观察病房抢救治疗,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月3日予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月4日出现昏睡,在呼吸机辅助通气下,血氧饱和度波动在50%-85%之间。月5日收入感染科病房。月8日0时30分转院前Bp40/78mmHg,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SPO%。转运途中,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持续抢救2小时,治疗无效于年月8日3时37分宣告临床死亡。
四、患者陈X,男,89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于年月3日发病,就诊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喘气,自感呼吸困难,无发热。月8日因严重呼医院急诊科救治。患者高龄,病原学检查肺炎衣原体阳性,无甲乙流,新型冠状病*阳性,肺部CT:病*性肺炎典型改变。于年月9日23时39分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
五、李XX,男,66岁,既往有慢阻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年升主动脉人工主动脉置换术,年腹主动脉支架置入术,胆囊切除术,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因间断咳嗽、头痛、乏力伴发热6天于年月6医院。月6日胸部CT显示双侧肺炎、左上肺纤维化灶、左上肺小结节影。月7日出现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型呼吸衰竭,给予面罩吸氧、抗感染、抗病*、化痰等对症处理。月20日0时0分,患者突然出现指脉氧降低至40%,已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再次告知家属患者重度呼吸衰竭,再次询问是否行气管插管,拒绝行气管插管。月20日0时35分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
六、王XX,男,75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5天、呕吐2天于年月日7时9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和髋关节置换术史。入院体温38.2℃,伴乏力、纳差、咳嗽、鼻塞、头昏、头痛,无明显畏寒、寒颤、肌肉关节酸痛。胸部CT提示双肺间质感染。
入院后告病危,予以吸氧、抗感染、抗病*,化痰,酌情退热,予以补液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月5日转入ICU,行机械通气。月20日宣告死亡。
七、殷XX,女,48岁,既往有糖尿病,脑梗死。年2月0日无诱因出现发热(38℃)、周身酸痛、乏力,逐渐出现咳嗽,少痰,医院抗感染治疗2周未见好转。2月27日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医院予无创通气、常规抗感染治疗,病情仍有加重。2月3医院,给予鼻导管高流量吸氧等对症治疗措施,低氧状态仍未见明显好转,病情仍有恶化趋势。年月4日胸部CT可见双肺弥漫机化性改变,部分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其中以双下肺尤为明显。月20日时50分行气管插管,并予镇痛、镇静治疗,指端氧饱和度及血压持续下降,继而心率下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八、刘XX,男,82岁,因全身畏寒酸痛5天于年月4日5时4医院。给予心电监护、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抗病*及支持对症治疗。月9日出现吐词不清、左侧肢体乏力,考虑脑卒中,病情进展加重,出现呼吸衰竭持续加重。月2日00时30分患者突发心率进行性下降,心音闻不及,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抢救,家属仍拒绝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持续抢救,心率始终无恢复,时8分宣告临床死亡。
九、罗XX,男,66岁,年2月22日无诱因咳嗽,以干咳为主,无发热;2月3日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医院就诊;年月2医院,影像学双肺病变弥漫,呈“白肺样”改变。入院后给予经鼻高流量给氧等对症治疗,顽固性低氧血症难以纠正。月2日0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镇静状态,体温36.7℃,呼吸窘迫,继续积极抗菌治疗。当日患者氧合改善不明显,呼吸机吸入氧浓度已下调至50%左右,动脉血氧分压80mmHg。患者病程长,免疫功能极差,存在脓*性休克风险,月2日9时50分抢救无效死亡。
十、张XX,男,8岁,年月8日因发热3医院。入院胸部CT显示双肺感染性病变,考虑病*性肺炎,患者肾功能及肺部感染情况持续恶化,于年月22日上午逐渐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心率血压持续下降不能维持,患者家属签字拒绝胸外按压、气管切开等抢救措施,患者于月22日0时56分呼吸心跳停止,宣告临床死亡。
十一、张XX,女,82岁,既往有帕金森病史5年,口服美多芭。年月3日发病,因“发热咳嗽胸闷乏力”于月6日就诊于医院,诊断“病*性肺炎、呼吸衰竭”。月20日医院,病情进行性加重,于月22日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呼吸衰竭无改善,于年月22日8时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
十二、周XX,男,65岁,年月日因气促伴乏力3天,加重3医院。入院时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促,急性病面容,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肝功能损害。月2日9时出现心率、血压下降,双瞳对光反射消失,即刻行气管插管、人工胸外按压、强心等治疗,至9时54分未再恢复自主心律,宣告临床死亡。
十三、胡XX,女,80岁,年月日发病。因发热、咳嗽9天,喘息、呼吸困难于年月8医院,因新型冠状病*核酸阳性,于年月20日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有糖尿病史20余年,有帕金森病史。入院后告病危,重症监护,行抗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对症支持治疗。但患者病情无好转,持续低氧血症、神志不清,机械呼吸机辅助呼吸,年月22日6时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
十四、雷XX,男,53岁。月初医院治疗,治疗数日后无效,发热、咳嗽、胸闷加重。年月3日到医院急诊科就诊,CT显示双肺感染,呼吸衰竭;月8日告病危,行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年月20日医院隔离治疗。入院经抗感染抗休克,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呼吸衰竭继续加重,月2日4时余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
十五、王XX,男,86岁,年月9日因乏医院。无发热,有糖尿病高血压及结肠癌手术后4年。入院后肺部CT见双肺多发磨玻璃影,缺氧明显,进食困难、呼吸加快、昏睡等。家属拒绝插管,仅经鼻吸氧,于年月2日7时50分心跳呼吸停止,宣告临床死亡。
十六、袁XX,女,70岁。年月3日因持续高医院。入院时神志模糊,急性病容,心音减弱,双肺呼吸音粗,影像学结果见肺部感染较重。考虑重症肺炎,且存在严重的呼吸衰竭。即予以积极抗感染、吸氧等对症治疗,但呼吸衰竭难以纠正。患者于年月2日因呼吸衰竭宣告死亡。
十七、詹XX,男,84岁。患者因发热、咳嗽、喘气3天于年月9日7时4医院治疗。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支架术、高血压病、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腔隙性脑梗死病史。患者因病情加重,持续高热不退,于月8日转入ICU,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月22日0时6分患者呼吸停止,心率逐渐减慢,0时52分宣告临床死亡。
从这7例死亡病例患者就诊的主诉症状来看,多有发热、咳嗽、乏力症状。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医管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也指出,此次疫情的临床特点: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在新的诊治方案中还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另据中新网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她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赴武汉听取有关防控情况汇报并查看有关现场,于22日在杭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感染后的潜伏期预计为4天,要非常重视新型冠状病*在潜伏期的传染性。
她称,新型冠状病*感染后的潜伏期预计为4天,要非常重视新型冠状病*在潜伏期的传染性。“潜伏期现在看来也可能有传染性。”李兰娟在回应有关问题时介绍,“我了解了一些病人的情况,病人自己没有发烧,早期跟他有接触的人发烧了。跟他接触的人,可能后面也会有感染发烧等情况。”
据新的诊治方案,截至目前搜集到的病例,已显示无华南市场暴露史病例在增加,并出现了聚集性病例和无武汉旅行史的确诊病例,而且在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来自于武汉的无明确市场暴露史的确诊病例。
如果潜伏期不发热也可传染,这无疑会增加针对新型冠状病*感染的防控难度。另从这7例死亡病例还可见,患者年龄最小48岁,最大89岁,多有既往慢性病病史,如肝硬化、粘液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死亡病例中最早出现感染症状的时间是年2月0日,第一例死亡病例死亡时间是年月9日。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肺炎的感染情况与当年SARS在很大程度上相似,被感染的老年人往往也是慢性病患者,他们得病以后,新型冠状病*肺炎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都有一个全面感染的过程。
“感染了新型冠状病*后,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发生变化,老年人往往适应不了,承受不了这么大的负荷,”曾光说,我们非常重视这一点,“过去SARS期间就是这样,老年人成为‘超级传播者’的可能性比较大,目前我们还未发现有老年人成为‘超级传播者’,但这样的情况值得警惕。”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