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几年阿托伐他汀的人,基本上属于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人,因为二者都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还有就是已经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等的人,用于降低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风险。如果是单纯的高血脂用不着吃上几年。
1、长期吃阿托伐他汀,血糖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血脂正常了,而出现了血糖偏高,是否需要停药?这种担心主要来源于吃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血糖升高,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但有关大型临床研究证明这种发生几率仅为9%,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出现。而在所有他汀类药物中,研究表明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氟伐他汀对血糖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大点,而匹伐他汀、普伐他汀对血糖的影响较小。
服用他汀类后,出现血糖偏高可能的机制是:他汀类药物增加其他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损伤胰岛β细胞、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等。同时也有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服用他汀后抑制了胆固醇合成酶,使体重增加。另一项研究表明,服用高等剂量的他汀(阿托伐他汀每天40mg或80mg,瑞舒伐他汀每天20mg或40mg)比中等剂量的他汀,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高12%,说明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与他汀的剂量有关。
2、他汀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远大于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阿托伐他汀,属于降血脂药,既能够降胆固醇,也能降甘油三酯。另外,这类药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管内皮对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有利于降血压。也能够抑制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动脉壁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的形成,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能够稳定和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还能够减少血浆中的C-反应蛋白,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性反应。另外,还有抗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血浆纤溶活性的作用。这些作用都有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上已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尤其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稳定和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无论是高血压伴有血脂异常,还是糖尿病伴有血脂异常,他汀类药物均能降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现有的数据表明,他汀类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获益比是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的9倍,可见他汀类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远大于新发糖尿病风险。而且使用中等强度的他汀类,不仅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而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中等强度的他汀平均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30%-50%,包括每日辛伐他汀20mg或40mg、阿托伐他汀10mg或20mg、瑞舒伐他汀5mg或10mg、洛伐他汀40mg、匹伐他汀2mg或4mg、普伐他汀40mg或80mg等。
3、长期吃阿托伐他汀,血脂正常,而血糖偏高,需要停药吗?
血脂正常,针对不同的人来说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一般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3.4就算正常了,但是对于高血压合并一个高危因素的人来说,降到小于3.4也就算达标了。但如果合并有两个及以上高危因素,或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人来说,需要降到小于2.6才算达标。高危因素包括:男性大于45岁或女性大于55岁,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对于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人来说,需要降到小于1.8才算达标。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是不建议停药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远大于风险。
同样的道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也不合并其他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但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等于2.6,也应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服用中等强度的他汀。而如果糖尿病患者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小于2.6才算达标。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并且有一个以上的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或者是已经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人,则需要降到小于1.8才算达标。高危因素包括:年龄(男性大于40岁或绝经期后女性)、吸烟、高血压、慢性肾脏病或微量白蛋白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mmol/L、体重指数大于≥28kg/m2、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也是不建议停药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获益远大于风险。
现有数据表明,使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血糖异常的情况,通常反应较小,而且可以通过血糖控制方案减弱该反应。如果本身是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控制饮食、适当增加降糖药的剂量,以此来消除他汀类药物使血糖升高的副作用,而不用停药。而如果是其他本身没有服用降糖药的朋友,达到降糖指标时,可以适当地服用降糖药,一般来说通过增加运动、调节饮食等措施,就能有效消除血糖偏高的这个副作用,而不是因此停药,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切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